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顺的时光抽屉
顺的时光抽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29,927
  • 关注人气:22,9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博文
标签:

育儿

分类: 春之谷的日子
对于不爱上学的孩子(隐居型孩子),分析起来大致有三方面原因:

一、社会性问题

孩子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没有可以帮助他们的成人或者没有寻求到好的解决方案。

塔卡提到他诊所里的一个案例。

有个女孩,每周去塔卡的诊所治疗。她有点属于学习较慢的类型。不过在小学6年里,过得还算快乐。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友好。

升到初中以后,换了同学和老师,情况发生了变化。频频有学生取笑她,在游戏中联合起来欺负她,令她难堪,无法在集体中游戏。老师也不太包容她。学期结束准备庆典汇演时,老师和其他学生们悄悄集体决定,庆典中让这个女孩演一个独角戏,但大家不会给予任何帮助。女孩不想演这个节目,实际上她也无法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独自表演节目。这件事给了她巨大的压力,老师同学们联合起来施加的压力终于成为最后一根稻草——从此她再也不去学校了。

塔卡知道这件事及背后的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来龙去脉后,决定为女孩专门开始一个绘画课程,从内心和精神层面来帮助她。他请来两个非常好的老师,又安排了三个人一起来照料这个绘画小组。塔卡去找了一个自闭症和一个唐氏综合症的孩子,组成了这个特殊的治疗小组。为什么选唐氏综合症孩子和自闭症孩子呢?因为他们并不智力化,只要教给他们怎么做,他们就会很忠实地跟随。对这个女孩来说是个很好的陪伴。

他们一起用色彩画画——不是那种描摹具体形状或事物的画画,只是体验色彩。自闭症的孩子非常有天赋,很快就画出一幅幅很棒的画。唐氏男孩,则非常非常缓慢地、沉浸地、画着他的作品。而这个女孩,她一直坐着,根本无法画画。她完全不能打开自己的意志,无法自由地表达。在学校受到的打击,使她害怕与人接触。她无法在人面前表现自己。当她独自呆在家里的时候,她很有安全感,内心很平静,可以平衡自己,一旦需要和外界交流,她内心的平衡被打破,就无法再正常做事。

第一次绘画课就这么结束了,她什么也没做。
但尽管这样,她第二次还是来诊所了。这让塔卡感觉到希望。

塔卡是个对他人感受非常敏锐的人,他不会命令说:“来,画张画!”也不会选择用温柔的腔调:“我们画张画吧?”。他使出当演员的浑身解数,竭力做出完全、非常不在意的样子,对那孩子说:‘如果,也许……你能画那么一点点……也行。不过当然, 这不是必须的,无所谓啦根本无所谓,不画也行!’虽然表面上装得那么不在乎,其实内心里疯狂地祈祷:“哦,天啊,求求你!求求你了!画一张吧!”

女孩拿起了笔,从笔上慢慢滴下一滴蓝色在纸上。然后就结束作画,回家了。
塔卡内心狂喜!当然大家都能想象得到,他表面装作多么不在意。

第三周再来时,女孩在这张画上又滴了两滴颜色。再下次,她滴了三滴。再下次,滴了十滴。后来,她开始大幅度地涂抹颜色。这张画,女孩前后画了三个月。

三个月后,塔卡对女孩说:“接下来,我们打算尝试在这些色彩上,完全覆盖上另外一些色彩。”这是一个挑战,完全不同的体验。对女孩来说,她只敢把色彩并列涂在纸上,却无法做到在已有的画面上完全覆盖另外一些颜色。
塔卡依然以自己的方式鼓励她——内心如和尚般祈祷,外表却像个演员一样表演着漫不经心。
过程是艰苦的,结果是同样的,她做到了。

一年后,女孩终于慢慢好转起来。当然,只接受治疗是不够的,外部环境也必须得到改善才能让女孩重返学校。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她的妈妈去学校找教师会与老师们交流,她的哥哥去找学生会,与同学们交流。全家人在备受煎熬中艰苦努力。但结果终于是乐观的,这个孩子又回到了学校。

当然,也有不同的案例。老师和同学都对拒绝上学的小孩很好,但他仍不想去上学。这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学校教授的课程对这个孩子来说太物质主义了;或者他就是想独自呆着,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二、性格问题

这类孩子敏感,很难和别人打交道。

和第一种问题一样,要尽一切可能,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孩子脱离困境。如果是心理治疗师或者治疗教育者来插手,要小心地和父母或学校去交涉,进行深度交流。唯有如此才有可能把孩子从屋子里带出来。因为这种“一直呆在屋子里不出来”的情况,并不属于孩子本来应该所处的状态。他们内心其实是想去上学的,只因为某些外在原因而无法去学校。

不管怎样,孩子不想去学校的意识,是应该保护和尊重的。然后,再想办法去帮助解决。一定不要强迫他们,不然只会得到更糟的结果。


三、精神(灵性)世界方面的问题
 
这类孩子有点类似第二种孩子,但还不一样。对这类孩子而言,他们就应该呆在屋子里不出来。那属于他们的生命进程表中安排的一部分。

这种类型的孩子和普通人的生活、生命节奏不太一样。大多数人的节奏是白天出去,夜晚回来。但就像深山里那些整个冬天都在冬眠的动物一样,这类孩子却有着一种更长的节奏,他们可能会集中1年、3年、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蛰伏”——然后,最终,基于某种特定的机缘,他们又出来了。在这期间,纵使我们用成百上千的方法,企图把他们从隐居状态拉出来,可能也无法成功。如果真的强迫孩子去上学,恐怕只会得到更糟的结果:他们可能一生都无法真正从自己的封闭世界走出去了——因为那是他生命中“计划”好的一段节奏,无法改变也不容改变。我们只能充满耐心地等待。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让孩子感觉他这样做并没有太多不妥,一切都很好。保证孩子的内心平静,永远是最首要的事情。

有些人,甚至半生的时间都在这种情况下。塔卡曾遇到过一个男孩,隐居在家20年后才自己决定走出来。通常这样的孩子不会跟别人说他长期隐居起来的感受是什么。他们可能会有两种感受:
1.我这么呆着已经不太舒服了,我要出去了。
2.我有权利这么做,我还要这样在屋子里呆下去。  

有人认为这样的孩子是因为意志力太弱,才不能去面对外面的世界。而事实可能正好相反——他们有很强的意志力,以至他们可以一直坚持呆在屋子里不出去。

有时,这些孩子并不是完全不能与外界接触,他们也可以独自去河边散步,去商店购物或其他一些事情。但相比大多数孩子愿意和同龄人交往,这些孩子觉得和同龄人交往索然无味。他们有可能会觉得与比自己大很多或小很多的人群交往更舒服。对这样的孩子来说,不能强迫他们一定要呆在同龄人群体中。尤其偏向自闭症、歇斯底里症的孩子,都觉得和隔代人在一起更舒服更放松。

在过去,或现在的偏远地区,有很多学校,只有很少的学生,混龄放在一个班级里,6、7岁到十来岁的孩子,都在一起上课。这样的效果真的会比在现在大城市里,同龄人在一个班里上课的情况糟糕么?实际上,他们甚至发展得更好。因为他们的环境比大城市里的孩子更好些。首先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周围人群的心魂状况也比城市里好些,而且因为班里孩子很少,可以得到老师更好的照顾(想起我自己小时候念的重点小学的重点班,有80个学生!丢一两个老师都不知道。)。不必太纠结于一定要求孩子和同龄人在一起学习,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塔卡有时会被某些学校邀请去带领学生排一出戏剧。通常他会要求,不以班级为团体来排练,必须是全校学生、任何年龄都有的情况下来一起来参与。在这过程中,老师们会惊讶地发现很多孩子呈现出和平时在班里完全不同的面貌或特点,简直不能相信是那个孩子。

所以,孩子经常需要一个和学校、家庭两元性完全无关的第三种环境来展现自己。属于第三类的孩子,可以尝试带他们去和学校、家庭之外的,完全不同的场所,去交往完全不同的人群。当他们看到一些有趣的人,可能会想:“世界真是奇怪啊,这些人形形色色,看来我也不算是很一个奇怪的人嘛!”貌似一切都是无意的,但他们和其他人交往、学习的过程,有可能就出现一个突破点,改变了整个状况,使他们走出原来封闭的世界。

总之,对于这类孩子。如果他的命运非常强烈地、精心地安排了注定要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要安静地独处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的努力其实也没什么太多办法。我们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安静地接受命运安排的时间表,耐心等待和陪伴。

那个隐居了20年的男孩,最后还是决定走出房间。他说:“我呆够了。”之后,他开始写作,把他在隐居年代所想的,都写成了童话。

塔卡以自己几十年治疗特殊儿童的经验告诉大家:“当遇到一个不爱上学的孩子,无论哪种类型,先不要着急迫使他去学校。等等看,找找答案,看看孩子究竟想要做什么。”

阅读    收藏 
(2014-04-14 18:59)
分类: 春之谷的日子
虽然言语疗愈这门课程讨论的内容并不轻松,但塔卡神奇的幽默感还是让大家每天都学习得很快乐。

但今天有些不一样。言语疗愈这门治疗性教育,在中国还是空白。聊到几年后是否从在座的同学中会出现这样的教育者,塔卡变得非常严肃。

“有很多孩子和家长还没有找到这条路,我们必须帮助他们找到这条路。首先得让他们知道孩子到底是哪种类型的问题。是自闭症、多动症还是学习障碍症?是癫痫还是歇斯底里症?目前的医院,对这些方面的误诊率是很高,而错误的判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这只有走到他们身边去了解、和孩子的父母交流才能进行。必须多次和他们近距离相处,才能准确区分需要帮助的孩子到底属于哪种类型,或者多种问题兼有。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没人知道你的内心在经受着什么。

作为个体的人,我们都是脆弱的,这并没有什么妨碍。但作为一个治疗教育者,我们必须变得强大。因为在家长和孩子面前,你个人的所有痛苦都微不足道。至少,我们面前还有一条路可走,而那些家长,很多时候是无路可走的。所以在帮助这些孩子时,必须坚强!我不能允许自己出错误!

作为治疗教育者,需要有勇气,一旦决定去帮助一个问题孩子,就没有退路。绝不可以在事情进展到一半的时候说:‘不行,我坚持不下去了,我要退出。’

真正的治疗教育者以及一名真正的老师,是不被允许忘记自己的学生的。就像一个妈妈,无论身处哪里,无论在经历着什么,都不会忘记她的孩子。从早到晚,甚至在睡梦中,也不能忘掉!”

一位优秀的治疗教育者几十年历程的心声,让房间凝重地安静着。
塔卡,以一记响亮的香板重重警醒着每个观望着这条朝圣之路的心。

这个充满遗憾的世界,永远需要这样悲悯而勇敢的教育者,坚韧地陪着苦痛前行。或许这是除童话外,神留下的另一个礼物。







阅读    收藏 
分类: 春之谷的日子

塔卡是日本著名言语疗愈专家,同时是一位出色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和导演。他擅长用戏剧的手段疗愈各种问题的孩子。课上,他常用非常戏剧化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把挺严肃的话题演绎到听众深解其中道理的同时,笑到抽筋。
选择塔卡的课需谨慎。会上瘾。

课程第一天,塔卡问大家:有多少人小时候听父辈或祖辈的人亲口为你唱童谣或讲童话?大家面面相觑,“照书念的算吗?”

好,举个“栗子”。塔卡立刻进入角色——如果妈妈带着宝宝去散步,用史诗般的激情说:“看!宝贝儿,看那些桃花,红的白的粉色的,多美呀!”No,no,不是童谣。但如果妈妈信口哼唱:“宝贝,看那些、红色白色粉色的,桃花满山坡”,然后没准宝宝也跟着哼唱:“是的是的妈妈,那粉色的桃花……”(法国电影《蝴蝶》范儿),Bingo!
童话,得是父辈或祖辈的亲人亲口给孩子讲述的、那些口口相传的古老故事,或者为孩子特别创造的。单田方和孙敬修爷爷讲的不算

现场沉默了一会,少部分人迟疑地举了下手。不到30%。

这个调查在欧洲和日本做过,旨在了解现在还有多少人在童谣和童话中长大。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人类都是这样在口口相传的童谣和童话中成长的。但现在,在日本这个数字不超过30%,欧洲的数字更令人绝望,几乎接近0(除了极少数有深厚传统文化的家庭还会有祖辈给孩子唱自编的童谣和故事)。

令人恐慌的结果。我们的媒体科技越来越发达,有线的无线的无处不穿越,但同时全人类的小孩却正面临失去口口相传的童谣和童话。更可怕的是,古老的童话被现代的语言和现代的思维改编后,已失去它原本的教育和疗愈功能---以迪斯尼的童话为首。(迪士尼,你到底颠覆了童话还是颠覆了我们?)

塔卡直言,迪士尼作品全都是精美的,愉悦的,欢乐的,皆大欢喜的。但正因如此——它偷走了全世界童话的灵魂。那些真正的、古老的童话,展现的是神性:它们有些或许带些遗憾,或许结局带并不美好,甚至是悲伤的,但它来自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展现的是美,有着深刻的疗愈作用。孩子可以从中学到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的什么不该,如何生活、如何跟别人打交道等等(但如果抱着为了让孩子改正什么“错误”的目的而讲故事,那就不是讲故事而是说教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童话可以给人以力量,正确正向地活下去,在遥远的过去,童话的力量甚至与宗教相似。王守茂老师在《为什么要给孩子讲童话故事》一文中,透彻地做过如下阐释:

其实更能让童话故事鲜活起来的并不是曲折离奇的故事内容的进程,而是一些不断展现、相互联系的图景。正是这样的图景会对人的灵魂发生作用,同时能激发起灵魂中隐含的力量。这些力量是由介于清醒和睡眠之间的各种灵魂状况形成的。在人类发展的远古时代,当时的人比现代人能更多地展现出灵魂的状态,因为当时的人们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返祖现象的遗痕。世界和人类发展的真理,当时就是通过这样的图景——通过包罗万象的神话学智慧来揭示的,并通过简洁、单纯、有时甚至是荒诞离奇和古怪的图景展现出来。

在许多童话故事中都隐含着类似这样的图景:来自天国的灵魂,带着接踵而来的所有不幸和抱怨降临到大地上。如果说圣经是以一种直接并严肃的方式讲述罪恶和吃禁果的,那么童话故事则是以委婉而善意的方式来表达这个过程。”

“人类的发展面临毁灭与拯救,面临宇宙作为世界家园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对地球的责任等一系列问题,来自于宇宙的人类灵魂总会与大地相连———所有这一切都隐含在一个个令人叫绝的童话故事中,那些图景使童话自始至终闪耀着光芒。”

“人在听童话的过程中,他的想象力就会作为一种创造力发挥作用,并通过自己创造的图景获得揭示符合实际的智慧。当然,这并非体现了童话故事的所有特征,童话故事也是在发展变化中的,由于这些变化使得一些细节变得模糊甚至被扭曲。此外,童话故事中永远都不应涉及智性的解释,因为这样的解释简直就是画蛇添足。”

但迪士尼式的童话无法给人们这些,它的表现方式破坏了那些童话原作的意愿。相对真正的童话,它更像商业。(这一点,读过格林童话原作的人或许可以感受到那种不同。)塔卡提倡孩子远离迪斯尼文化:“那些带着米老鼠啊什么的衣服,成年人穿穿也就罢了,孩子还是尽量不要接触这些,对他们没有益处。”

过去,人们用各种方言给孩子讲述童话,透过方言这种活生生的生命力,可以感受到童话的力量在语言中流淌。而现代语言,无论德文英文日文还是中文,只能留下故事的信息,其中灵魂的力量却感受不到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实——童话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疗愈作用,就算我们带着这样的动机来教育孩子,也完全无法得到想要的效果了。
剑齿虎和猛犸象已经远去。

即便这样,孩子们仍然需要童话。神虽离去,礼物留存。经典的永远都是美的。
关上电视和故事机,放下绘本,看着孩子的眼睛,慢慢为他讲最古老,最经典,最棒的,童话。


阅读    收藏 
(2013-10-28 13:57)
标签:

育儿

分类: 山下的日子
早餐。
昨晚的炸酱面还剩了不少,足够我和桐再吃顿早餐。于是就热热端上餐桌。

桐走过来,吃了一口,停下来说:“这是昨天晚上就吃过的面,为什么早餐还吃同样的呢?”我不以为然地回答她:“因为刚好剩下的够咱俩早餐啊,昨天剩下的没吃完又做新的,多浪费。”她还是不太想吃,想了一下,谨慎地说:“昨天的晚餐……不可以早上继续吃。嗯,是《黄帝内经》说的!”

嗯?什么情况?!黄帝内经提过这事么?妈妈我才疏学浅,真没印象啊。我一时懵了,下意识回忆了一下我读过的那点内容,谦虚地请教:“啊?真的说过么?那……那原文是怎么说的?”桐不假思索:“总之就是说过啦!”
我颓了,疑惑着热了两个豆沙包给她。“这样可以了么?”她点点头,抓过豆沙包刚咬了一口,问题又来了:“可是,面条也是面,豆沙包也是面,都没有水可以就着,豆浆啊什么的也没有。”她明知我今天早晨没有做豆浆,她明知道冰箱里有昨天做蛋挞剩下的一点牛奶!我叹了一口气,隐忍地从冰箱里取出牛奶给她热了一杯。

可我有些不甘,决心挑战一下:“可是,牛奶是阴寒之物,你体质已经够虚寒了,不适合再喝奶了哦!”
小朋友端起牛奶喝了一口,慢慢说:“等下吃完饭,我去壁炉旁边烤烤火。你不是说,阳火对虚寒有好处么?”

哪位老师受累,把这个小孩收到门下吧。我真斗不过啦!
阅读    收藏 
分类: 春之谷的日子
凯琳·唐·布莱恩劳特女士是一名人智学医生和普通医学医生,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自己的私人诊所。她曾经在德国维腾大学(UniWitten)和美国克里维兰大学(University Cleveland)学习医学。作为校医她分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华德福学校(CourSt-Etienne)和奥地利维也纳华德福学校(Wien-west)任职多年。她和丈夫及三个儿子今年夏天来到中国,将在北京居住三年。
唐·布莱恩劳特女士本人就是一名在德国华德福学校毕业的学生,也是一名华德福母亲,她的三个儿子全部就读于华德福学校。

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家庭应如何陪伴学校——华德福教育在家庭中》。讲座很精彩,下面是我记录的一些片段。

  • 不要让孩子太快地成长。我们都知道,施化肥的植物(蔬菜),它们会长得比正常的普通植物更快,我有一个在德国搞农业的朋友告诉我,在化肥的作用下,黄瓜从一粒种子到成熟,仅需一个星期,而且也不需要土壤。但它们是温室里的植物,远没有自然成长的那些植物强壮,味道也没有自然环境下成长的植物那么好。照顾孩子也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应该像照顾自然中生长的植物那样照顾孩子。
  • 我发现很多中国的孩子被照顾得太好了,很多幼小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摔倒过。他们身边总不缺乏无微不至的照顾者。但对孩子来说,摔倒,哭泣,再爬起来,这个过程对成长非常重要。这可以使他们得到接触客观世界的经验。孩子们不仅需要身体的成长,也需要意志力的成长。而就像摔倒、哭泣、再爬起这样的事情,正是孩子通过身体的重力感受来发展意志力。
  • 不要直接教授给孩子智性的知识,要通过肢体运动和发展来带入。比如当你想让孩子学习倒着数数时,可以让他们先尝试着倒着走路,让他们感受身后的空间。在孩子大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和倒着数数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 要发展孩子的精细动作,就要让他们触摸各种天然材质的东西,如丝绸、棉布、木头、石头、羊毛、贝壳等作为孩子的玩具都很好,但最好避免人工制造的玩具给孩子,那种塑料的,电动的等等,它们很难发展甚至会阻碍孩子的精细动作发展。
  • 给孩子最简单的玩具,才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那种已经制作得很完美的功能和造型的玩具,让孩子的想象力毫无发展余地。
  • 要让孩子在最自然的环境中玩耍(凯琳医生指着窗外春之谷的校园说:“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来说如同天堂。”)
  • 不要担心那些天天吵闹的、淘气孩子,真正要担心那些整日默不作声的、安静的孩子。当然,在欧洲,如果孩子们特别吵闹,老师们也会出面干涉,但一定不会是那种压制性的干涉方式。
  • 0-7岁的孩子,不要安排太多智性的开发,比如各种早教班、芭蕾课、乐器或外语等等,否则,你会看到他们很快就厌倦了。因为他们的年龄还无法接受这些智性的开发。
  • 万事都有自己的节奏,如果你想让孩子飞得更高,就让他们把根先扎得够深。
  • 童话对孩子的心灵有很强的滋养作用,但不要让他们接触电视、DVD等电子媒体。
  • 孩子的语言发展确实很重要,但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学,很不一样。在美国,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中文,他们有些是跟着中国阿姨学习,有些是通过电视、DVD学习。你们猜,哪些孩子学得更好呢?
  • 在孩子4岁左右,一定要有创造机会让他们玩泥巴——因为孩子来自大地。4岁以后,他们要多玩谁,通过玩谁,他们学会如何控制自己体内的水——比如可以更好的控制小便,不用尿布(他们欧洲人的标准是4岁摆脱尿布,咱这好像1岁就不用尿布的娃才是天才)。孩子玩水最好是在小溪中、雨中玩耍,不知道你们这里有多少人允许自己的孩子在雨中玩?大城市里的孩子可能没有这么幸运,所以他们失去了很多玩耍的经验。我们小的时候,可以创造出上百种游戏的方式,现在的孩子可能连五种都不到了。华德福学校的孩子会幸运一些,因为老师会带领孩子玩这些游戏。
  • 在德国,孩子们7岁上学,这是有原因的。因为0-7岁是孩子在构建一个“工具”(指身体),这个工具是他们以后在学习中药使用的重要元素。在7岁以后,孩子们可以学习读写以及算数了,7岁以后也是孩子们情感发展的阶段,还有他们的独立性。这时要让孩子有足够的体验。而7-14岁,孩子们要学会分辨,什么是好、坏,对、错。
  • 我们确实应该给创造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但同时也要满足他们成长需要的足够体验。比如,孩子们喜欢玩火,可以让他们在成人的陪伴下点火,点蜡烛,并观察火——但要有规则,不可以在室内玩火。在我们家,孩子们可以在花园里,用石头围起来的一块地方玩火。他们只可以在那个地方玩火,其他的地方都不可以。只有在那个范围内,他们可以自由地玩火。再如用刀子,孩子对刀子可能很好奇,可以邀请他们在厨房里帮忙切菜,这是很好的体验。当然在这些体验中,孩子们可能会受点小伤,可能烫伤了手指或者切伤了手指,但这没有关系,这对他们取得各种经验很重要。
  •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越来越多的替代品,比如电饭煲和电子炉灶取代了传统的火来做饭,孩子们在电视里看星球大战取代了站在星空下看星星。但我们需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接触真实的东西。
  • 在美国或欧洲,只有那些自我发展有问题的孩子,才会沉迷于类似超人、星球大战之类的电影,他们从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认可,但回到现实中他们还是不知怎样才好。正常的孩子是不会沉迷于这样的片子中的。
  • 缺乏情感锻炼和体验的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 学校和家庭,就像父亲和母亲的关系一样。如果父母的意见不合,孩子会很难应对。所以,父母的意见要统一。学校和家庭的关系也是这样的。
  • 在学校里,孩子们需要排除恐惧地去学习。如果他们一直顾虑着“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怎么办?”,那么后果可想而知。这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对他们处理各种社会关系也会产生影响。
  • 孩子是成年人教育出来的,他们的成长来自家庭和学校,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成人全然的帮助和支持。
  • 谁来教育成人呢?那就是我们自己,来自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成人的自我教育和成长非常重要。学无止境。

阅读    收藏 
(2013-09-18 12: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春之谷的日子
很久以前写的一篇关于玩具的稿子,现摘出文字版留存。看过图文版的同学请忽略。

=======================================================================


每个爱孩子的人都会给孩子准备玩具。但我们如果认为孩子对玩具的需要跟我们成人一样只是为了娱乐,可能就偏离了玩具的真正意义。当我们站在价格、标新立异、以及取乐的角度来为孩子选择玩具,就在不知觉中阻碍了和欺骗了孩子的发展需要。为孩子准备什么样的玩具,显示了我们怎样理解孩子,想怎样帮助孩子。

儿童并不需要大量及昂贵的玩具,但每一样玩具都应该有它存在的理由——不是为了表达成人泛滥的爱心或缺席陪伴的歉意。我们之所以给儿童玩具,是因为要让他们可以累积更多关于这个世界的丰富经验。对六岁之前的孩子来说,所谓玩具,就是指能够让他们获得学习和发展的物质,也可称之为“工作材料”。

在儿童的世界里,几乎所有能看能摸的东西都是他的玩具,这些“玩具”为儿童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在醒着的时候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进行非社会行为也就是在和物质互动(当然他们也会花一些时间关注人和物:比如观察成人,吃东西、发呆等等)。尤其在低龄期,儿童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探索各种各样的物体,探索不同的空间。这些行为进而促成了语言、认知、情感、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在游戏活动里,玩具是最重要的支撑。所以为孩子准备有意义的玩具,就像准备适合孩子的食物一样重要。

 

看看市面上卖的玩具就不难发现:它们就像某些食物一样,色香味越来越精致,花样越来越多,但却越来越不能肯定它们对身体有利。市场上的儿童玩具花样百出,技术越来越先进:按下开关就能自动演奏的乐器,会说话跳舞翻跟头的动物,时髦流行的卡通布偶,款式无尽的汽车模型……但这些对儿童的发展有益和健康吗?

 

事实上,儿童玩具并非如我们想象般,需要随着制造业的高度发展“与时俱进”,就如同儿童的成长环境也并不需要那么多“高科技”的参与。

早在80多年前,鲁道夫·斯坦纳就提到:“大家经常买给孩子玩的所谓‘美丽的洋娃娃’,它们有极完美的脸庞、粉红的双颊、躺下来会自动闭上的眼睛、真的一样的头发,它们的‘完美’真是讲也讲不完!但这些都伤害了儿童的幻想力,因为这些产品没有给孩子留下任何想象的空间,儿童完全无法享受想象的快乐。而如果你提供给孩子的娃娃是用手帕或毛巾做的,只点两个黑点表示眼睛,再点一点表示嘴巴,也许有两只似是而非的手臂,它们看上去不那么漂亮,但儿童却可将他的想象力大大地加之于这个娃娃之上。对儿童而言,玩具最好是能使他们尽量发挥想象力。这会让儿童发展表达象征力,给儿童的玩具最好没有一般人所推崇的‘漂亮的’‘完美的’,各个细节都已经完成的玩具。像我前面所讲那种有真头发的娃娃只是表面漂亮,事实上也可以说是很丑,因为那完全没有艺术气息可言。”


了解一个玩具是否适合儿童,要从两方面来判断。

 首先是材质。材质不同,在儿童发展中所体现的价值也有很大差距。玩具材质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材质:木质、藤制、羊毛、棉花、麻、布、石头,贝壳等。另外一类是非自然材质的东西:橡胶、塑料、金属制品,光电产品等。最好让孩子们接触自然材质的玩具——实木积木,木刻小动物,藤制筐子,石头,羊毛、毛线制品,棉布纱等等,这种自然材质相比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千百个同质同形的非自然材质玩具,其形式的多样化、外观的品质、自然的密度与重量、大小、色彩、手感都是不可复制的。自然界中的每样物品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质,你很难发现两片形状相同树叶或两只纹理一样的贝壳……天然材料可以大大延伸儿童的经验范围,并且增加儿童的敏感度。即使是最简单的自然物品都能够为孩子的提供可贵的精神食粮,为他们开拓更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其次,是玩具的创造空间。一个好的玩具一定会给儿童留有很大的创造和想象空间,这对儿童的大脑来说无疑是一种恩赐。让游戏和所有活动都在情节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游戏才有意义。比如,当一个孩子拿到一辆玩具车,他可能会想象和发展接下来的情节,他建造车站,找乘客,也许还会用车送娃娃上幼儿园等等,玩具车在儿童的这个游戏中,作为很重要的一个支撑,使儿童的各方面获得发展,如果孩子没有用这辆车想象和创造情节,那这辆玩具车对于孩子来说就没有多大意义,只是一辆玩具车而已。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上那些精美的电动玩具不能给孩子有意义的帮助的原因,那些电动玩具,孩子只要按一下开关,就可以兀自做很多事:发光、翻跟头、唱歌说话或者模拟很多声效,这种玩具的特质是把儿童所有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玩具本身,用它的各种功能去俘获儿童的眼睛,以获得关注和喜爱。这样的玩具只会让制造商达到目的,却使儿童失去了使用玩具过程中本该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玩具需要有能够转换及创造成新事物的可能性,那些已经完成的、完整的玩具不能使孩子得到满足也不会让孩子受到鼓舞。越简单质朴的玩具对儿童的价值越大。木头小动物,简单的布娃娃,可以有各种变化的棉布块,简单的小木车,毛线做的小动物等等,孩子在使用这些玩具游戏时,必须要利用它们去发展情节,进行加工和转换,由此获得真实的喜悦和满足感。

 

说到娃娃,最好能为孩子们玩娃娃设置的宽敞舒服的娃娃屋,娃娃屋里,为娃娃准备好舒服的小睡床,柔软的小枕头和被褥。玩娃娃,对儿童来说,玩娃娃是一种“移情”,他们可以“倾情投入”。孩子们很难将自己的喜悦,幸福,难过,悲伤等体会转移到小马小牛等形象上,但和自己形象“同类”的娃娃,则是非常好的移情对象。通过玩娃娃、照顾娃娃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别人的感情和需求。有研究表明,孩子幼年时期的“移情”能力越强,感受别人情感的能力越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也有很多人认为,玩娃娃是女孩子的游戏,男孩子不用参与,其实是个误区。在生活中,体会别人的情感和需求、知道如何照顾别人,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能力,男人也不例外。

 

另外,不同年龄的儿童对玩具的使用也很不同。有一些没有明确形状的玩具,如毛线带、木头、树皮、松果、石头,孩子在不同时间看到它都会有不同的经验和想象,不同的孩子带着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创造性的使用这些材料:一段弯曲的木头,被一块布所覆盖,可能就是一座山,被覆盖一半时可能是一个娃娃的家或是一个神秘的山洞。这样的玩具对儿童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给儿童简单质朴的玩具,但也要考虑儿童经验的获得和积累,因为不是每个玩具都能被转换成最理想的程度。因此,除了给儿童没有明确形状和赋予特定意义的玩具,也要给孩子准备一些典型的、能被辨认的人或动物,比如一座桥、房子,老人、农夫、小孩形态的娃娃,等等。这种玩具可以为大年龄孩子准备得多一点,小年龄孩子相对少一点。它们可以支持大孩子更好地拓展游戏,尽可能地运用他们的生活经验,也能够激发年幼儿童的想象,使他们的社会性能力获得发展,在这样的游戏中孩子能自由的试验,更主动的认识世界。在他们自发创造的想象游戏里,孩子结合自己与世界,建立自信和安全感。

 

还有一些玩具,可以带领孩子亲手制作。比如将吃桃子剩下的桃核洗净晒干,留给孩子们在砂纸上慢慢打磨。这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耐心完成的工作,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良好的自我效能认知。他们可以看到一样坚硬的物品在自己的慢慢打磨下改变了形状,改变了质感,甚至重新塑造了它们的形态。这样的工作需要沉静下来,花许多时间独自完成,既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力,又使孩的小肌肉精细动作得到良好练习。


选择对儿童发展有帮助的玩具,需要我们用心去注意其材料,形式、颜色和品质。它们形态简单却很难在玩具店里获得,大多都需要我们亲手制作。

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儿童的每一样玩具都应有它存在的理由,它们要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为儿童可以更自由和有创造性的工作服务,而非兀自炫丽与喧哗。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分类: 鸡毛蒜皮
如果要为《乱马1/2》里的天才路痴向良牙找一个现实版代言人,在下不才,定不辱使命。

为此家里买车时,我关心车载GPS的精确程度远超过选辆什么车。我气壮山河地跟4S店的工程师说:“给我装台世界上最好的GPS!最好精确到厘米。最好智能得跟10年以上出租车司机一样。多少钱都中。”对方看了我一眼,很有涵养地回答:“对不起女士,就算有我们有那样的GPS,恐怕也跟您的车型不搭。”
哦,原来屌丝车和高富帅鸡皮埃斯之间是有阶层的。想怎样和能怎样也是有现实差距的。失敬失敬。那就装个门当户对的吧。剩下的,就寄希望于它具有起码的良知和职业素质了。我对它要求不高,把我送到地方就行。但希望它能理解,我没它想象的智能。

大多数时候,鸡皮的服务还说得过去。虽然光头常咬牙骂它:“看你是个女的,不跟你一般见识。”我就在心里叹口气,我出门还真就得靠这女的。

物似主人型。不知是不是我混乱的方向感能量太强大,终于有一天,鸡皮凌乱了。
我从燕郊东我妈家,回北京西北角的我自己家。我跟鸡皮说“高速优先”,鸡皮喜悦而自信地显示“通燕高速,北京绕城高速(原六环)”,没错没错。
但我爸和光头背着鸡皮指导我,先走段京平再上六环,路更顺。Nod,nod!
我想到了故事的开头,但没想到结局。鸡皮是有原则且有性格的。

当我在通向京平高速的路口转弯时,鸡皮开始提醒我“下一个路口,调头”“100米后,调头”“400米后,调头”……语气温柔且坚定。而我像个boss一样,无视着它的提醒,继续向前飞奔。我认为当它迟早会领会我的意图,明白做事由东的自然规律。直到京平高速的入口处,鸡皮还在吐血进谏:“调头!请调头!大人请调头!”
本宫怎么找了这么个不灵光的随从!我一踩油门,从ETC入口呼啸而入。顿时这世界,安静了。

鸡皮沉默了一会儿,屏幕上的红色路线指示不再回头,而是果断向前:“在听到下一语音提示前,请沿当前路线直行。”善哉。你终于理解本宫意图了。
京平的路况真叫好。光头说“上了京平,鸡皮自然就知道怎么走了,肯定是一路高速到家。”我把音乐放开,心情愉快,一路狂飙。

鸡皮平静地履行着它的职责,没有一点对我之前孤注一掷不听它劝阻的责怪。我摇头晃脑地开着车,唱着歌,跟着它的指示飞奔,它指哪我打哪。我俩的合作是多么信任多么密切呀!“直行”,好。“下一路口,靠左直行”,好。“下一路口,靠右上桥”,好。“靠右”,“靠右……”开着开着,我突然隐约觉得似乎哪里不对头——怎么回事?怎么奔宋庄了?!皇天在上,高速在下,我已没有其他选择。当我发现误入歧途时,我已毫无悬念地被鸡皮带回了通!燕!高!速!

顿时就泪奔了。好几十公里啊!好几十分钟啊!我又回到我妈家跟前了!娘呀!
但我的意志是坚定的,长期严酷的职场经验早已训练我冷静面对各种突发。一切皆有可能,既然如此,鸡皮,今儿我豁出去陪你戏谑人生了。我扫了一眼油表,还能开400多公里,又在脑子里扫描了一下我的钱包,现金和卡都有。不信我今天到不了家!

本来就阴的天,乌云压得更低了,有雨点落下,敲在车窗上。我从通燕高速南侧下辅路,桥下调头,又从北侧回到高速。
我在鸡皮不动声色的喜悦中,终于重新上了六环。凉意习习的天气里,却一身大汗。我错了行吧,咱就从通燕高速上六环,听你的还不行嘛!这年月,谁都是爷。
按理说,上了六环,我就可以一路“靠左直行”飞奔到家。但鸡皮这天彻底失控了,它非要让我认识认识它到底是谁。于是,在通州的一个路口它又左右不分地命令我靠右下桥。我不过脑子地听着它的指示,当我发现再次身陷囹圄时,又一次为时已晚。
我无助地停在一条尘土飞扬的县级公路上,莫名其妙。周围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面目可疑。我怀疑自己到了火星。
鸡皮的声音仍然平静而谦和“前方一公里,右转。”我像一个被臣子陷害落入囧途的君王,只能寄希望于它最后的良知。
雨点开始密集,天越来越低,我几乎看到一张巨大的嘲弄的脸从天上高高压下,向蝼蚁般的我怪笑。我咬了咬嘴唇,在心里撕下一条白布,上书“必胜”二字(必须是繁体!),恨恨地绑在头上。来吧,地球是圆的!

我从来不知道鸡皮竟然是有幽默感的。它带我转了个圈,领略一番县级公路的风土,在下一个入口又回到了六环。繁荣昌盛的六环上,大车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次,我一路靠左,一路狂飙。在桑吉平措天籁之声的深情演绎里,我以1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越过无数大车,又被无数大车越过。当车水马龙渐行渐远,眼前逐渐开阔寂静如私家公路时,我终于可以“靠右,下桥”了。

家门口的宽阔马路上,密密麻麻的驾校教练车,排着队疑神疑鬼地龟速行驶着。加油学弟学妹们,路上的惊慌,就在不远处等着你们!

右转,再右转。我回到了烟火人间一片宁静的小村庄。邻家的狗在无聊地吠,菜摊儿的大叔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卖鱼的小妹搭讪。我的车缓缓停进后院,拔钥匙,下车。
转身,用食指轻轻敲了敲鸡皮毫无表情的屏幕脸:“小样的,记住了,下不为例!”






阅读    收藏 
(2012-12-05 10:26)
标签:

杂谈

我的舅姥爷,我妈妈的亲叔叔,今年9月底过世了。


舅姥爷和我妈一直关系非常好,虽说是两辈人,但看上去更像亲密好友。舅姥爷住在广州,他去世前,我妈特地坐飞机去看望他。我妈心脏不好,做过三次支架手术,身体里有9个支架,平时为安全起见,无论去哪里旅行都做火车。但当听说舅姥爷病情危急的时候,她二话不说就飞过去了。


看着弥留之际的舅姥爷的脸,我妈心里默默想:“如果你走了,我怎么才能知道,你在哪?”


半个月后,舅姥爷走了。悼念仪式盛大,无数人去送别,灵堂前的香炉里密密的插着众人敬的香。我妈也过去敬香,她在香炉里找到一个位置,刚要把香插进去,周围本来安静燃烧的香突然一起朝她的手的方向掉香灰,烫得她下意识缩回了手。然后她再次要把香插进香炉,刚伸出手,周围的香灰又扑簌簌一起掉向她的手。


如是者,三次。


事后,我妈跟我说她马上想到很久前听过一个故事:一对好朋友,互相约定,如果谁先离世,就要告诉对方,他的灵魂是否还在。两个人商量了一个方式:死去的那个碰房间里的灯绳三次,告诉生者他的存在。后来,其中一人先去了,另外一个赶来悼念,他想起他们之前的约定,于是就去看房间里的灯绳。就在他看到灯绳的时候,那根灯绳突然晃动起来,摇摆了三次。活着的这位朋友笑了,他知道,朋友在这里。


所以,当安静的香灰突然一起扑向我妈的手,如是三次的时候,我妈突然明白,那是舅姥爷的灵魂收到了她的想法——“如果你走了,我怎么才能知道,你在哪?”。


对于生者,这是最后的亲切。

逝者安息,往生欢喜。

阅读    收藏 
(2012-11-27 10:33)
标签:

转载

分类: 芭学园的日子
孩子们的这一幕太感人了。晓伟是个懂孩子的好老师。
原文地址:(Z)爱在身边作者:coffe_coco

晓伟是个好老师

 

==================================================================================

 

    随着孩子的认识,他们喜欢和老师坐在一起。


    么么先坐在我的身旁又离开了,心原就快速坐下来了,么么再次到来发现心原已经坐了这个位置,一启你推我我挤你的行为发生了,眼看晨圈就要开始了,但是从这两位孩子的争论的现状分析,有退让的想法是可能性不大,我决定给他们一些时间去争取。相信有了困难孩子就会启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带着所有的孩子都在等待着,告知孩子们发生了一件事情解决,需要大家等待。她两依然在较量着,停一会挤一会。


    “她们都想坐在老师的旁边,可是现在就有一个位置了怎么办?”我和困惑的问孩子们。


    对不能抓人的基本原则两个大孩子还是了解的,我不担心会出现有抓伤的情况,只是在力量上有一些较量。结果就听见心原用想要和解的语气笑着说。


    “要不我今天坐你明天再坐。”


    而么么还为自己开始就已经选择了的位置继续争取不愿放手。所以对么么来说这样的和解建议是无效的。
这个时候其他的孩子也在忙着为他们出招呢。


    “要不一个今天坐一个明天坐?”烁烁认真的建议。


    “谢谢烁烁有这么好的建议,但是刚才心原也是这样想的,么么却不同意,这可怎么办?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我鼓励了烁烁,同时引起孩子们继续思考。(此时我的状态是对于这个行为没有丝毫的紧张、和要阻止的想法,容许有冲突发生)

    “要不让么么坐到你的腿上?”九赫着急的说着。

    “哦,那我就没法晨圈了”

    这两个孩子都很坚定,没有一个有可以放弃的念头,还在较劲呢。(这时因两个孩子还在坚持自己力量不放弃的坚定意志而高兴,)此时晨圈已不重要了,借此机会帮助所有的孩子认识冲突,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和避免同样问题的发生。有的孩子绞尽脑汁想着解决的办法,还有的观察她们的一举一动。这样的较劲持续了一会了,而孩子们这么多的建议也是无用的,此时的我需要想办法了,两个孩子没有丝毫有伤害对方行为还在继续你推我我推你的较量着。所以我更不能支持一方,让另一方退步的想法。正在思考中,突然孩子们的神奇的力量显现了。


    “要不你们一个做到我的这边来吧”在我身旁的另个孩子一一说。

    “你愿意把位置让给她们?”我即惊讶有感动的重复了一边。
   

    这时么么和心原吃惊的切带有突如其来的惊喜笑了。我感动的深深地拥抱了和感谢了一一,提醒么么可以抱抱一一。两个孩子正在拥抱着,紧接着另一个坐在程佩旁边的糖糖又大方的说

    “一一,你来坐到这里吧”

    糖糖边说边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一一。自己往旁边移了一下。

    这突如其来的宽容,顿时使空气里散发着一种很浓厚的爱意,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喜悦、包容的幸福微笑。我再次对这两个孩子表示真诚的感谢。

   如果成人不能够理解孩子之间的冲突价值、不容许冲突发生、没有耐心等待。也许孩子的在群体里就感受不到互相理解、忍让、宽容。在孩子成长环境中有理解宽容之心更是一身成长的无价之宝。

阅读    收藏 
标签:

杂谈

猪仔最近不知道为什么有几天睡眠很费劲。都玩一天了,晚上该睡觉时还是精神,费很长时间才能入睡。

前天晚上,我躺下就睡着了,睡到快12点,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发现她还没睡着,问她怎么了,小孩很苦恼地答:“妈妈,我怎么都睡不着,就是睡不着啊!”我突然想起经络课上老师曾说过他以指做针点一个哭闹不休的小婴儿的印堂穴,那个孩子立马睡着了的医案。当时听着觉得是传奇,但这种情况下我决定试试。我让猪仔平躺,在黑暗中摸到她的印堂,用食指点按轻柔。开始她还瞪着眼睛不肯闭上,但我逐渐听到她的呼吸声越来越均匀。大约两分钟后,我把手拿开再看,这个刚刚还精神得两眼放光的小孩已经沉沉入睡。并且这一觉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
以前都是给猪爹在印堂下针治他的失眠,真没想到以“指针”点按小孩的印堂也这么奇效。

昨天晚上,临睡前猪仔状态又是很精神,这次我不等半夜,熄了灯直接轻轻点按她的印堂,不到两分钟,小孩再次沉沉入睡。相当迅速。

家里有难以哄睡的娃的娘,这个安眠奇穴值得一试哦——印堂!
阅读    收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