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个中学同学的太太在我们的班网上讲到“七夕”,蛮令人感慨的。不过说起“七夕”,我有点题外话想与大家分享。
现在好像大家都认为“七夕”是中国情人节,其实从这个日子的源头来说,这实在是大谬。
“七夕”被当作中国情人节的原因来自牛郎织女的故事,但是,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虽然值得颂扬,却未必等于说“七夕”这个日子是个情人们欢喜相聚的日子。
“七夕”前后是秋凉的起点,因此从节气上说就有一种悲意;加上牛郎织女的悲惨故事,实际上,在古代,“七夕”是一个弥漫着悲伤气息的日子。它不仅是情人节,恰恰相反,它使人产生生离死别的感伤,这在古代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没有专门的情人节,但依然不是说一年中没有一个日子是男女情人们欢喜相会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欧阳修有一首《生查子词》,云: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就是描写的“元宵”情人相会的故事,当然,这首词也是悲的,但这里的悲是个别的,意思是:看别人家男女都在元宵相会,而我的那个郎君却已经不再……
我在这里咬文嚼字并不是要否定“七夕”,我也知道,现在人其实并不在意它的原意,只不过找个日子表达一下,找点乐子而已。但是,我想说,既然中国人也需要情人节,为什么不用现成的“元宵”,而反而要去找一个原来是悲伤的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