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季面食——乡村回忆(1)


标签:
午季夏收夏种面食里下河面饼 |
分类: 流云易逝日犹光(回忆录) |
农村把夏季称为“午季”。我起先不明白这是为什么,而且这个午字该怎么写呢?
是“夜来南风起,五月人倍忙”的“五”,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午”,还是因夏季既忙收割,又忙栽种,又忙管理,是农活的“全武行”写作“武”呢?生产队的会计是写作“午季”的,我认为他是挑笔画最少的写,不以为然。后来恢复高考我又上学了,查了一下,这个“午”是对的,解释是:午可以用来纪年,即马年,用以纪月为农历五月,《说文》:“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还可以纪时,则是正午。而农村所指的午季,往往在小满开始,经芒种到夏至这样的一个月左右。
里下河地区的午季是农村最忙的时候,小麦登场了,要收割、脱粒、晒干,水稻要栽秧,可以说从早上天刚亮的四五点钟开始,一直要干活到晚上七八点钟,十四五个小时的田间劳动,当时又没有机器,完全靠肩挑手种,一天下来,累得人的骨头架都快散了,那滋味非经历难以体会。这里不赘述了。
我要说的是午季的面食。收了小麦了,就有面食可吃了,比起春天的粮荒,一天两顿粥的日子好多了,起码可以吃饱了,要不然干活可真没有力气。新收的小麦磨成的面粉是很好吃的,虽然农村磨的面粉不是很白,因为要提高出面率,麸皮就要少出些。
乡下说起面食,有几句谜语,是很有趣的:“大姑娘撑洋伞,猴子爬旗杆,田鸡跳门槛,曲蛇[1]拱屁眼。”
大姑娘打洋伞,说的是摊薄面饼。在锅里把饼摊得薄薄的,用铲子一顶,是不是像个伞呀?
猴子爬旗杆,是下面疙瘩。面疙瘩怎么下,你知道吗?把面在碗里调成厚厚的面糊,用筷子在碗边上一刮,一个面疙瘩就下锅了,这面疙瘩顺着筷子一溜,不就是小猴子爬旗杆吗?
田鸡跳门槛,是下饺子。一个个青菜包的饺子下锅,面皮上渗出绿色,是不是有点像小田鸡往还水里跳?
曲蛇拱屁眼,就是吃面条呀!面条长长的,像曲蛇的形状,往嘴里一吸,不就是拱进了屁眼吗?这是一句戏谑人的话。
乡村生活是艰辛的,也是有乐趣的,这种乐趣是农民们自己创造的。这是一种带有粗俗趣味的幽默文化,有比较重的戏谑与调侃成分,充分显示了农民的特殊智慧,所以能够流传下来。
中国的农民就是靠这种乡村幽默与艰难困苦斗争,度过一个又一个年头,一辈一辈顽强地活了下来。所以,你到了农村,就必须接受这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