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幻般的“中国梦之声”

(2013-08-26 12:03:19)
标签:

中国梦之声

央吉玛

李祥祥

艾菲

偶像

分类: 谁不道山阳客狂(时评)

梦幻般的“中国梦之声”

长达100天的由东方卫视联合《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制作团队携手共同打造的大型歌唱类娱乐节目终于在昨天的晚上落下帷幕。几乎让所有人意外的先前并不为人看好的李祥祥夺冠,而人气颇高的央吉玛和艾菲屈居二三位。

我只是断断续续地看这档节目,但因为上海电视台连续地报道,我还是知道一些情况的,看了当晚的直播,我相信很多观众都会有话说,我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首先大家要明白几个基本的道理:

其一,从这节目的导师中看出,真正懂歌唱的只有李玟和韩红,占二分之一。所以请不要把这档节目看成是一个歌唱类的比赛节目,它只是一个娱乐节目,是逗大众玩的,它的规则是说不上什么公正公平公开的,大众也不要把自己当成什么评委,认真地参与什么意见,或有自己的倾向与选择。你看着玩就是了,不愿意看就转台吧。所以冠军是谁不重要,听听自己喜欢的歌才是正办。

其二,虽然可能并没有让大众开心,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这么大型的节目是需要经费的,在让大众开心的同时,必须让赞助商开心,让主办者开心,如果二者不能兼得,舍前者而取后者也。中国梦不就是金钱梦吗?

其三,按照节目负责人的说法,“中国梦之声”的关键词就是“偶像”:“既不是单纯地选择好声音,也不是纯粹的草根选秀,就是有着音乐梦想的年轻人追梦的舞台。”追梦必须有造梦的平台,而平台是需要金钱打造的,因此,必须选择有商业前途的选手。更重要的是这个偶像必须是“听话”的,愿意配合的,可塑性强的,在这个意义上偶像与傀儡是同义词。

明白了这几项基本道理,我们再“捕风捉影”从网上了解一些消息作为思考的依据吧:

夺冠呼声最高的“女神”央吉玛是高端人群的最爱,属于小资偶像型,但她“各种不配合就曾让节目组大伤脑筋,过于任性爱放鸽子,半小时的微访谈,只道了句‘大家好’便仙踪飘渺;采访得挑地儿挑媒体,平台不够好的不入眼”,使得主办单位对她颇有微词。而且据说她目前已经收到一份价值百万元的代言合约邀请,故得不得到这个地方卫视台娱乐节目的冠军对她来说,并不重要。你目中无人就封杀你,是“必然”的,虽然最后400名场内评审团大多数人选择了央吉玛,但四位导师居然史无前例地一边倒把票给了李祥祥,他们也在用这个看似难堪的行动表示着自己的某种无奈。因为在先前韩红和李玟都预言过央吉玛就是“偶像”。

另一个夺冠热门的是被称为“女王”的艾菲,李玟曾说她与央吉玛就是前两名,四名导师在当晚都说她的演唱“充满热力”、“无可挑剔”、“完美”,我想她应该成为当晚的冠军的,从她的表演风格与事业发展来看,也比央吉玛更具商业前途,而且她在六进四的PK中,战胜了李祥祥首先晋级。可让主办者没有想到的是,在三进二时400人的评审团竟然把艾菲给拿下了,也许评审团的人认为先把对央吉玛威胁最大的艾菲去除,到了二进一时,央吉玛就非冠军莫属了。其实,他们是拿掉了冠军。

还有一个人气指数爆棚的是来自英国的帅哥James,虽然他的演唱受到广泛的喜爱,但中国的梦之声怎么会让非本土选手获得呢?这在“星光大道”中已经有前例,所以评委们就说“这样的场合英文歌不感动人”,虽然后面演唱的人照样还是唱着外文歌晋级了。于是他在六进四时先输给了侯磊,在最后比拼时又输给了李祥祥被淘汰出局。

对于李祥祥来说,真是梦想成真,他一路走来,磕磕碰碰,进入六强时,他与待定的邓小坤经过再一轮的比拼,评审团及四位导师的选择是32,他涉险过关,成为最后一个晋级六强的选手;在六进四时他先凭现场票选淘汰了阿来,后来也是以32,在与James对决中艰难获胜,又是最后一个进入四强的选手在进入三强时,也是凭32战胜侯磊;在三进二时,艾菲的出局使得主办者只能选择他了。这个在各轮比赛从未取得过优势的选手,只在最后一轮脱颖而出,成功登顶。

这个冠军的归属其实与选手的演唱能力、临场发挥水平、歌迷网络投票、场外观众互动的指数、与400人的媒体评审团都无关,最后是四位导师的决定,而他们的决定应该来自幕后的主办者。我想,导师们也许并没想到让李祥祥夺冠,在这以前他们谁也没有发表过看好李祥祥的任何言论,但他们别无选择,他们“端奶奶碗,受奶奶管”,这是娱乐节目中的潜规则。我觉得,一个真正的热爱艺术的“导师”,真是不应该参加什么娱乐作秀的节目,以免毁了自己的清誉。

所以,这场歌唱闹剧实际的情况是:

央吉玛是无论如何不能夺冠的,我们从她自己的表情上看,她可能是知道这个结果的。

李祥祥是一个幸运儿,他在一轮轮涉险过关后,最后因为对手触犯了主办者不战而胜。所以他自己说:“像我这样平凡的人能走到十强已经很知足了。”

所谓导师只是一种摆设,如果用歌唱术语说,只是伴奏。

娱乐节目开头可能很吸引人,过程可能很精彩,但结尾大多让人失望。

央视的“星光大道”每年的冠军也未必是最好的选手,现在活跃在央视舞台的很多只是亚军、季军或是未进三甲的人,比如李玉刚、朱之文等。1983年的香港小姐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是谁,但亚军张曼玉的名字却蜚声世界。我们真的不必指望一些问鼎折桂的人是最优秀的人。

“中国梦之声”这个节目的名字起得真好,如梦如幻的声音。它的过程也是梦幻般的。

梦,是用来比喻美好的愿望的,也用来比喻虚无而易破灭的幻想。我不知道,这“中国梦之声”,对于那些参加的选手,究竟是美好的愿望呢,还是空虚的幻想?

 

(图片来自网络,谨向提供者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