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绑在一起的古怪的一对登山者”

(2009-05-05 12:42:00)
标签:

杂谈

美国政府在415日递交国会的一份备受关注的报告中,没有提及中国操纵汇率。有分析人士称,此举表明了奥巴马总统和盖特纳财长在这一敏感问题上的退缩。奥巴马在竞选过程中曾表示,中国是一个汇率操纵国;而盖特纳在今年123日还曾重申这一指控。对此,美国国会的反应也相当平静,关于这个问题的激烈争论似乎已经平息。

中国方面在10多个小时后作出回应称,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姜瑜在周四的例行记者会上说,“我们的目标是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经济。”此外,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援引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的话报导称,“中美两国在多种金融问题上通力合作。”当被问及中国是否会继续购买美国公债时,杨洁篪表示,“美国是重要的贸易夥伴。”这暗示了中国有意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作为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然,在金融海啸和经济危机不断深化之际,美中两国政府都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小心翼翼地避免发生直接冲突。两国都在慢慢习惯这种的新关系,虽然双方仍将时不时地高调抨击对方。

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被美元“绑架”的说法,是怒气冲冲的国内评论者近来议论和抨击得焦点话题。其基本逻辑是: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且大多是美元储备),又是美国的最大债主,如果中国减持——甚至仅仅是不增持——美国国债,美元就会巨幅贬值,从而使中国的外汇储备蒙受重大损失。而如果中国迫于无奈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以稳定美元的汇率,长远来看必将蒙受更大的损失,因为美元贬值的长期趋势是很难扭转的。更令人义愤填膺的是,美国人不仅用中国人辛苦积攒下来的钱去支撑他们奢靡挥霍的消费,还卑劣地利用对中国的这种“绑架”来不停地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胁迫中国。

其实,如果冷静地反过来看,美国自身又何尝不受到“绑架”。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真的在国际市场上抛售美国国债进而导致美元汇率一落千丈,不仅美国经济复苏无望,恐怕整个世界经济都将面临立即崩溃的威胁。在2007117日的一次公开演讲中,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以学者身份建议,中国应该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用强势货币的升值来弥补弱势货币的贬值。演讲一经媒体报道,立即被国际金融市场解读为中国官方决心抛售美元资产的信号,在外汇市场上掀起巨浪,导致美元汇率当天暴跌,并一度探至26年来的新低。正如200788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文章描述的,中国政府实际上确实掌握了对世界经济具有毁灭性打击的核武器,这也正是一贯傲慢的西方国家近来不得不对中国频频陪笑脸的重要原因。

“绑在一起的古怪的一对登山者”,是美国《全球主义者》在线杂志5年前(20043月)的一篇分析文章中,对美中两国经济关系的所作的一个异常形象的比喻——两者中任何一方有什么三长两短,另一个一定会被拖着一起坠落万丈悬崖,而且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可能会维持很长时间。

但这一比喻只能说明双方的依存关系紧密又脆弱到了何种程度,并不能说明这种依存关系是正常和有益的。严峻的现实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美之间这种奇怪的经济依存关系是极不正常的。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几年前曾说过:“美国变成了这样一个国家:人们靠卖房为生,而人们买房的钱又来自中国。”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变成了这样一个国家:人人靠省吃简用攒点微薄积蓄,而我们的积蓄却被拿去补贴了铺张浪费的美国富人。”

无论是为了中美双方各自的利益,还是为了全球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这种既密不可分而又危险脆弱的依存关系必须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渐松绑并回到正常的轨道,但现在谈这个显然不是合适的时机——当遇到暴风雨时,那一对绑在一起的“古怪的登山者”是绝对不能轻举妄动的;只有等到危机过去了,他们也攀上了一个相对安全一点的平缓地带,才有可能解除勒在各自身上的那根承载着相互间无限责任的烦恼的绳索。

写于2009417日,发表于2009425日《周末画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