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网络上回到现实中来的人会说:“我看到了未来,它是一个游戏的时代。”
实际上,进入20世纪后半叶,这种迹象已渐渐显露出来。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几乎每隔30年,美国人的休闲娱乐支出就增加10倍。90年代,整个美国一年花在娱乐消费上的钱达到3400亿美元。目前,全世界平均每个家庭用于娱乐的费用已占其收入的10%,而美国则高达12%左右。
与以往任何时代的文化形态相比,当代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的娱乐性。应该说,游戏贯穿于整个人类活动的始终,然而长期以来,游戏一直扮演着一种调剂品的角色,它被认为是严肃文化的配角,服务于某种不是游戏的东西,而其自身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今天,一切都被颠倒过来,长期的和平生存环境、物质生活的日益富足和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使游戏堂而皇之地获得了它自身完备的意义和价值。在西方,甚至有学者认为,我们所说的文化应当被视为一种“亚游戏”。
这一新的动向必然会导致一场全面的变革。传统经典文化最有力的表现方式是仪式,它强调象征和意义。随着我们的文明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耗损,并变得过于老成,现代人已逐渐失去对仪式的神圣感受。游戏取代了仪式,成为当代文化(尤其是当代流行文化)的核心(用今天的话来说,仪式实际上就是一种“神圣的游戏”)。对游戏来说,最重要的是规则,因为没有规则的制约,无论多么精彩的游戏都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至于意义和价值之类精神方面的东西,它的不关心的,因为游戏只是为了让参与者得到愉悦。
市场化和易变性是当代文化发展中呈现出来的两个重要趋势,我认为,这是和当代文化的游戏性质密不可分的。游戏的首要原则是自愿,任何强迫的力量都将使游戏失去其娱乐的本来面目。为了在自愿的前提下得到更多人的接纳,文化现在正一步步变成可以在市场中大肆叫卖的商品,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市场规则的熟练程度和运用技巧。游戏的另一个重要性格是喜新厌旧、见异思迁,为了适应这一点,当代文化极尽新潮怪诞之能事,昨天还说“平平淡淡才是真”,今天又叫嚷着要“回到拉萨”。在这种前提下,过去那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文化,如古典小说和古典音乐现在已经失去了立足之地。
近年来,游戏日益在竞技运动的形式下成为一种职业或商业买卖,受到人们越来越严肃的对待。规则已变得非常严格和精密,比赛纪录设立在比过去所能想像的更高、更快、更强的水平上。由于游戏含有强烈的紧张因素,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在竞争中获胜的欲望。因此,4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和奥运会比赛已经取代地区争端和经济竞赛,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文化盛事。另一方面,大量现代高新科技被用于娱乐业中,这不仅使新一代的游戏项目呈现出比过去丰富得多的形式和内容,也为游戏本身套上了一圈神秘的光环。当网络、数码音像、互动电视之类与高科技攀上亲戚关系的“新生事物”潮水般地涌进人们的生活时,唯恐落伍的现代人又怎能拒绝呢?
可以预计,如果我们所说的“游戏时代”将在21世纪全面降临的话,那么,娱乐业就将成为这个世纪中最有前途的产业。这一点实际上也早有迹象显露。
最近大获成功的电影巨片《泰坦尼克号》堪称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即使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也不会轻易对某个项目投入2.5亿美元的巨资,而《泰坦尼克号》正是这样一笔令人咋舌的投资。更令人咋舌的是,它的票房收入达到了成本的5倍以上!这样的投资回报是任何制造业所不能比拟的。事实上,进入90年代以后,好莱坞每年的票房收入都超过50亿美元。而在70年代,这个数字还不足今天的一半。
过去,文化所反映的内容是由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的。但最近几十年来却产生了另一种容易被忽视的趋势:当市场成为社会大众与文化产品的交汇点之后,经济逐步转而生产那种由文化所展示的生活方式。当代流行文化掌握了倡导变革的主动权,而经济领域则日益被动员起来,去满足新的欲求。这些新需求正是流行文化创造出来的--人们模仿明星的穿着打扮,甚至按照报纸杂志上宣扬的方式去过日子。
虽然娱乐业将成为下一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但这并不等于说它是最容易从事的产业。对传统的制造产业而言,稳定的质量和足够大的规模是它们的命运和前途所系。而娱乐业却正好相反,流行文化的高度易变性迫使它不得不不断地以新酒换陈醋,以今天的自我淘汰昨天的自我,高质量和大规模反而会成为它求新求变过程中的包袱。
因此,以游戏为核心的当代和未来文化娱乐产业本身的历史,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永无止境的游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