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之行:约旦杰拉什古城

标签:
约旦旅游杰拉什古城中东的庞贝罗马柱罗马之外的罗马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我们的中东之行在8月19日有一个转折,暂时告别了以色列,跨境到了约旦。
约旦是一个比较小的阿拉伯国家,可是比以色列还是大得多,相对周边国家来说约旦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稳定,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相对开放的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
我们去的第一个景点就是杰拉什(Jerash)古城。
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真正的古罗马遗址,那是一片断壁残垣,说它是“中东的庞贝”,真是很像。杰拉什是1806年德国旅行家欧里赫发现的。自1920年起,不断有考古队在该城发掘,这沉睡了几千年的文明古迹才得以渐渐闻名于世。
我查了一下资料,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城,公元前1600年杰拉什就有人休养生息。它的建筑风格则是来自于古罗马,公元前64年,罗马军队占领了叙利亚及其南部包括杰拉什在内的一些城镇之后,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和拜占庭、阿拉伯五麦叶王朝和阿巴斯王朝,杰拉什才逐渐按照罗马建筑风格发展,建起许多神殿、庙宇、剧场。公元3世纪初叶,由于罗马帝国政治动乱,杰拉什日渐式微,以后又随着拜占庭帝国的兴起、波斯人入侵和王朝的更迭,几度盛衰。公元8世纪中叶,经历了几次强烈地震后,许多建筑毁于一旦。公元9世纪后,具有悠久历史的杰拉什古城终于渐渐销声匿迹。








不过,从今天残存的遗迹还可以看出昔日的辉煌与恢宏。那高大的罗马柱,不是一根两根的散落在瓦砾中,而是成排成列地竖立;那半圆形的拱券,也随处可见,甚至一排数个;哈德良凯旋门保存还是比较完好的,三个拱券的门洞依然可以通过,虽然上面部分已经脱落,看出基础是很牢固的;巨大石块垒成的墙还在,有的也还能看出是走廊或是房屋;雕刻的方形石础上高大的柱子折断了,但最下面的部分还蹲踞在石础上;那半圆形露天的古罗马剧场,几乎是完好的,至今还可举行大型的国际音乐和舞蹈演出,每年的杰拉什音乐节就是在这里举行。
在炎热的阳光下,我们在頺垣中穿行,我们在高低的石块边攀爬,我们在荒草碎石中游弋,我想起了姜白石的那首《扬州慢》中的词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股苍凉的黍离之悲油然而生。
人类的多少智慧与心血的结晶,却毁于人类自己的战火,更让人无奈的是大自然也在无情地摧毁人类的杰作,天人难道真的无法统一?人在自然面前竟然也是这样的弱小无助。






走在如队列般整齐的科林斯式石柱组成的列柱大街上,从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望过去,走来了三五成群的旅游者,他们的悠闲与自在似乎在和古城做着跨越时间的交流,也给古城增添了亮色。你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在拱门下有照相的家庭,在石柱边坐着休憩的父女,在雕刻的石础前有漂亮的女孩充满笑容站在阳光里,而一位母亲和她的儿女在荒草边眺望远方……来这里的人,似乎没有像我这样多愁善感,他们更多的是在享受悠静,享受这片土地带来的美好,享受着和平世界的清宁。——这才是古城的魅力所在吧。
我们走过拜占庭式的圆顶建筑,到了最高处,往下一看,是现在的杰拉什城,鳞次栉比的屋舍依山而建,也是一番繁华景象呢。











无论是战争,也无论是地震,其实都摧毁不了人类的生活。数千年前的繁华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这座“罗马之外的罗马”,让我们看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痕迹,这就是最大的功绩了。但愿今日的阿拉伯人也能从中悟出些道理,让和平年代恒久下去。
在访古中旅游,是别有一番乐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