日食

标签:
股票 |
分类: 股市杂谈 |
日 食
张 崎
7月22日上午发生的日食,是本世纪中国境内能够观测到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无数人翘首以盼,可惜天公不作美,当天上海乌云密布、阴雨绵绵,根本无法观测到这一自然奇观。
与众人趋之若鹜观测日食相映成趣,同一天股市重量级航母中国建筑成功发行,共有超过1.8万亿元资金蜂涌竞购,好在发行规模够大,申购中签率达到2.8%,平均每15万资金能够中1000股,总算令大多数投资者不会像前几次申购那样一无所获。
不过让申购新股的投资者略感失望的是,周三至周五资金冻结期间股指大幅攀升约5%,很多股票涨幅超过10%,这个收益是申购新股远远达不到的。
近期市场表现之强明显超出笔者的预期,但是正如2月下旬在文汇报上发表的文章《阴雨》中指出的,股市的预测准确度一直不高,学术派人士更是认为市场是“不可测”的,进而推断出指数化投资是惟一有效的股市生存法则。如果读者按照此后笔者反复提及的指数化投资和基金定投方式参与市场,想必今年应该获益丰厚。
投资者不必每时每刻都关注着市场的机会,这样做太劳心费神;也不必因为错过某些机会而懊恼不已,那样做也得不偿失。投资股票如同吃甘蔗,掐头去尾,留下中段就行。现在到了果实收获的季节,也无需在意一点点的收益率高低。
那么是否应该“无股一身轻”呢?笔者认为,这也是很难做到的。固然我们经常看到投资者满仓股票睡不着觉,因为新闻报道上那些危言耸听的分析评论而焦虑不安;但也经常碰到很多投资者满手现金踏空股市郁闷不已,然后期盼着市场能有回调介入的时机,可是当回调真正出现的时候,他们又害怕股市是否会一路下跌而不敢入场。是谓“进亦忧,退亦忧”,在进退两难中失去一个又一个机会。
其实在股市中总会有让人惊喜的意外发现,专业机构投资者同样会忽视一些好股票。我们无法预测股市涨跌,但是可以从新闻报道中获知政策导向,可以通过现实生活情况了解企业的生存环境,可以做简单的财务分析判断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总之,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投资要有风控预案和盈利目标,否则损失的就是你的金钱和精力;这就像观测日食,要准备好特别的器材,以免被阳光灼伤眼睛。(本文发表于2009年7月26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