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复制宋城演艺?——宋城如何成为中国旅游演艺第一股

(2014-05-26 19:00:59)
标签:

旅游演艺

宋城模式

旅游地产

商业模式

房产

分类: 旅游地产观察

      做旅游地投资开发,第一课就是要学习业内顶级行家里手的作品。在国内旅游地产界,已经形成各自风格独立的几大派系,比如乌镇模式、万达城模式、迪斯尼模式、横店模式、海洋公园模式等。除了这些成型的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之外,宋城演艺的模式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一种文化旅游商业模式。

今天跟大家总结一下这位坐落于杭州的文化演艺巨子——宋城的商业本质。

原先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广为人知的宋城股份,现在已经更名为宋城演艺。标志着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战略意图。宋城演艺1996 年成立,2010 年上市。目前在建和已经建成共23 个剧院,约32,000 个座位,规模相当于美国百老汇的80%,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演艺公司。

总结下来,宋城演艺的核心商业模式要点如下:

1、宋城核心商业模式:主题公园+城市演艺。

2公司形成“六大主题公园+五大旅游演艺+中国演艺谷”布局

3中国演艺谷项目,是宋城股份进军城市演艺的第一步。根据公司的说法,该项目是美国百老汇模式在中国的首次复制,项目占地约40亩,拥有13个剧场,其中有可容纳4500人的大剧场,也有七八百人的中剧场,一两百人的小剧场,还包括一个千人左右的Live House

4中国演艺谷2014年将推出30多部剧、无边系列音乐节和演唱会。宋城股份总裁张娴表示,从旅游演艺到城市演艺,是宋城股份主营业务横向拓展的战略抉择。

5演出依靠规模化和标准化,不依赖名角。舞台策划和场景感是核心。

6公司和旅行社的关系是宋城的渠道营销的命脉,宋城近90%的游客都来自旅行社

7宋城可以用别人1/10的价格买来土地,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8宋城演艺还具有“创作+设计”优势公司董事长就相当于最大的制作人的角色。

9宋城的规模效应已经带来了低成本竞争的优势。

下面跟各位分享来自雪球财经上的一篇热门分析文章——如何复制宋城演艺?供大家参考。

  

如何复制宋城演艺?

《宋城千古情》每天都在杭州的宋城景区上演,去年的演出场次是1232场次,全国累计有3000多万游客看过演出。一张门票价格260元,主要游客来自旅行社,宋城如何成为中国旅游演艺第一股?

 

 

宋城千古情
    能容纳3000人的剧场座无虚席。台上的皇帝盛装端坐,正在接见外国来使。高丽、阿拉伯的姑娘们舞姿曼妙,被投射下来的舞台灯光笼罩着,旖旎绚丽。接着是金戈铁马,宋朝士兵与金人激战,虚拟的巨幅电子屏制造的战火惟妙惟肖。一片沉寂后,许仙和白娘子在断桥相会,整个剧场上空洒落雨丝,大厅里有了点江南烟雨的味道。
    这场名为《宋城千古情》的大型歌舞每天都在杭州的宋城景区上演。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演出6.5场,最高峰时一天演8场,去年的演出场次是1232场次,全国累计有3000多万游客看过演出。有的杭州本地市民甚至可能已经看过三四次——带着外地来的亲朋好友去看演出,怎么好意思在场外干等?
    就是这样一台演出,2011年的营业收入已经突破5亿人民币,利润达2.97亿。2010年12月,宋城登陆创业板。杭州萧山机场到市区的高速上,一路都是宋城“中国旅游演艺第一股”的广告。
    据统计,宋城盘活了数百万游客量的杭州夜游市场,每年带动周边消费数十亿元。西湖观光、宋城怀古,已经成为外地游客来杭州的主流线路。
    整台演出没有大明星,没有名导演。相比名声在外的刘老根大舞台、张艺谋、王潮歌的印象系列,宋城更接地气,甚至显得有点土,就连创始人黄巧灵也自嘲他们是“光脚的草根”。
    拿着募集的21亿资金,董事长黄巧灵正在把宋城复制到其他城市。三亚、泰山、丽江、石林等项目已经成功投资落地,九寨沟、武夷山、张家界、北京等地也在接洽中。未来两三年内,全国10个一线旅游目的城市,都会复制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宋城模式。黄巧灵乐观估计,未来宋城演出的利润将会超过国内所有电影的利润总和。

一张门票(包含演出)价格260元,主要游客来自旅行社。在杭州,宋城是如何在西湖、雷峰塔等著名景点中获得自己的游客,又如何在旅行社诡异的盈利点里谋得自己的利益呢?

演出标准化,不依靠名角

    快餐式的演出形式决定了演员的结构。宋城的演艺团队大概有四五百人的规模,但是没有一个主角。张娴说:消灭主角就是宋城商业化运作的要点。我们不要演员的个人成就感,她的成就是在一个大舞台上。从商业运作来讲,我不能依赖她。杨丽萍的《云南映象》没有了杨丽萍以后,你知道票房少了多少?一台戏不能以一个个人存在而存在,这就是做企业跟打造个人品牌的不同之处。”甚至从根本上讲,宋城对演员的依赖度本身就不是那么高。张娴坦诚,主要靠服装和科技设备。
    除消灭主角之外,宋城的产品里也找不到名家的身影。“艺术家都是很浪漫的。比如在舞台设计的时候,一台灯几百万元,我们一年演一千多场,损耗非常大。请名家把这个预算砍掉,他会跟你翻脸的。但是面对市场,有些东西就该有所取舍。”张娴说。
    还有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是,名家“忠于艺术”,但对市场却没那么敏感。宋城曾花重金请过名导演,没有完成之前,对方都不允许他们看进展到什么程度。“我是花钱的人都不让我看。”张娴苦笑,“结果出来完全不是市场化的东西。有些艺术家沉醉在自己的那个点,完全忘了大众在哪里,我们希望有什么意见能随时随地修改。旅行社是最大的渠道。
    和旅行社的关系是宋城的渠道命脉。宋城近90%的游客都来自旅行社,散客比重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在宋城采访时,景区大门前的场地填满了各种旅游大巴车,粗略估算至少有五六十辆。每天都有上万人被旅行社的大巴车拉进宋城,目的就是为了看一场演出。每个旅行团在宋城消耗的时间大概是两个小时,其中包括一个小时的看演出时间。两个小时结束后,旅行团在导游的带领下,离开宋城继续去下一个景点。
    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宋城,几乎所有的旅游演出都依赖旅行社作为产品销售渠道。李振说:“一个导游接待一个旅行团进去比较方便,如果全是散客,景区要配备很多人去接待。所以他们更愿意跟旅行团合作,这是多年经营下来自然的选择过程,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模式。”

 

那旅行社凭什么愿意把客人不间断地输送到宋城呢?

    首先梳理下旅行社的商业模式。按照功能划分,旅行社一般分为三种,组团社、批发商和地接社。所谓组团社,就是在报纸上打广告要你报名旅游的那些公司,比如北京的中青旅、国旅等。他们把拉来的游客报给批发商,批发商把旅客汇总起来再找地接社。地接社就是外地游客到达旅游地点后,当地负责全程接待的旅行社。
    这个链条的商业逻辑是这样的:地接社先向批发商报价,比如单人到华东五市的价格是多少(通常只含景区门票、住宿、餐费和市内交通、导游服务费)——这个竞争很激烈,假如A报600元,B报650元,批发商必然选择A;在A的报价基础上,批发商加上自己的利润,把价格反馈到组团社;组团社再把自己的那部分利润以及大交通费用(机票或火车票)填进去,形成一个最终价格报给消费者。
    表面上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个生意链条。实际上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因为地接旅行社之间竞争激烈,打价格战在所难免。他们为了招揽游客,报给批发商的价格往往很低,利润空间很小,甚至可能不足以支付成本,后者用行业内的术语叫“负地接”。
    这样一来,地接旅行社在接到游客后,只能想尽办法找回自己的成本以及利润空间。一些自费景点和购物点就承担了这一功能。购物点会按照导游带来的游客人数付给导游一定的费用,而那些自费景点则给旅行社低折扣票价,后者再按原价卖给游客,差价就是旅行社的收入。这部分收入,一般来说,导游、司机和地接社按照4:4:2的比例分成。
    所谓自费景点,就是导游在既定的旅游线路上加的景点,这些景点要另外掏钱,游客去不去完全是自愿的,取决于游客对导游的信任程度。而诸如宋城、西湖之夜等旅游演出,一般会被旅行社列到自费景点里面。当地旅行社将此称作“填坑”。
    国家规定,即便是自费景点也要事先写进旅行社的线路,并事先告知游客;不在线路规划内的景点,不能涉足。而考虑到游客的心理和经济接受程度,一般旅行社在一条线路上安排的自费景点都很有限。所以,假如一个自费景点想进入旅行社的固定线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宋城已经成功打入了旅行社这个商业怪圈。华东五市的导游们都会卖力推荐宋城这个自费景点,为它贡献了百分之九十多的游客。导游会根据情况在旅游过程中介绍宋城千古情,并根据游客的报名情况给宋城打电话预订一定量的座位。
     旅行社也很乐意给宋城带人,因为观看宋城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几乎所有的游客出来都没有后悔的。”阿鲲说。他是一位在杭州本地圈子里混得很熟的导游。他所带的旅游团,游客愿意掏钱去自费景点的能占到90%,一般的旅行社只能到60%。
    “必须以游客为导向,而不是说哪个赚钱就推哪个。有一些小景点成本很低,给旅行社的成本也很低,但是他的挂牌价很高。你去推,游客不高兴,回去就会投诉。这个东西必须以游客为导向。”浙江椰晖旅行社总经理周少鹏告诉《创业邦》。
     抓住旅行社的前提是产品能过关,张娴说:“把游客生硬地拉过来的,如果产品不好,人来得太多,口碑就很差,那样死得更快。”从这个角度讲,很难说旅游演出与旅行社谁养活了谁。

在杭州,地接旅行社可选择的旅游演出有三台:《宋城千古情》、《西湖之夜》和《印象·西湖》,印象系列是最接近宋城的竞争对手。

  

绑进旅行社的景点链条
    《印象·刘三姐》营销总策划贺立德说,宋城和《印象·西湖》的营销方式非常不同,宋城是走出去营销,而《印象·西湖》就是在原地做。他说,早年为了营销宋城,黄巧灵曾经研究过《印象·刘三姐》的营销,跑到桂林私下找导游买他们和《印象·刘三姐》的合同,研究和旅行社的合作方式。
    “《印象·刘三姐》在桂林基本上不在外面设人,就通过当地的旅行社,因为所有的游客都是通过桂林的旅行社来地接的。但是杭州不是,上海的地接社到杭州也是自己从头做到尾的。这样的话就要派人到上海去。”贺立德觉得黄巧灵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在《印象·刘三姐》营销方式的基础上,又做了改进。
    宋城在全国撒出去17个办事处,这些机构主要集中在华东五市,规模不大,但是角色重要,就是负责维护跟地接社的关系。同时,他们也会深入一些像宝钢这样的大型企业,挖掘组团市场。
    但是本地的《印象·西湖》就不同。据贺立德说,《印象·西湖》基本还是在杭州,并没有走出去,丧失了很多客源。据宋小军说,《印象·西湖》主要靠国家企事业单位的团体,他们的营销对象也是这些单位,所以他们跟旅行社接触很少。而且因为《印象·西湖》整个营销只交给一个人做,缺乏竞争机制,也使得《印象·西湖》在营销上没有投入太多。

   
周少鹏证实了这一点。她来杭州三个月,本地的景点负责人都前来拜访过,唯独《印象·西湖》的没来。

地产还是文化?

   虽然宋城和《印象·西湖》、金海岸同样依附杭州当地的游客做旅游演出,存在竞争关系,但其实他们的模式存在很大的差别。
   金海岸则是做演艺连锁,做小剧场,而且除了西湖之夜外,别的剧院都是靠本地市民运作,属于轻资产公司。剧场一般是租赁的,部分演员属于签约演员,其他的则是从别处请来的,类似于明星走穴。金海岸在全国已经积累的20多家剧场主要针对普通市民进行逗乐型演出,在杭州、千岛湖等旅游目的地城市做旅游演出,去年收入在2亿元左右。
    李振分析,王潮歌的观印象实际上是演艺管理公司。比如在杭州,《印象·西湖》由杭州园林文物局、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电等6家公司持股,观印象公司仅占股5%;其他印象系列基本一样:演出场地由当地的控股企业负责经营,演出、内容编排由观印象公司负责,他们从销售收入里抽成。除了第一笔制作费用,观印象还会定期维护每一个印象系列的演出,并拿维护管理费。梅帅元的山水文化公司其实也是这个模式,2003年,梅帅元和张艺谋一起推出《印象·刘三姐》,一炮而红。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不管项目能否盈利,观印象在《印象·西湖》、《印象·刘三姐》都会拿抽成,每卖出一张票,要从中抽取几块钱。
     印象公司更多的是卖创意、卖管理,赚的是管理费用,在经营方面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当然,有的地方印象公司自己会参股,有的股份多一些,有的股份少一些。李振说。

     相比之下,宋城的主题公园加旅游演出,要比印象系列和金海岸的商业模式更重一些。宋城建园在先,投入巨大,演出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服务配套,而且风险很大。据调查,一般的主题公园存活期在5年左右。早年国内掀起过一股文化、游乐性质的主题公园热,差不多砸进去几千亿资金,如今基本都打了水漂。北京鸟巢边上的中华民族园,尽管地理位置极佳,又傍上了鸟巢、水立方等硬景点,但是鲜有游客观光,更别提产生实际的效益了。
    《宋城千古情》后来居上,成为了收入的主要来源,公园却沦为给游客的附加价值。可是要想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演出与公园就都要兼顾。
    目前,《宋城千古情》的演出门票收入占到宋城总收入的95%,张娴觉得很可惜,毕竟宋城每年守着将近600万的游客。“以后我的小剧院推出来,可能就卖三十块钱的票。游客会想,来都来了,就看一下吧。”其实宋城最想强调的还是综合消费体,吃、住、游、购一条线的服务。关于宋城的一些纪念品已经在景区开售。
    至于餐饮消费,一部分是宋城自建,也有招商进来的。一个烤红薯的摊位都是争抢对象,因为宋城的人流量太大,实在诱人。但是对于一些做手工艺的卖家,买卖不好,却不可或缺,宋城可能还要发工资给他们。
    另外,宋城也在进行产业链延伸,比如上游一些舞台机械、视频、CG设计和大型游乐互动等公司,有些已经达成初步投资意向。除了做杭州乐园这种类似欢乐谷的项目外,宋城刚刚在杭州乐园旁边开了“烂苹果”乐园,主打亲子游,正在电台、电视台报纸铺天盖地做广告。
    黄巧灵在宋城上市之后在全国拿了几块地。在圈内人看来,此番宋城在全国快速布局意义深刻,远不止做旅游演出那么简单。“他占了这些好的景点,其他公司就没法再去占领了。而且他先把地占下来,然后在边上也拿了很多土地,一方面做旅游演出,一方面再做土地开发。比如,做酒店开发,做一些配套,也可以做商业地产。”李振说,“其实旅游演艺赚的钱,肯定没有拿地赚的钱多。”
    一位接近黄巧灵的业内人士佐证了李振的观点,称刚开始宋城不是以景区为主,而是以地产为主,后来才慢慢转成一个文化公司。“我跟黄总交流过一次,他在七个地方同时做,建个酒店开发房地产,搞主题乐园只是一个配套的工程。”据说黄巧灵私下向他透露,光是海南这个项目,就把7个项目的钱都挣了。“他可以以地产养演出,慢慢做。”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宋城也是各地争夺的对象,经常有各种人想见黄巧灵一面。在采访中,他也透露说自己用别人1/10的价格买来土地。总裁张娴也没有避讳土地给宋城带来的潜在收益:地都是买下来的,而且相比我们的竞争对手,地价各方面还是很合理的。我做不成产品,把地卖掉都还有增值。这就是我们的稳健性。

 

宋城能否走出杭州

这样一个很重的模式,宋城复制到外地能否照样玩得转?

    上市以后,宋城的资金充裕,在杭州蛰伏16年之后,黄巧灵决定将宋城模式嫁接到其他城市,复制出更多的《宋城千古情》。三亚、泰山、丽江、石林、武夷山的投资已经落地,九寨沟、张家界、北京、昆明等地在接洽中。未来两三年内,黄巧灵要在全国10个一线旅游目的城市复制“主题公园+文化演艺”的模式,推出“千古情”系列品牌
    宋城就是他最大的砝码,三亚的几届政府对这个项目期待已久。政府主动提出把亚龙湾最后一块二线海景地拨给宋城,黄巧灵没有接。“如果只想做给亚龙湾高星级酒店的客人欣赏,没问题。但对宋城来说,在全国的落点选择非常慎重。“不是说什么地方都能去做,要对一个旅游目的地城市进行数据拆分,这是前期非常严谨的一个研判过程。”张娴说。
    之所以选择三亚,除了因为它是个国际旅游岛,人流量大,最重要的是它有人文历史可挖掘。三亚有冼夫人、鹿回头传说,还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等故事传说,对于《三亚千古情》来说,是很好的创作题材。

  

宋城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宋城的成功其实就是地产文化,而印象未来的成功有可能是山水文化,一部分类同于宋城的文化圈热了带动地产增值模式,另一方面就是依靠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长期增值实现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房地产观察家》所属上海领易LinkEase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领易投资旨在打造中国最前沿、最跨界、最具创新精神的综合性投资顾问和经营管理公司。

公司提供企业战略顾问、项目前期策划、销售代理、招商运营管理及项目管理业务,并优选项目进行基金投资。

公司以最高水准的智力顾问和管理服务,与业界精英共同促进产业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