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Eveline——治疗教育工作坊

(2011-06-30 00:31:29)
标签:

转载

前几天去参加的工作坊,懒得亲自整理了,直接转发吧。

培训结束几天了,一直没机会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不能再拖了,否则该忘了。

按计划第二天的内容是12种感官中的前四种基础感官。

12种感官就让我身边的朋友奇怪了,不是只有5种吗?是啊,第一次听说有12种的时候,我也是这种反应。不过,据说现代解剖学也开始证实越来越多的感觉了,而非只有5种。比如运动感、平衡感和温感都是包含在生理学和医学中的内容了。

师训里初步接触了这12种感官,也有不小的震动。不过,eveline从治疗教育的角度讲感官又有些不同的收获。

不过,时间所限,最后其实只讲了一种就是——触觉。

触觉是人类最基础的感觉,不只人类,大部分动物都有触觉。人的出生过程就是一个深刻的触觉感知过程,这也是为什么自然分娩比剖腹产好的原因,孩子从产道被挤压出来的过程是对触觉的全面唤醒。孩子认识这个世界最初的媒介也是触觉,用嘴唇去感知整个世界——包括自己的身体。

触觉发展不好,会造成很多问题。首先是触觉是其他高层感觉的基础,触觉的发展会影响到视觉、味觉、嗅觉、温暖感和自我感。估计其他三种基础感觉也有这样的作用。

这里就说到为什么对于小孩子要提供天然的物品和没有电子产品的世界(这里也包括画册和图片等工业产品),因为他们靠触觉认识这个世界。老师语重心长的说,中国不要再做这个试验了,西方已经做过这个试验了。有一个孩子,因为早产,在温箱里度过了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回家后,他的妈妈给他提供的所有物品都是非常易于清洁的,家里的环境也是非常易于清洁的,大家可以想象家里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孩子上学后就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这是触觉没发展好的典型例子。他喜欢摸所有的东西,翻看别人的衣服口袋,拿里面的东西,如果碰巧有钱,他就拿去买糖吃,也分给同学们一起吃。触觉发展的不好的孩子,长大后会超级喜欢摸东西,摸别人(可能会被误认为打人),摸自己等等。

这里同时讲到了为什么电视对于低龄儿童是非常有害的。这个很坚决,就是有害。皮妈这时候回头和我说,也不能一概而论。呵呵!

老师说,因为孩子是靠触觉认识世界的,所以可以想象他看到电视里的一个气球,他就会跑过去摸,结果可想而知,他只能摸到玻璃和方方的形状,这对孩子的认知过程是有伤害的。时间长了,他就不会再去摸了,他只需要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看就行。这个过程中他只需要用到一种感官就是视觉(这里可能还有听觉),甚至眼球都不用运动。从华德福的理论上讲,视觉和听觉都是高层感觉了,所以电视对发展孩子的基础感官没有任何益处。在西方已经有这样的例子了,一个孩子从很小开始就看电视,一直到他长大,等他长大的时候,就需要一对一的特教老师每天和他工作几个小时,以便他可以学到一些生活技能。

电视的害处还有就是,他不是一个完整的画面,这和我们自然环境是不同的,时间上他也不是连续的,这部分和大李当年的解释差不多,孩子会因为看电视而不能再忍受慢节奏的真实生活。

同时,一旦被电视吸引,孩子是没有能力自己对电视说“不”的,因为电视可以把孩子所有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如果想让孩子不看,唯一的办法是把电视扔进垃圾箱,或者锁进一个永远不开的屋子。这是需要成人做的事情。

当然了, 要说现实情况,我真的知道远离电视有多么的困难。但是这并不是辩解电视有好处的理由,不过缩短看电视的时间肯定会让孩子受到的伤害小一点,所以不能杜绝的就尽量少吧,但这绝对不是说少看一点有益无害,而是没办法的选择。

Eveline说到了环境的重要,还有一部分就是,孩子其实是一个大的感官体,全方位的吸收着环境中的因素。这部分和成年人不一样,成年人暴露在外的其实只有头部,用眼耳鼻舌感知这个世界,然后用大脑进行分析判断,脖子以下的部分是被意识保护的。而孩子不同,他们的头或者说思维还没有发展出来,所以孩子是从头到脚暴露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的,他们无法拒绝任何环境中的东西。所以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对越低年龄的孩子来说越重要。

下午进行了线画的练习。线画的功能多种多样,老师会有意识的让孩子通过线画平衡发展。比如内向的孩子可以从中心往外画,有助于他变得开放外向,相反外向的孩子可以通过从外向内画变得更加沉静。线画会引导孩子走向高年级的几何学。

第二天的晨圈做了一个复杂的活动,手脚并用,沙包不停地往地上掉,有时候一下子传过两三个来,有时候则没有。老师说如果再有一天,我们会好多了。我见过孩子们玩沙包,觉得作为成人,不是一般的惭愧。

晚上告别的时候,大家都很留恋。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