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的两张外汇券

标签:
外汇券出租车钱币收藏出版社 |
分类: 流云易逝日犹光(回忆录) |
因为去过几个国家,便收藏了一些钱币,有纸币和硬币。我们中国的钱币,古代的钱币我是一个也没有,只有一些分票与角票是现在已经不流通的。其中有两张外汇券,一张是一元的,一张是一角的。
说起外汇券,可能七〇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都不知为何物,很多人见都没见过呢。这是一种中国银行发行、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流通、特定场合使用的特定货币。外汇兑换券自1980年4月1日开始流通,1995年1月1日停止使用。
这是当时为满足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的需要而出现的。那时,中国兴建了一批涉外宾馆和友谊商店,但当时国内是禁止外币流通的,为了便于这些人在这些场所购买物品和支付费用,同时又使他们区别于国内居民,国务院于1980年4月1日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所以在当时,使用外汇券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我这两张外汇券的来历还有个故事呢。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工作。有一年去北京出差,好像是为新创办的杂志《畅销书摘》组稿。一天我约好了某个出版社的编辑,去谈他们新书介绍的事,我从住处乘公交车前往。那是一个春末夏初的季节,正赶上上班高峰,车上人多拥挤,那天气温特别高。我上车后就被挤得喘不过所来,非常难受。我忽然感到头晕目眩,一阵恶心,有中暑的感觉。我连忙挤到车门边,中途下了车。
外边新鲜空气让我舒服了许多,那时还年轻,不到四十岁。我在路边坐了一会儿,想到与别人的约会,还是要去呀,可再挤车,我觉得可能受不了。想了片刻,我决定打车去。
当时出版社的规定,只能报销公共汽车票,出租车是不给报的。我那里的工资每月也只有七八十元,但我一咬牙,还是拦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后,司机看看我,问去哪儿,我说沙滩儿。他又看看我,没说什么,开车了。一会儿就到了,我记得表上是八块九,我掏出十元钱递给他。他一看说有些生气:“我们只收外汇券。”
我堆着笑脸说:“我没有外汇券,今天身体不舒服,坐一回出租。哥们,谢谢了!”
他稍稍迟疑了一下,说:“上车时我就想告诉你一句,可看你这样子,也像用外汇券的人,没就说,算了,照顾你一次吧。”然后找了我两张票子,一张一块,一张一角,是外汇券。
我那时候真还没见过外汇券,接过钱,忙不迭连声致谢。
然后,我就把这两张钱留起来了,一是太少也没法儿再花,二是也觉得是个稀罕物件。后来,外汇券停止使用可以到银行换成普通人民币,我也没去换,因为这两张钱不多,可让我记住了自己的一次经历。
后来有个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名叫理查·罗伯逊写过一封信给有关部门,信中对外汇券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如何看待外汇券,这已经成为历史了。不过,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某种见证,外汇券成为了收藏品,据说,升值空间还是挺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