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年前的一次团队打拼

(2017-03-06 08:30:00)
标签:

团队打拼

武汉

广告招商

归元寺

2007年

分类: 流云易逝日犹光(回忆录)

十年前的一次团队打拼
 

打拼,是由闽南语衍生出来的一个新的励志词语。打拼是一种努力奋斗,也是一种挑战创新。

十年前的2007年,我也经历过一次打拼,那是一次团队的打拼。

那时我在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当主管,集团公司从2006年底开辟了一项新业务,去承包国内一些电视台某个频道的广告,第一个进行的便是湖北的影视频道。因此,需要组织一支团队来承担这一全新的任务。

这支团队汇聚了集团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地广告、影视、行政方面的专业人士,我也有幸成为这新团队的一员,成为行政主管。

开山劈石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我们大都没有直接经营频道广告的经验,但我们当时都有的是旺盛的热情、乐观的情绪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时主要的核心团队有七人,我们当时拍了一组照片,可以看出我们当时的精神面貌。三位女士来自北京与广州,四位男士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我年龄最大,已近花甲之人,最小的王峰是七〇后,还不到三十岁。


十年前的一次团队打拼

第一个战役就是节目推介与广告招商会,订在123日,简称“一二三推介会”。从元旦开始我们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时间是很紧迫的。除了筹备会议的一系列工作,我们还要招兵买马,组织工作班子。白天,我们分头行动,联系场地、布置会场、邀请广告商、与电视台开会商量节目改版方案、印制请柬和宣传画册,武昌到汉口往返奔波;晚上,我们还要撰写新闻稿、宣传画册的文案及设计以及为各主要支持的商家代拟贺词、落实会议流程的各个环节,绞尽脑汁。临近开会时,还要培训新招来的工作人员从事来宾接待及会议的服务。

那时的工作条件是比较辛苦的,我们的办公地点与食宿都在一个楼上,几乎除了吃饭睡觉都在工作。吃饭时间也是不固定的,有时忙到下午两三点才简单地吃个盒饭。而宵夜到是很经常的,因为到了午夜一两点忙得精疲力尽之后,大家都想放松一下,于是到公司附近的小店去喝上两杯。武汉这个城市不像许多地方,晚上十点以后就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即使是小街巷里的小饭店,也会开到一两点。喝上一瓶啤酒,或者来一瓶小枝江,就着鸭脖子,倒是挺惬意的。

不过,所有人都是在“拼”的,都想把新的工作做好,在年轻人来说,他们可能对新的有挑战意味的工作更感兴趣,而我也在这班年轻人面前不甘示弱,所以情绪始终是饱满的,而且,大家之间的团结与协调也是紧密的。在工作中,几乎没有什么死板的分工与专业,什么事大家都乐意主动去做。

“一二三”的推介会是成功的,这为频道经营的运营开了个好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年前的一次团队打拼

记得推介会以后的127日,我们团队的几个人才稍稍感到释然,大家相约去归元寺转转。可即使是游玩,大家也还是想着以后的工作,从当时的一张照片上可以看到,大家不约而同地合什祈祷,祝我们的经营前程似锦。还有一次大家去卡拉OK唱歌,唱着唱着,好几个人都累得睡着了。

后来,整个工作团队也壮大为三十四人,各项工作上了轨道,效益也在稳步增长。我这个行政主管只是每个月去武汉一周左右,审批一下有关费用与人事。其他的一些同事也作为骨干有的调到了其他的频道。一班开创时的同事渐渐分离了。那张七人照片中有两位年轻人当时还未结婚,现在都已为人父、为人母了,而其中那位广州郑哥娶的正是我们招来的一位云南小女生,相信他们以后在和自己的孩子谈起他们相识相恋的往事时,一定会说起这段武汉打拼的故事的。

一眨眼十年过去了,我已经接近古稀之年,早已过了打拼的年华,但其他的伙伴们都还在打拼着,虽然大家各奔东西,也很少碰面,但是大家只要见到面,都会回忆起我们这段在一起打拼的日子,回忆起那段艰辛而充实的生活。


照片中的同事看到文章的回复:

招慧霞:一段值得回忆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丁莉:恍惚回到了那段时光,好怀念呀!

沈龙:一晃十年呀!

王峰:感动!感谢何老师,祝您身体健康!

郑则宪:王峰比我大,我最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