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汤茶话":农村电商如何助力质量兴农?(上)
(2019-06-14 10:43:01)
标签:
乡村振兴数字乡村农村电商质量兴农三农 |
分类: 农村电商 |
话题一
小汤
汪老师,我们看到,今年2月18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我国到2022年和到2035年质量兴农的发展目标。您在讲课和上次访谈中,多次建议农村电商从业者要关注和参与质量兴农,这是为什么?
汪老师
这要从质量兴农战略本身的重大意义和农村电商发展两方面看。
《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第一章,就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重大意义,即:
1、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举措;
2、是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3、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4、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5、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简单地说,我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如《规划》所言,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已从“有没有’、“够不够”转向“好不好”优不优”。社会要满足人民消费升级的需求,经济要实现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都要以优质高效的农业为基础。我国已是农业大国,却还不是农业强国,要实现农业由大转强,为亿万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就要从供给侧着力,实施质量兴农战略。
另一方面,近年,在政府、平台、服务商、新农人和其他相关主体的合力推动下,农村电商全面引爆,快速成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展。电子商务进入农村、赋能农村,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村庄变化和农民增收的强大动力。但也必须看到,在不少地方,这一变革才刚开始,电商之根扎得还不牢,作用显现尚不充分。农产品上行滞后,成为农村电商之痛,就表明农村电商与农业融合得还不够、还不深。
我国涉农电商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此前经历过信息服务阶段、在线交易阶段,自2015年开始进入到产业体系阶段。体现在核心业务内容的变化上,就是电商的着力部位和作用,开始从交易端延展到供给侧,通过对接大市场、传导大市场的需求和整合利用大市场的资源,倒逼和助力乡村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质量兴农,对农村电商提出了新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农村电商人理应敏感地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主动关注、积极参与和助力质量兴农这场历史性的重大变革。
话题二
小汤
质量兴农,作为重大的历史变革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众多主体参与其中。在您看来,农村电商从业者应重点关注质量兴农的哪些问题呢?
汪老师
农村电商从业者,其实是由诸如交易商、供货商、服务商、渠道商和管理者等等更细化分工的不同角色,通过农村电商而组成的群体。他们在质量兴农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也会各有区别,但作为一个群体,在明确原则、目标的前提下,我认为,农村电商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是质量兴农的任务。《规划》明确提出了包括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促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培育提升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建设高素质农业人才队伍等7个方面重点任务。这些任务落实下来,会形成更加具体细致的工作。我们看到,在近年农村电商实践中,各地农村电商人围绕助力农产品上行,帮助梳理、发掘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动成规模和可规模化的好农品标准化、品牌化、网货化;以电商新特点、新要求、新资源为“催化剂”,促进农业产业链产加销融合和农旅融合;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新科技手段的应用;农村电商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特别是普及提升人们互联网理念和能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农村电商人要更好地参与质量兴农,就要关注和了解相关的任务和具体工作要求,结合自己的特点,从中找到和优化自己的角色定位。
其次,是质量兴农的路径。《规划》明确指出,实施质量兴农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基本路径,加快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农村电商从业者在经营管理、资源投入、研发推广、融资引智、竞争合作中,应以此为决策依据和行为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使自己和企业的发展走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
第三,是质量兴农的实施。《规划》还明确,为确保质量兴农各项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要加快构建相应的政策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和工作体系,强化政策支持、责任分工、检查督导和组织领导。农村电商人应主动关注和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特别是本地质量兴农实施方面的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以便更好地参与进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