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游踪:马拉喀什不眠广场

标签:
摩洛哥马拉喀什不眠广场库图比亚清真寺阿拉伯风情德吉玛艾尔法纳广场 |
分类: 四海任徜徉(游记) |
到了摩洛哥西南部的城市马拉喀什,最负盛名的要数不眠广场了。不眠广场是俗称,它的全称叫德吉玛·艾尔·法纳广场,200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世界十大广场之中名列第五。
这个广场很大,最大的特点是浓厚的阿拉伯风情。白天的人不太多,都是一些阿拉伯传统集市和手工艺作坊;而到了傍晚整个广场人就会越来越多,广场中央,有各种摆摊表演的,玩蛇的、耍猴的、算命的、跳舞的、装神弄鬼的,变成一个大舞台大集会,人头攒动,广场上吃喝玩乐什么都有,人们通宵达旦地欢乐,因此得名不眠广场。
在这里照相可要注意,只要你的镜头刚对着这些当地的人,立刻就会微笑着上来向你伸手要钱。
我们是10月30日中午到达马拉喀什的,先在酒店里养精蓄锐到四点钟,然后向广场进发。这时的太阳已经偏西,光线是斜着照射了,是摄影的好时机,而且随着夕阳西下,天空渐暗,光线越来越红,也给摄影提供了非常好的背景。
趁着光线充足,我们先在广场里走了一圈,作近距离的观察。一些小吃摊档的老板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着配菜及食品;而卖饮料与水果、特产的摊主在大声地吆喝,招徕顾客;有裹着头巾的妇女在与摊主讨价还价,而路上还有个人坐在地上,阳光在他的身后留下长长的影子,不知他是不是乞丐。
傍晚的太阳是落得很快的,阳光渐渐更斜了,颜色也显得更红了,投射到建筑物上,分成明暗显著的两部分。起先这两部分对比鲜明,广场东边的建筑是明亮的,而广场是暗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明的部分渐渐向暗的部分靠拢,而且金红变为深红,更变为暗红,最后是整个天空便暗了下去。这一过程在拍摄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对于我这个摄影新手来说,正是学习的好机会。
我们选择了一家酒吧的三楼,这里居高临下,是观察整个广场的最佳位置。只要花20第纳尔叫一杯饮料就可以进入,但是人很多,要找到好的摄影位置不太容易,好在我们来得不晚,等到前面的游客离开了,我们便可以占到前排了。
这时看远处的库图比亚清真寺是最美的一幅图景,库图比亚清真寺被誉为北非最美“香塔”,当年修建尖塔时,工人在粘合石块的泥浆中拌入了近万袋名贵香料,使清真寺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迄今依然香味扑鼻。清真寺在广场的西边,当太阳落在香塔后面时,香塔沐浴在金色的光芒里,通过塔前的一条道路上走来的人群拉成长长的影子,明暗悬殊,非常漂亮。
这样的景色并不是可以常见的,所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都纷纷抢拍,无论是用手机,还是用单反,大家都要记录下这一美妙的图画。
这时我架好的三角架,开始用长焦拍摄广场上的热闹场面:
这时人也多了,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游人在广场上晃荡,有情侣依偎着,有一家老小搀扶着,有背包客伫立着,有拄着拐杖的,有骑摩托车的,熙熙攘攘。
一把遮阳伞下是一个穿着阿拉伯长袍的算命人,看来他还没有生意光顾,他目光游移,似乎在找寻着目标对象;而玩蛇人吹起了唢呐,他面前的两条眼镜蛇昂起了头,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外国人蹲在那里看着,露出好奇的神色,伴随着有点恐惧;一个戴眼镜的欧洲游客肩膀上顶着一只小猴子,有点紧张,那牵着链子的摩洛哥人好像在对他说别怕,而另一位女游客在为他与猴子拍照……这就是多彩的不眠广场,眼花缭乱的风情让你沉醉。
太阳终于完全落到西边地平线以下了,天空变得只有红色的晕圈,天空虽然还没有完全黑透,广场上的灯光亮了起来。灯光下的广场又是另一番景色,每个帐篷的灯虽然不甚明亮,但足以把摊主与游客照着清清楚楚。这时应该是小吃摊最繁忙的时候了,我们舍不得离开这个摄影的好地方。在美食与摄影不可兼得的选择中,我们还是选择了摄影,因为吃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灯光下的不眠广场,最美丽的还是西边的库图比亚清真寺,塔的顶端装有灯光槽,使塔顶熠熠生辉,而西边的天空上面是青蓝的,下面是橘红的,这橘红向青蓝均匀地过渡,形成漂亮的色彩,而中间地段有浓郁的树木把画面隔开,近处是熙来攘往的人群,烘托着热闹的气氛。
天空在不停地变幻着背景的色彩,渐晚渐深渐暗。而灯光依然星星般闪亮,烧烤的香味依然在空气中弥散,人群发出的声浪依然嘈杂,——不眠广场真是活力无限呀!
当夜幕完全降临,我们已经在这不眠广场整整待了五六个小时,该是踏上归途的时间了。我们朝着库图比亚清真寺的方向走去,远处传来高亢而悠扬那阿拉伯特有的祈祷之声,走在时而飘香的熏风里,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妙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