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archie
archie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30
  • 关注人气:1,6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融资

(2009-04-10 16:03:01)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市杂谈

融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年天气变化无常,2月份雨水偏多,但到了清明节气却晴多雨少。天气如此,股市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本周二十国集团伦敦金融峰会落下帷幕,与会领导人达成共识,全球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加强金融监管。受此消息刺激,全球股市涨声一片,上证综指也创出年内新高,市场交投继续活跃。

国内资本市场也有一件大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颁布,酝酿了十年之久的创业板即将扬帆起航。

笔者认为,创业板的开立为中小企业打通了一条直接融资渠道,为投资者带来了一个新的投资品种,为中介机构增加了业务和佣金收入,也给有关部门提出了新的监管任务。

创业板的上市条件低于主板,主要是对企业营业收入和盈利标准方面要求较低,企业规模也相对较小。虽然公司具备高成长性,但相应地创业板市场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公司业绩可能不稳定,经营风险高、退市风险大,投资者应该充分了解创业板市场的投资风险和公司自身的经营风险,审慎做出投资决定。

近期关于银行信贷的数字引起笔者的警觉,一季度新增贷款将突破3万亿(去年贷款规模不到5万亿),市场资金面的宽松催生一波“人造牛市”,这与笔者年初的判断完全吻合。但是如果单纯通过放大信贷规模的间接融资方式给企业输血,很有可能无法实现良好的资源配置,同时这些资金是否有效流入实体经济以及效果如何尚待观察。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直接融资,应该是信贷融资的一个有益补充,从这个意义上说,创业板来得正是时候。

从国外的经验看,创业板搞得成功的仅有美国的纳斯达克,其他国家包括德国、日本、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的创业板都不成功,有些最终被关闭,有些虽然还存在但交易清淡、公司纷纷提出转板。笔者认为,监管部门应该吸取国内外的有益经验,努力发展好这个市场,不能让其重蹈覆辙。

(本文发表于4月5日《文汇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并购
后一篇:数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