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

(2017-03-16 08:30:00)
标签:

世纪末的童话

梁凤仪小说

电视剧组

潘虹

任泉

分类: 流云易逝日犹光(回忆录)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

 

199711月份,根据香港著名作家梁凤仪同名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世纪末的童话》在广州开拍。制作方是广东电视台,我作为原著方、投资方的代表,以剧照摄影的身份进入了剧组。

剧组住地在较场西路的体育宾馆,我和香港的一位副导演阿炽住在一个房间。这个宾馆现在恐怕已经没有了。

《世》剧的拍摄是在梁凤仪作品在大陆非常火爆的时候,邀请了许多内地及港台的明星加盟,演员队伍是比较强大的。

故事也是以香港回归前后的政商斗争作为背景,写的是世家大族香任哲平她四个儿子早晖、早业、早刚、早儒以及他们的妻子和情人孙冰、孙凝,以及香任哲平之亲家岑氏家族的岑奇峰、岑夫人以及白晓彤各人之间、各有隐忧各怀鬼胎各自的故事

男一号是刚出道不久的任泉,这应该是他担任主角的第一部电视剧。他演的是幼子香早儒。与他演对手戏的是香港以“打星”闻名的梁铮,饰演他的恋人孙凝。

女一号是著名影星潘虹,她饰演香任哲平,是大家族的领袖级人物。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潘虹与原著梁凤仪。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男主角任泉。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女主角梁铮。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潘虹和她戏中的儿子们(左起郭东文、汤镇宗、阮星航、任泉)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剧中的靓女们(前排左起焦姣、潘虹、姚炜,后排左起张红叶、宋晓娜、唐丽球、梁铮、罗曼君)


演香家二公子香早业的是当时在电视剧界炙手可热的汤镇宗,而因为黄蓉自杀而长期在荧屏销声匿迹的他弟弟汤镇业在此剧复出,演的是父亲香本华。民间有一句话“多年的父子成兄弟”,而他们却是多年的兄弟成“父子”,我还以此为题写过相关的影视评介文章。

演岑氏家族夫妇的是曾江与焦姣夫妇,曾江是香港著名的演员,在很多作品包括好莱坞的影片中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但他的夫人焦姣已经息影多年,看到她的表演就很不容易了。而演白晓彤的则是因主演台湾影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而名闻遐迩的姚炜,她也是很少出镜了。这些大腕聚集在一起,实属罕见。

本剧几乎所有的配角也都非无名之辈,香港小姐季军唐丽球、世界比基尼小姐形象大使宋晓娜、国家一级演员郭东文、北影毕业的金宏、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张岩等。

到剧组前我对于影视界完全是陌生的,对于电视剧的拍摄也漠然无知。但经过三四个月身在剧组,天天与演职员们近距离地接触,慢慢知道了电视剧拍摄的主要过程。

看拍电视剧与看电视剧完全是两回事,看电视剧随着剧情的变化你会被带进人物的生活,感受到紧张、悲伤、快乐而被吸引。但拍电视剧就完全没有这种感觉了。

经常是很早就起身,跟着布置场景的道具、灯光组到现场,等基本就绪了,导演和演员来了,化妆、服装又忙碌起来。然后开始拍摄。一场戏哪怕只有两个人对上几句话,导演可能都会设计三个机位。比如先是近景,对着演员甲,由演员乙和他对话,拍摄甲的时候,乙并不在镜头内,但要跟着对话,拍了几次OK了;再把机位对着演员乙,这时甲不在镜头中了,两人又对几次话,所有的对话又重复。这个机位完成后,还会有一个稍远一点的中景,把两人同时在镜头内,又一次对话,拍了几次,导演认可了,这一个景才算完成。真正在电视上经过剪辑这个镜头可能只有一两分钟,可拍起来可能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而演员的喜怒哀乐的表情在拍摄过程中会重复若干次,有时是几十次,不能不说这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我年轻时演过舞台剧,感到这拍电视剧与舞台表演是迥然不同的两种艺术。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潘虹与梁凤仪在讨论剧情。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导演刘国辉和原著梁凤仪在拍摄现场。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
汤镇宗、焦姣、曾江在剧中。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

在演出中是很能体现一个演员的功力与戏德的。潘虹就是一个很认真也很平易近人的明星。她不像有的明星摆大架子,带上一个或两个助理跟班,对于食宿也没有特殊的要求。她每天晚上也不像有的演员外出喝酒唱歌玩乐,都是在准备功课。我在她的台词本上看到,她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有时还与导演商量,进行一些改动,包括她自己写台词。有一场戏是在雨中拍,广州的冬天气温也是比较低的,晚上只有10度左右。那天是用消防队的沙龙向天上喷洒,落下来的水点是比较大的,潘虹往复跑了好几趟,身上的衣服全打湿了,冷得牙齿打战,但她坚持拍完。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
唐丽球在剧中拿着白兰氏燕窝的产品,就一个软广告。

二十年前跟剧组的一段历练潘虹在雨中的镜头。

导演刘国辉是香港无线的年轻导演,也是非常认真的。有一场戏,需要一盆比较名贵的花,他要求
道具用真花。道具到花店问了一下,这种花一大盆有上百朵小花,如果租用一天,倒是不贵,几百元,但如果掉了一朵就赔付
50元,从花店到演出现场,有几十公里,路也不平整,那可能会赔上几千元。所以道具最后还是买了一份假花,其实在电视剧中是完全看不出来的。

从我的接触中,这部戏的演员都是非常敬业专业的,香港台湾的演员也都是很认真的,与内地的工作人员相处也很和谐,很随和。我曾经写过关于潘虹和汤镇宗的文章(《高贵的潘虹——我与名人(2》、《讷言敏行的汤镇宗——我与名人(7)》)。

我从11月初进组,一直没有离开,98年1月春节剧组停工,我才回了家。过完年剧组继续开工,包括后来转到深圳拍,我也一直跟着,直至最后杀青。

那时还没有数码相机,我用的是一台德国百佳的单反。拍摄现场不能闪光,所以又要对焦,又要测光,是比较麻烦的,当时还看不到效果,而许多场景是无法补拍的。加之我与大多数演员一点儿也不熟,又不能让人家配合我,只能是我尽量抓住机会,不过这对我的拍摄技术也是很好的训练。

我当时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提醒督促导演完成一些植入广告的镜头。当时的主要赞助商是白兰氏鸡精,导演会在剧情中加一些小动作,比如人物在商店选购商品,拿起相关产品凝视几秒钟,这样可以让观众看到商品上的品名与商标,起到了软广告的作用。而我也会拍下这些镜头,向赞助商报告。

在剧组的生活与工作是比较紧张的,起早摸黑,拍夜戏也是经常的,尤其是那些场工,出工早,收工迟。三顿饭基本都是盒饭。我要是去现场也是吃盒饭,有时留在酒店做其他事,就在酒店楼下的饭店吃饭。那家店的双腊煲仔饭特别好吃,只要8元钱,我经常来上一个,再加上一瓶啤酒,吃得很饱,很舒服。我的体重就是从那时逐步增加的,其中煲仔饭与有功焉。

参加《世》剧组的工作,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经历,后来也有好几次参加剧组的机会,但不像这一次从头跟到尾,有强烈的新鲜感和浓厚的兴趣。对我来说,也学到了不少知识,了解了许多东西,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经验,这也是一段人生的历练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