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合时宜的流行风向——写于96-98年间的一组社会文化评论(3)

(2006-11-26 15:05:00)
标签:

杂谈

 

    在我们尚未做好准备之际,激动人心的下一个1000年已飞奔而至。与崭新的时代形成鲜明反差,离愁别绪的情愫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内心深处弥漫开来,这的确是很难解释的。对中国人来说,20世纪90年代应该是“鸦片战争”以后一个半世纪以来最振奋人心的时代,在一日千里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面前,普遍涌动于民间的怀旧风气实在显得太不合时宜了!

    今天的世界基本上是一个“未来定向”的社会,通俗地说就是,绝大多数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将来还会比现在好得多。但是,这种已被我们视为天经地义的观念在过去却行不通。在中国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总是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上古,他们信仰的是:人生和社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古代哲人的理想。在他们的眼里,不是未来,而是回到西周初期才是梦寐以求的最高目标。与之形成鲜明的反差,现代社会则驱策人们不断地向前看,仿佛当下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的某个目标作准备。

    我以为,社会的价值取向之所以会从“过去定向”全面转向“未来定向”,主要是因为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实惠。就世界而言,过去300年内物质文明方面的成超过了以往的总和;就中国而言,仅在最近20年内取得的经济发展就大大超过了过去的几个世纪!然而,直到今天,我们所说的进步,实际上仅仅是经济和科技上的进步。相比起来,在社会的其它领域,特别是道德和审美领域里,所谓的进步简直太相形见绌了!甚至可以说,大多数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是以道德和审美的退步为代价的。

    当一幢幢摩天大楼在城市里竖立起来时,我们当中确实有不少人敏感地意识到,过去岁月(尤其是二、三十年代的旧上海)中的某种优雅和美感正在无可避免地消逝。这时候,他们就会不约而同地感到,在情感上,昨天要比今天更容易亲近,更靠得住。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切都越来越讲求“实利”的今天,怀旧情绪是对无所不在的商业文化的一种无言反抗。

    但这一切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从最原本的意义上讲,怀旧纯粹是个人情绪,现在它却成了一种集体化的情结,一种社会性的心理征候。如果说怀旧一开始还勉强算得上是一种文化的话,那么如今它已百分之百地变成商业需要了。这里必须提醒人们记住的是:今天的怀旧是商业时代的怀旧!

商业文化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消蚀性和吞噬力,它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赢利的机会的。因为有利可图,怀旧情感最终也被无情地纳入市场消费的轨道,被包装和复制成“时尚”,以供批量出售。在这股不合时宜的流行风气吹过的不同方向上,有人得到廉价的眼泪,有人赚得了钞票。皆大欢喜的结局却再一次泄露了商业文化的秘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