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游踪:突尼斯古罗马斗兽场

标签:
埃尔·杰姆斗兽场突尼斯世界三大斗兽场突尼斯姑娘骑骆驼杂谈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我们北非之行的第二个国度是突尼斯,这个非洲大陆最北端、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西西里岛相望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9世纪初,腓尼基人就在今突尼斯湾沿岸地区建立迦太基城,后发展为奴隶制强国。公元前146年成为罗马帝国阿非利加省的一部分。
腓尼基与古罗马时期的遗迹是这个国家最主要的旅游资源,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埃尔·杰姆斗兽场了。
我们的导游是一位曾在上海留学过的突尼斯年轻人,他是学金融的,可回国后当导游已经四年了,中文说得不错。
他和一般在国外的中国人导游不一样的是,非常以自己的祖国而自豪,在他的介绍中,经常用突尼斯与其他国家作比较,在他看来,突尼斯是好于其他国家的。比如这个斗兽场,他说这个地方你去过了,世界上其他的斗兽场遗迹都不用去了。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一是这是现存世界三大斗兽场之一,是遗迹中保存最好的斗兽场之一。历史悠久,建于公元3世纪初,是古罗马帝国在非洲留下的一座著名的辉煌建筑。不少法国著名作家如莫泊桑、福楼拜等都曾专程来此观光,并将它描述为“世界美妙绝伦的斗兽场”,“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
二是这个斗兽场的地下部分保存最完整,是当年关押角斗士与野兽、准备格斗的地方,有通道和许多门可以通到地面。这一景观在罗马或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
三是这里与其他热门的古罗马斗兽场相比,游客不多,不会有人满为患的遭遇,更不会因人头攒动而影响对景观的欣赏和拍照。
我们是从正门进入的,可以看到高耸而起用巨石建造的三层拱形门的椭圆形围墙墙壁,高有三十多米,当年这样的拱门则有500个。
斗兽场里面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广场,这是当年角斗的地方,面积不小于一个足球场,中间有一条地道用铁栅栏覆盖着,透过铁栅栏可以看到天空,那下面就是地道。
广场四周是层层的看台,如同现代的体育场,有人说,这就是现代体育场馆的雏形,每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体育场都或多或少地烙上了一些古罗马斗兽场的设计风格。这个斗兽场可以容纳五万名观众。置身其间,你真的会由衷地敬佩两千多年前设计建造这个竞技场的人们,赞叹他们的高超的技艺,这太了不起了。
我一直走到地下,也是拱形的甬道,有孔洞可以透光,横竖都可通行,只是还很暗,一个人在下面行走,想起两千多年前,这里关的是猛兽,不禁不寒而栗。据说,这斗兽场在举行隆重典礼时,会有上千只的猛兽和几千个奴隶在一天之内相互搏杀,血肉横飞的场面非常恐怖,想到这些,真有些毛骨悚然呢。
走到看台上,阳光很强烈,投射到那些残垣断壁上,形成明暗的界线。北非的阳光是几乎直射的,但如果偏西一些,就会产生深橘黄接近暗红的色彩,使这些石头沐浴在金红之中,很漂亮。你如果站在某处平台或是某个殿廊通道某个门洞前,看到的都是一幅幅的画面,原有的石雕与自然的风蚀剥落结合得天衣无缝,构图更加错落,更加跌宕,也更有沧桑感。成排的围墙屹立着,如同古城堡森然雄伟;塌倒残存的像是一座石塔抑或一块石碑,只是无字无铭;而那几个拱券的圈子高低不一,似乎是现代派的雕塑作品,而其意味则需要好好琢磨。
游人的确不多,三三两两,有的不顾阳光的照射,久久坐在看台上,我想他们是在想象当年的人兽恶斗吧;更多的人不停地变换着地点与角度在照相,有一位很漂亮的突尼斯姑娘,长发披肩,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像一团火焰般在我眼前飘过,令我有惊为天人之感。我笑着和她比划了一番,要给她照张相,她很随和地答应了,于是我有了一张比较满意的作品。
当我们走出斗兽场的时候,有一匹骆驼伏在那儿,有母亲带着两个孩子一家人在和骆驼照相。我问了一下,如果骑着骆驼拍照要10个第纳尔,我忽然来了“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兴,居然也爬上骆驼背摆个泡司。可这骆驼欺我老无力,不等我坐好就大步跑了起来,弄得我上不上、下不下,十分狼狈。好在我尽量抓住骆驼上的扶手圈,而同伴们赶紧拍下了我的看似潇洒招手的“尊容”。
临行前,我又走到竞技场的后面,那里有绿色的橄榄树与草坪,可以看到蓝天白云下斗兽场遗迹的全貌,斑驳中仍显巍峨,残破里不觉颓败,磅礴之势未减,壮观之气犹存,这也许就是古罗马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