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家长培训:如何给孩子建立原则(蓝色为我的拓展)
新教育之风,从自由刮起,到现在N年过去了,偏激的时代也渐渐过去了。对个人也类似。譬如我,当年也是从崇尚自由开始的。不知道是我心境变了,还是环境变了,还是都变了,一年一年的培训下来,有关自由——借用苏小妹老师的红绿灯比喻——从当初的绿灯停,到后来的红灯停,到现在的红黄绿灯一起来,讲的是越来越高级了。
在观看了一些有关于孩子行为问题,以及家长应对方式的视频后,大李先抛出了三个问题:
在什么情况下孩子需要建构原则?
有没有不需要建构原则的孩子?
在什么情况下,建构原则成为最重要的事?
怎样建构原则不会伤害到孩子?
很有诱惑力的问题吧?先给迫不及待者:
当孩子因为没有在恰当的时候得到恰当的帮助,导致出现了行为问题,需要建构原则。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每个关键点都得到了及时的帮助,可能就不需要建构原则。
当孩子没有得到过帮助,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行为问题,建构原则成为最重要的事。
在建构原则需要考虑的:性格特质(这是无法改变的);特殊认知期(比如探索别人心智时常见的说谎);特殊心理状态(孩子情绪很差时);特殊身体状态(孩子生病时、很疲劳时)。
可以避免建构原则的事件:有节律的生活;有规则的生活;有规则的养育。
========================
下面是对孩子行为问题的详解。
孩子越是小,由于年龄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越是突出。
生理不成熟给孩子带来的限制
1、不能安静的坐着。
儿童(10岁以前)是用身体学习的,要逐渐过渡到身体不动、用脑子来工作。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强迫孩子长时间坐着不动,并不会帮助孩子学到更多东西。而且,因为他们需要把大部分精力消耗在控制自己不动上,反而不利于学习。
面对儿童的好动,也有很多应对方式:
(1)压制。比如给孩子报一些纪律严明的班(上课要坐好,不许动)来训练孩子。(显然,不提倡)
(2)放弃长期坐着的授课方式,不过多限制孩子的身体。
(3)分析环境,审查你设计的需要儿童达到的生活水平,是否适合于你班里的孩子。(这好像是教师培训的内容?貌似是,我们给孩子提供的工作,是否适合现有具体孩子的具体状态?)
(4)检查环境设施是否满足孩子的需要。(是否有满足孩子活动需要的硬件和课程。)
最不可取的,是反复提醒孩子。
外界环境的压制,会导致孩子更强烈的动的欲望。他只想动,看见什么动什么,却无法进行工作。当孩子不再有工作的欲望,只有动的欲望,孩子就不再有发展自己的目标了。这时孩子需要更深层的帮助,不是简单的“压制”就可以解决的。
2、泼洒
这是孩子的协调能力不成熟造成的。关键在于,泼洒之后,我们该怎么办?家长们纷纷发言。总结如下:
(1)一起收拾。(这是一定的。)
(2)教孩子怎样能不洒。(怎么教?过多的语言效果不好,可以表演和示范。)
(3)给孩子提供合适他使用的工具,和难度合适的工作,不要让他有太多的失败。随着他能力的提高,逐渐提高工作的难度。工作应该有一点挑战性,也不要让他一点失败都没有。
(4)转化成游戏的方式。(可能使孩子概念混乱,把工作幻化成游戏,不太合适。)
建议:
给孩子适合的工具。
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不要转移说:你不行,你还小,大了再说。这样做的结果是,将来孩子很大了仍然以自己还小为由,拒绝做事情。
不可取的:
大声辱骂孩子,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感到羞耻。(与传统的、不少“经”里也很提倡的、“知耻而后勇”逆向而行啊。)
只用语言指导孩子,使孩子感到很难学会。
教授技术,强迫孩子重复练习,使孩子厌烦。
禁止孩子动手,使他失去工作机会。
后面还讨论了关于尿裤子和孩子把屋里搞得很乱的话题。具体不记得了,重点是,态度要平静。
3、碰撞
这里常遇到的情况是,因为担心孩子受到碰撞而过度保护孩子。其结果有两种极端,要么孩子不知道保护自己,要么孩子觉得处处有危险,过于小心。
当孩子发生碰撞时,大人不要显得太着急,否则孩子会认为自己受伤是天大的事,将来还可能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控制别人。说到国外电影里,孩子都摔骨折了,人家家长第一句仍然是:你没事吧?让孩子学会自己来确定自己是否有生命危险。
情感不成熟
伤害人、打架:
与前面思路类似,关键是发生事情时大人该怎么做,我们可以通过打架事件帮助孩子建构什么。
流泪:
很多人不允许孩子哭,也不允许自己哭。这样的“不哭”,其实是不接纳自己的情绪,可不是超脱。
建设性的表达情感,并不是人先天具有的能力。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成长起这种能力。在艰难的、学习处理情绪和建设性表达情绪的过程中,大人应该支持孩子。
故事是很好的情绪调节课。一些有关情绪管理的小故事,效果非常好。
在情绪过后,要与孩子讨论处理情绪的方法。这也许要经过很久才能看到变化。另外,在班里,老师们会与当事人讨论如何将情绪控制在不归点之前。(当然不会直接用这么成人化的语言和方式。这一段,对我们自己学习情绪管理也很有用。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来帮助其他的成年人成长起“建设性表达情感”的能力。)
语言发展不成熟
误解;推、咬、踢;流泪和伤害他人。
这里提到,要帮孩子学会“观点采择”,这对孩子社会性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
社会能力不成熟
推、踢、咬、抢、尖叫、吐人......
理解孩子,探寻行为问题的根源。
例如:孩子在楼梯上推人。当孩子已经推了,怎么办?
要让两个孩子陈述,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可取的是,当下制止了这个行为,不许它发生,但后续却没有让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A、观点采择:给孩子建立一种观念,倾听别人的想法。
B、“我认为”句式:使孩子学会交流技巧,表述自己的想法。
认知能力不成熟
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这一点,所以他们很难体谅他人,他如此关心自己的愿望,以至于不能考虑任何其他人。但是要融入群体,必须脱离自我为中心。班里帮助孩子这方面的重要场所是娃娃屋,也就是练习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