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汤茶话":农村电商如何助力质量兴农?(下)
(2019-06-16 08:58:05)
标签:
农村电商乡村振兴三农质量兴农农业农村信息化 |
分类: 农村电商 |
质量兴农,是我国为乡村产业振兴、特别是农业提质增效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本期半汤茶话,小汤再次邀请到半汤乡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汪向东教授,专门就农村电商助力质量兴农战略的新话题展开讨论。这是此次专访的后两问,前两句的链接在此--"半汤茶话":农村电商如何助力质量兴农?(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3adc6c0102yn1j.html
话题三
小汤
如您所说,关注,是为了更好地参与。那么,农村电商人究竟如何参与、如何助力质量兴农呢?
汪老师
《规划》中专门有一段话,说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一下。
《规划》写道:“创新产销对接方式,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谋划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平台对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拍卖、电子结算、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流通方式推广运用。深入开展贫困地区‘产品出村、助力脱贫’农产品产销对接行动,构建长期稳定的产销衔接机制。开发多种形式特色农产品营销促销平台。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功能。”
从农村电商业务开展的方式和特点来看,农村电商人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参与和助力质量兴农。
一是以电商促上网,夯实质量兴农的数字化、网络化基础。电子商务是数字乡村、数字农业的标配,是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方式,助力质量兴农的必然选择。农村电商人通过继续扩大和深化电商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让更多小农户和新农人、让更多农产品、农资和相关要素对接到电商平台上来,通过拓宽和创新市场对接和流通方式,参与和助力质量兴农。
二是为质量兴农提供渠道支持和流量支持。如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所说,我国农业目前存在“品种多而不优、品牌杂而不亮、体量大而不强”的问题。与此相应,农村电商、特别是农产品电商,目前也存在渠道多匹配差、开店易缺流量、商品杂品牌少、体量小上行难的问题。电商人应帮助各地梳理和发掘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优质、特色和品牌农产品,优先为它们匹配电商平台与渠道,拓展、引导和对接流量,支持它们率先成长。
三是通过优质优价,支持农业提质增效。用市场机制、价格手段倒逼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质量兴农的一项基本原则。如果优质农产品的生产者、开发商和经营者不能通过优质优价,获得应有的补偿和更好的收益,质量兴农就会失去最重要的市场动力。农村电商人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优质农产品的“卖点”发掘出来,帮其畅行市场,实现价值,回报优质农产品产业链上所有的贡献者,助力质量兴农战略可持续发展。
四是以电商优势参与优化和完善产业链,培育新业态。前面半汤茶话专访,讨论“关于农村电商扶贫的新思考”时,我们说到电商人的优势,如更宽广的市场视野、更强的数据意识等。农村电商人以市场、数据和技术、资金等优势,不仅可参与市场对接、产销对接,而且更能深度参与完善供应链,与产加服等合作伙伴结成更紧密的利益联合体;还可深度参与农业新业态的培育,在众筹农业、共享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康养农业等方面大显身手。
五是参与质量治理与监管,为质量兴农构建良好环境。作为《规划》目标,“四高一强”的农业,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为质量兴农构建良好环境,需要所有参与主体的共同努力。农村电商人在首先做好自身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反对假冒违劣的市场治理,尤其是电商平台企业更应配合政府监管部门,履行更大的责任。
话题四
小汤
农村电商参与质量兴农,需注意哪些问题?
汪老师
从我们对于农村电商、特别是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跟踪调研来说,我觉得,以下几点还是值得注意纠正的。
一是打短线、挣快钱的心态。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半汤茶话专访时提到了。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因有国家财政补贴,从而吸引了不少电商服务商参与。其中一些服务商“打单”能力很强,却抱着打短线、挣快钱的心态,当“二道贩子”赚差价。这与以电商助力质量兴农的要求背道而驰。各地应依靠持有长线思维、志在深耕当地的有远见的服务商,鼓励他们肩负起以电商助力质量兴农的责任,让他们拥有参与质量兴农和分享成果的机会。
二是重网销、轻供应链保障的偏颇。重视网销,本身没错。电商进农村,当然需要进行农产品网销能力的建设。关键是不应该轻视供应链保障。农产品生产出来和上网销售时质量没问题,不等于到了买家手上还是好的。生鲜农产品电商的质量风险更高。事实上,农产品电商之难,农产品上行滞后,很多难点是出在供应链保障上。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保障能力。
三是靠削价、重走量的网销方式。2014年,我接受媒体关于农产品参加“双十一”大促的专访,就谈过自己对这种削价走量的网销方式的看法。现在网上还能找到相关的报道:“电商营销的未来,应该从降价营销为主更多转移到发掘产品本身的价值上来,通过电子商务提供的便利,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差异化甚至潜在的需求,优化客户体验,以此提高经营者的效益。”这个观点我从未改变,现在更坚信只有优质优价,才能质量兴农。
四是对“羊毛出在猪身上,让狗买单”的误读。有电商人把这一观点当成“互联网思维”而津津乐道,不讲条件滥用一气,岂不知这对于构建和优化质量兴农的价值链、利益链有害无益。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可采用免费试吃、试用、补贴销售等方法,作为打开市场、宣传品牌的经营手段,但做过头了就会弄巧成拙。优化质量兴农的利益链,必须尊重价值规律,等价交换,尤其要尊重优质农产品生产者的劳动,不能侵害和牺牲他们应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