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学园见闻——那些迟到的小朋友
(2011-01-04 15:06:00)| 分类: 开始 |
平时,芭学园是不允许家长进幼儿园内部的,早晚接送都由老师和家长在门口交接,也就是说家长们大多情况下并不知道孩子们在幼儿园楼内的情况。上周有一天,我送桐桐进幼儿园后,因为要找幼儿园的人办事,所以在等人的这段“宝贵时间”,在一楼大厅里坐了半个小时,看到一些来来往往的老师和因为各种原因迟到的孩子们。
专门说“迟到的孩子”,是因为在琨妈的博里看到小琨因为在家吃早饭,而被幼儿园门口守门的爷爷问:“为什么来晚了,幼儿园有早饭,为什么不在园里吃,在家吃?”,敏感的小琨因此被吓得不敢进幼儿园的门。这些日子小猪也经常迟到,我虽然在调整她的作息时间,希望她早日达到早睡早起的最佳状态,但早晨我还是允许她睡到自然醒不会因为赶时间就叫醒她。因此这些天她经常因为自然醒得太迟而导致迟到。
幼儿园门口的大叔训练有素,永远是和气地问一下我们是哪个班的,然后用对讲机通知班内的老师下来接,最多温和地说一句:“到门厅等吧,院子里风大。”再没有其他话了。下楼来接桐桐进教室的老师也从来没有一句责问,永远都是和气地打招呼问好,然后带她进去。连语气温和地问:“怎么来晚啦?”之类的话都没有。这倒让我这个做家长的非常惭愧,一次次对自己说一定要早些把娃的作息时间调整过来,早些到学校。但看过小琨的遭遇后,我突然意识到,这显然也是幼儿园培训管理的结果。每个岗位上的人,该说什么做什么,不该说什么做什么,显然是经过严格要求的。
回头再说我等人时的“见闻”。那时已经过了9点半,但陆续还有迟到的小朋友走进来。下来接小朋友的各班老师,没有一个问:“今天怎么来晚了?”这样的话,每个老师都平静地和小朋友们打招呼问早安,然后陪小朋友们换鞋。在芭学园,小朋友要自己穿鞋,老师通常不会帮忙,但会耐心地在一边等不会催促。有一个男孩,因为迟到了,心里很不舒服(可能这孩子很少迟到,所以迟到让他自我感觉很不好),一直闷闷地坐在鞋架旁的长凳上,低着头不说话也不换鞋进教室,来接他的是个男老师(其实那个老师自己也还是个大男孩,很阳光的状态),一直陪着他,间或声音非常低地和他交流,其中有几句被我偷听到了:“没关系的,迟到也没有什么啊,晚来一会儿,没有关系的……”语气温柔极了,以至我瞬间分神,想:“天啦,有哪个女孩能抵住这么温柔的声音啊?大李是怎么教的,把个大小伙子训练得这么有耐心这么温柔?”但那个小男孩还是酷酷地坐着,不为所动。于是老师就静静陪他坐在椅子上,一点没有着急催促的意思。半晌,老师跟这个小男孩低声说了些什么,然后先离开了,留小男孩独自坐在椅子上梳理情绪。又过了一会,小男孩感觉好些了,独自慢悠悠地换好了鞋,老师又走过来,带他回教室。一路上,老师拉着小朋友的手,低低地哼唱一首儿歌。
这一幕,我亲眼所见,特别感动。
还有一个来晚的女孩,被老师从门厅领到一楼大厅的地毯上,让她坐在地毯上换鞋。小女孩一边笑呵呵地换鞋一边问老师:“为什么今天要在这里换鞋?”老师平静地回答:“因为门厅风大,你会冷呀。”换过鞋,老师拎着小鞋子摆回到门厅的鞋架上,然后回来拉着小姑娘的手进教室。路上遇到另外一个迎面走过的老师,那个老师看着小姑娘,非常自然地打招呼:“**,早上好。”边说边擦身而过,就像在跟同事打招呼一样。
我在门厅坐的这半个小时,看到好几幕这样的场景,内心特别温暖。虽然前台的接待小老师很友好地为我打开书柜,让我选本书看打发时间,但我还是忍不住心猿意马地、很享受地看着来来往往的孩子和老师们。
尽管我们这些家长平时没有机会走进楼里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情景,但大李说得真对:“既然你选择了芭学园,还提着那颗心让自己那么焦虑做什么呢?你尽可以放心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