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低碳城市之旅第四日:从暖气片上的小毛巾说起

标签:
转载 |
分类: 羊眼珠--我的摄影 |
1.我们乘坐的火车,抵达上海时已近中午。用过午餐,来到花园坊节能环保产业园参观。我在微博中提到WWF上海办公室的王倩博士负责给我们“导游”。当时我对王倩并不了解,直到现在才知道,王博士扎实的低碳专业知识,出众的口才,待人接物的和善、细致,让众多的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连我们这些志愿者中都即刻涌现出不少的“倩丝”,其中就包括我。
2.这个产业园过去是成片成片的老厂房,但经过低碳环保改造,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大上海节能环保的风向标。像这样的管道在上海其他地方已经很难看到,我想起了北京798艺术区。
3.这张照片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在微博上发过。据王倩介绍,产业园原本老汽车厂房的技术大楼、汽车活塞设备大楼经改造后启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单位率先入驻。
5.在整个老厂房改造成的园区内,有多幢建筑全部采用中国三星绿色建筑标准进行改造,或者采用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标准实施。各种节能技术及世界领先的理念在这里得到完美的集合体现。上图是特意保留的过去工厂的大烟囱。
10.志愿者王峥,来自天津。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应该对中外环境的差异有更深切的认识。
11.上海办公室给我们人手一本《人在江湖》,这是《人与自然》杂志的另册。上海办公室的官员王利民不无遗憾地表示,由于经费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人与自然》即将停刊。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致力于低碳环保,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12.应“守望江豚”活动志愿者林玲的请求,王利民向我们介绍了江豚的保护现状。他提醒志愿者,虽然现实中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还是应该往好的一面想。他题写了“上善若水”四个字与大家共勉。这张照片上的“善”字只写了一半,正如我们的低碳环保事业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大家努力!
14.上海科学节能展示馆是上海城市低碳教育活动基地,位于这个产业园内,我们到的这天(6月28日)并不是开放日,但为了我们这些志愿者不虚此行,展示馆特意向我们打开了大门。这是展示馆的吉祥物,像什么?能看出来吗?
15.这是我最喜欢的展品之一:用生动、幽默的漫画和文字提醒人们如何做到低碳环保。
16.展示馆同样不乏新能源汽车这类特别吸睛的展品。
17.这里有最新的节能技术介绍。
18.日光原来也可以这样用!
19.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也在产业园里。碳交易是一种新生事物,虽然现在刚刚起步,但前景看好。上海自然不甘人后。
20.有点像股票交易厅。其实原理是一样的,碳也可以像股票一样买进卖出。
21.下午,我们还去参观了汇丰银行上海总部。这部大厦从设计入手,采用了很多低碳环保技术。这是工作人在向志愿者进行幻灯演示。
22.汇丰大厦会议室里安装的灯光自动开关系统。屋里有人,灯光自动打开,屋里没人,灯自动关闭。有了这套系统,你再也不用时时提醒员工“随手关灯”了。
23.王倩的倩影,总在我眼前晃荡。没办法,有知识的女性分外迷人。
24.参观活动结束了,志愿者进行了最后一个游戏:《逃脱2012》。
25.大家都在努力寻找逃脱的办法,但最终我们队惜败。冥冥之中,我意识到低碳事业也是如此:不行动,不动脑,或者思考的方向错误,迎接我们的就只能是失败!
26.明天,我们将前往上海东海大桥,参观东海大桥风电场。在北京时,林玲便提醒我,风电场可能是此行最适合摄影的地方!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志愿者要出发。此时,脑海里突然传来一首歌,不是《映山红》,而是《九九艳阳天》:“风车呀风车那个依呀或地唱哪……”
音乐:天涯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