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她更皮实、更大大咧咧些!”

(2011-09-20 13:11:27)
分类: 芭学园的日子

和大李的面谈,眼瞅快一个月过去了,再不记下来我自己都熬不下去了。(自从有了微博,写字儿的能量就控制在150字之内了,悲催啊……“让她更皮实、更大大咧咧些!”

 

*************************************************************

 

大约一个月前,我和光头被大李接见。走进会议室,光头偷偷问我:“一般‘被谈话’,应该坐哪个位置?”这家伙有点紧张,因为事先我威胁他,由于他太少关心孩子,学校都看不过去啦!我顺手拖了一把椅子:“哪舒服坐哪。”

 

大李坐在我们面前,温和地安抚空气中的紧张情绪:“你们家桐桐养得挺好的,没什么大问题,别担心,我们就是随便聊聊,看哪里可以有帮助。”我的脑子飞快地转——哪里需要帮助?哪里?

大李摊开本子准备记录:“说说在你们心目中,你女儿的优点吧。”

 

有木有搞错?说自家娃的优点啊?这简直是在问1+1等于几嘛!这是什么路子?我眯起眼睛看着窗外,心里盘算着怎么说才不至于太自恋。夸自己家娃耶,要不要平静谦虚点比较好?我想起我小时候,小猪姥姥但凡要提到我的优点都小心谨慎严肃认真低调内敛的态度……我纠结着,半晌沉默。

 

大李说:“随便说么。”

豁出去了。这可是您让我说的哈!

“善解人意……”,哎呀说一条显然不够,哪有小孩子只有一条优点的呢,必须继续。我和她爹相互补充努力提炼——“喜欢帮助别人”“体贴,会心疼人”“温和”……现在我已经不记得我到底都说了些什么了,总之书到用时方恨少。

大李记了几条后停下来,“现在,要举例说明,为什么你们这么认为呢?”

不等我说话,猪爹马上说起猪仔一岁多时,看到爸爸躺在地上睡觉,马上去卧室拖来被子和枕头给爸爸枕上盖上的“事迹”,爷爷至今还经常叨念在猪仔还不太会说话时,就知道在全家人吃香蕉时主动跑去提醒睡觉的爷爷也来吃,还有她和小朋友在一起,总是喜欢“无微不至”地照顾别人(比如参见猪仔的两岁生日记录“让她更皮实、更大大咧咧些!”),江湖人称“保姆癖”,等等,等等。

 

我一边说一边发现大李的脸色很忧虑。果然,大李放下笔慢慢说:“你们说的这些事情啊……在我们看来,并不是非常好,因为不应该在这个年龄上发生。”——啊?!啊啊?!

“在我们看来,能体会别人所需的帮助,共情别人的感受,了解怎样做能让别人感到舒服等等这些特点,不应该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有的,尤其从1岁多这么小就开始了。”我目瞪口呆。大李继续说,“通常,这个年龄的孩子,更多地关注物质,关心各种他们好奇的事情,而不太关注别人的感受。如果你的女儿这么小就很知道关注别人的感受,愿意照顾别人,体察别人的心情,我担心这在她长大后会成为她的负担,她总要为身边的人考虑,体察别人的感受,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别人带来快乐……这会让她焦虑的,因为别人的麻烦永远都会有,这会让她的内心很难安静。”

大李话音刚落我就焦虑了,脱口而出:“啊呀,那可怎么办!”

大李笑了:“你不用太焦虑。所以,我们需要现在来平衡她嘛。”于是我们开始分析,为什么小猪会这样呢?结论是:

1. 天生特质。不是所有孩子都这样,很多孩子即便得到细心的照料,也未必立刻学会。猪仔天生带有一些这方面特质。

2. 模仿成人。孩子还是会有一些对大人行为的模仿,所以平时看到大人怎么照顾别人、照顾她,她也会模仿着做。大李说我和光头:“你们两个回去后,也改变一下自己的习惯,不用太多照顾别人。比如看到家人在沙发上睡着了,不用赶紧帮他拿被子,就让他自己拿吧。你们也学得稍微大大咧咧一些,这样孩子就会放松不少。”

 

而且,大李还提到,这么小的孩子过多关注别人的感受和照顾别人,会使他们透支心力。其表现就是,平时很温和的孩子,会突然发飙,大发脾气。我拼命点头:“是啊是啊,很能发飙呢!这个时候如果我温和地抱抱她她就会慢慢平静。”大李点头说:“是的,她会要求这么做,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她又可以重新得到滋养获得力量,然后又可以再去关照别人。”大李说起,“好多次我在园里看到,别的小孩子在地上满地跑、玩,你女儿很享受地贴在老师身上,让老师抱着。老师也愿意抱着她,小贴心嘛!有一次我看到一个老师整整抱了她40分钟,还笑眯眯地跟我说:‘看,她多可爱!’。结果被我批评啦!”

我咧咧嘴说,我们在家也经常抱她。大李笑着说:“是啊,软软的抱着很舒服嘛,这么个小贴心,谁不喜欢。可你要想清楚,愿意抱着她,到底是她需要你还是你需要她?是不是你自己很享受那种感觉呀?说白了,你那么做是在从孩子身上吸走能量呢。”说着横了我一眼。

哎呦我的妈!

 

大李分析,猪仔的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是缺点,如果在成年人身上,就是很好的优点。只是不要在这么小的时候就发展得过于强大。这可能会影响她专心地探索物质,所以我们要人为地往回“拉一拉”,平衡一下。

 

大李给我们的改进建议:

1. 忽视她“过分”的对别人的照顾,当她再细心体贴地照顾家里人时,我们只平静地说“谢谢”就好了,不要面呈欣喜之色,更不要过多夸奖鼓励;

2.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太过细心地照料别人,全家都学得大大咧咧一些;

3.不要太多突出的情感表达,把面部表情放平静,声音放平淡,把爱放在行为上而不是表情上;

4.转移注意力。让猪仔把更多精力和事件放在事物和工作上;

5.在猪仔感到小小的不舒服时,忽略她。否则她会变得不皮实,会太敏感,过多关注这个世界不舒服的部分。

6.父母抱孩子的时候,不要只是单纯地享受抱着的感觉,这会让孩子过多关注这种慵懒舒服的感受。抱孩子的时候,可以和他们一起做些别的事情,比如讲个故事,读本书;

7.妈妈我太懒啦,缺少生气,建议我每天户外运动一阵子(这个对我来说真不容易,我咋就这么宅呢?)

8.在猪仔的同班同学里请一个性格开朗、做事专注的男孩子,连续到家里做客,每天放学都和猪仔在家里几个小时,让猪仔学会深入建立友谊,同时也学得皮实些、更放开些。在和这个小朋友一起玩的过程中,不论猪仔有什么样的抱怨和不愉快,都要坚持,在她的自然生活中遇到的挑战,要她自己去解决,要能自己面对和解决痛苦,这样孩子的心理才会有力量的成长。这也是孩子在6岁之前必须构建的生活能力之一。

 

这次面谈给我们留下的任务就是,完成上面8项作业。

改造自己。每次遇到孩子的问题,差不多都是我们需要改造自己的时候。想想我们为猪仔选择的未来的教育旅程,修养老身的路,漫漫其修远呐!

 

******************************  后记  ***************************************

 

大李推荐我们邀请猪仔班上的小男生桐宝每天来我家做客。桐宝是个性格开朗,智力发达,体力超群,鬼怪精灵,做事专注的小男生,经过桐宝两个星期的“培训”,桐桐在外面的反响果然有了不同。

有一天耘妮悄悄跟我说:“桐桐最近状态很好啊!敢跟不同意见的小朋友大吼,还敢在被打的时候打回去啦,说明她的心理力量成长了,不再别人说什么做什么她都同意了。真是不错。”

又有一天早晨碰到大李,大李说:“听说桐桐班上老师说,她现在放开了很多,状态很好。”

 

哈哈,多谢大李的好点子!多谢桐宝的亲身帮助!猪妈我,这厢有礼啦!“让她更皮实、更大大咧咧些!” “让她更皮实、更大大咧咧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