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受困的桔子

(2010-05-05 21:45:04)
分类: 成长的烦恼

这是桔子同学的留言,本来我回复了留言的,但系统设置的留言只有1000字,表达起来很受限制。不如索性就开个贴,不受限制地随便唠叨。

 

********************** 桔子的留言 ************************

 

俺家闺女一岁半多,前些日子刚刚断奶。因为我是全职带她断奶对她打击好像非常大,到现在都半个月了才彻底断~断奶的原因是因为我病了,所以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断奶我们都知道她很受伤,所以总是很迁就。但问题现在她的脾气越来越大...动不动就哭的惊天动地,不管我怎么讲道理,运用书上说的都没用...

我家闺女从小就有一个特点:执着。她的注意力非常难转移,很多孩子哭闹抱着转一圈就好了,可我家抱着两个小时还是那个要求。以前我认为这不是坏事甚至是好事,我觉得这样的性格很好。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况每天要发生无数次我实在吃不消了。
别人抢她的玩具,哭!
在外面看到脚上穿的不是想穿的鞋,哭!
看到包里没有想要的小汽车,哭!
看到别人玩泡泡枪自己没带,哭!
(别人的泡泡枪给她也不要就非要自己的,今天早上就非要一把找不到的铲子哭的差点晕过去,我妈很着急,但我觉得这也是件好事...就不停的告诉她,你丢了铲子肯定很伤心,但真的已经找不到了~妈妈答应你如果看到一样的我在给你买一把好吗?咱们家玩具很多,别哭了来玩别的吧!你总哭自己这么难受铲子也回不来了,不如咱们开开心心玩别的吧。说了半个多小时貌似管用了,换了桶跟我下楼了)
甚至别的小朋友互相换车坐她也哭!
我知道这是自我意识和规律感,但是别人无法如此包容她。
这样搞现在小区都出名了...我比较担心总这样下去没有人肯跟她一起玩了。而且小区不少老人一见就说“小米最矫情了”等等之类的话,我知道孩子能懂,只好绕开那些老人走。但这也不是办法啊,我该怎么办?的确应该顺其发展,但当她提出我无法满足的要求我该怎么办呢?

麻烦你了,希望能看到回复,谢谢!!

 

********************************************** The End 

 

 

 

亲爱的桔子,

谢谢你的信任,你的留言让我无比遗憾地想:自己要是一个林文采老师那样的心理专家、亲子问题专家该多好呀,三言两语就能让人茅塞顿开,从此轻装上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

 

小米的烦恼事,小猪也都有过,作为妈,咱俩的“遭遇”差不多。我理解你的疲惫,因为我感同身受。我估计,要清点境遇差不多的妈妈,瞬间能有一大片人举手。如果看到这么多和你身处一样麻烦的娘子军,不知道你会不会心里稍微宽慰些。

 

其实,你自己已经解释的很清楚了——“我知道这是自我意识和规律感”。对,这正是你女儿在度过她的trouble ,她在度过让妈妈最难受的“执拗期”。有些孩子从接近两岁就开始了。可能你女儿是属于比较强烈的那种,在西尔斯医生的书里,小米这样的孩子被称为“高需求宝宝”,他们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理解,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陪伴。而且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小米大哭,你就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允许她哭哭吧,毕竟她才1岁半,刚刚开始进入执拗期。

 

看你列举的这些关于让你女儿大哭的事由,基本都是和秩序感有关的表现,小猪也为这些事哭闹过。小孩子自己在这个时期其实过得也很痛苦,他们不得不接受很多让他们忍无可忍的“打击”,似乎什么事都会让他们不顺心。被别人抢了心爱的玩具,发现脚上穿的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双鞋,想随身带出来的,出门后才发现忘了带,最喜欢的宝贝还不翼而飞……这样说起来,连我都觉得“还真是不顺利呀!”,如果每天我们的生活也是这样的,恐怕我们也会有点小情绪。但我们会表达,我们还会找办法平息自己的情绪,我们的生活经验还教给我们如何避免这些麻烦,我们比孩子们会平衡自己。但对1岁半的孩子来说,这就是很难跨越的烦恼事,他们还没有修炼到可以不为这些麻烦所动,报之以淡然一笑。他们会认真的发脾气,固执地针对每一个我们成人不在意甚至不屑的细节,因为所有的这些细节,正是他们眼下用很多发展生命的精力来学习的事情。儿童专家的解释是:因为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太缺乏,与他们已经发展起来的大脑的认识有差距。但正是经过种种的碰壁之后,儿童才会逐渐懂得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人之间的关系,知道哪些是他们自己可以改变的,哪些是人无法改变的。


做为一个“执着”的孩子的妈妈,你确实会感到很辛苦,心力交瘁,因为你难免也会希望女儿能像别人家孩子一样“哭闹抱着转一圈就好了”,但从孩子的发展上来看,小米真的没有什么过错。不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要相信,每个孩子都要经过同样的敏感期才能成长,没有谁能例外。除非哪个可怜的孩子被家长忽略了,压制了,不敢于表现出来他的执拗。你女儿能如此执着,首先是她的成长需要,第二是因为你包容她肯定她,给她成长的空间。

 

李跃儿在《谁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中曾经提到——“执拗期让孩子感到快乐最关键”,书中说,碰到孩子固执己见时,有的家长会想各种办法来试图解决问题,比如孩子非要自己去按电梯按钮,但个子不够高,又不让家人抱着他,成人就会想到回家去拿凳子,或者盆子翻过来垫在脚下。但实际上,在执拗期里的孩子是不接纳这些方法的,他们硬是要站在地上,要让自己的手够到那个按钮,他们就是不理解为什么他的爸爸能够到,他够不到。如果成人这是忘了孩子处在执拗期,因为自己出了那么好的主意没有被孩子采纳而生气,就会影响孩子这一阶段的发展。因为孩子是全人格投入地在探索这件事,并且是真心实意地在为达不到目的而痛苦,这就是人类生存手段上和生存技能上精益求精。如果这时成人表现出生气,向孩子发火,甚至为此打骂孩子,孩子就会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你在为什么生气,在成人生气后,孩子会停止哭泣或对痛苦的表达,变得萎萎缩缩。

这个时候,如果你告诉孩子他年龄小,个子还没长高,所以不可能够到,同样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自我认知,会让他们在以后再做事情的时候,一旦遇到困难或者问题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的时候,孩子就会用我还小,还没有长大作为逃避的理由。

为孩子的成长而精心计算的成人是不会这么说的,尽管孩子不容易采纳成人的建议,但成人的积极性建议会给孩子造成积极性的影响,将来孩子会成为一个自主的积极解决问题的人。更多的时候,在成人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孩子的执拗时,成人能做的事情就是倾听孩子,平静而安静地等待着孩子发过脾气,然后告诉孩子你自己对这件事情也没有办法。”


也就是说,虽然她闹得你抓狂,但你还是要包容她,并且平静地面对。你可以转过身深吸几口气,然后回过头和颜悦色地抱着她说:“对,妈妈理解,要是能找到那把小铲子就好了,妈妈也喜欢那把小铲子,妈妈也想知道那把小铲子到底在哪呢?”,充分地和她站在一条战线,和她一起找小铲子,尽量不在她强烈想要这把小铲子的时候企图迅速转移战线,那样的话可能小孩子不会配合的。如果小朋友因为最后实在找不到小铲子大哭,你可以抱着她说:“太遗憾了,妈妈也觉得很难过,要是能找到它多好啊。妈妈知道你狠伤心,哭哭没关系……”,“哭哭没关系”,是王理书的养育观点,她的儿子小时性格敏感,爱哭,王理书就经常一边安抚他一边说:“哭哭没关系。”给宝宝哭的权利,她哭的时候,你要在她身边不要离开,让她知道你理解她的心情。

 

别人抢了她的玩具,你可以帮她对那个小朋友说:“这是我们的玩具,我们还想玩,可以还给我吗?”别的小朋友要坐她的车车,你先问问她,是否同意?同意就换,不同意就不换。小米虽然不会表达,但有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帮她说出她的想法。小猪已经2岁快9个月了,经常还是需要我来示范如何表达想法。


当孩子提出你无法满足的要求时,你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她你无法满足,但告诉的口气、方式和态度很重要。同时,心理学家建议,不要对这么小的孩子掰开了揉碎了地“讲道理”,他们还不能理解。好像是蒙台梭利说的吧,大意是孩子在6岁以前不要用“讲道理”的方式沟通,这里说的“讲道理”是指那种剖析层层原理的“耐心”说教,孩子的大脑还不能接受这样的表达方式,所以他们是不会明白的,这样的做法很唐僧。平静地,清楚地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向孩子解释就行了。王理书在《做情绪的小主人》中讲到,她的经验是,和小小孩沟通的时候,用10个字以内的句子,通常是3-7个字,慢慢的,一字一字的说出来,而且反复重复几遍。这样孩子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或许这也是个可以借鉴的技巧。


至于其他人的看法,我的意见是,基本不用考虑,真的不必往心里去。毕竟,真正懂孩子、知道如何配合孩子的脚步成长的家长,即便在这个看似已经很发达的城市,也还仍然凤毛麟角。那些人的眼神和观点,除了对你和小米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没有其他意义。但你的宝宝却是要按着她自己的成长“程序”去成长、发展的,谁也无法阻拦,她必定有一天会建立自己内心的平衡,会建立自己的外交原则,她在长大,不会永远都是目前这样。不要让别人的看法影响了你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决心。

 

我知道说着容易做着难,但我们还是要做,谁让咱是妈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