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幽默的刘炽——我与名人(6)

(2011-07-16 20:23:11)
标签:

名人

刘炽

南京夫子庙

宝应

下放干部

分类: 流云易逝日犹光(回忆录)

幽默的刘炽——我与名人(6)



这张照片是我与刘炽先生1991年5月在南京夫子庙拍摄的,距离今天已经二十年过去了,距离刘炽先生1998年去世也已经十三年了。如果刘炽先生还在,今年是他九十岁寿辰。

我和刘炽先生有好几重机缘。

一是刘炽和我母亲都是中央文化部1958年到苏北宝应劳动锻炼的下放干部,他们在宝应莲花乡老鸹庄一起劳动将近一年;二是我亦师亦友的赵征溶先生是刘炽先生当年的学生,也是刘炽先生长篇传记《让我们荡起双桨:追寻刘炽和他的旋律》(200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作者。他一直与刘炽先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那次到南京便是赵先生和刘炽先生的一次相会。我作为南京人,请他们到夫子庙品尝传统的金陵小吃,以尽地主之谊。

刘炽先生那次在南京两三天,我基本上叨陪左右。作为一位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音乐家,我们从小就是唱着他《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新疆好地方》、《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耳熟能详的歌长大的,难免有些拘束,可刘炽先生非常地随和,整天谈笑风生,很快大家就乐成一片了。

到了吃饭的时候,就是听他讲笑话的时候了,我还记得一个笑话。刘炽先生虽然是陕西人,但他在东北工作多年,也能说一口标准的东北话。他说的这个笑话非常逗:沈阳人的口头禅是“干哈”,有两个人吵起来了,这个人说:“你干哈?”那个人说:“你——干哈?”来了个劝架的,对一个说:“你想干哈?”对另一个说:“你又想干哈?”然后对两人说:“你也不想干哈,他也不想干哈,你们这样是干哈呢?我看呀,你们俩该干哈就干哈去吧?这是干哈呢!”乐得大家喷饭。

刘炽从小喜欢民间音乐,9岁就学习鼓乐,会吹笙笛。1937年在延安红军剧社时只有16岁,美国记者斯诺夫人称他为“已有主角倾向的少年天才”,后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和指挥。他也算得上是“老革命”了。可解放后的动荡年代里,却因为仗义执言和“文革”中对江青的“大不敬”屡遭排挤迫害,还曾被开除过党籍,被押往农村边劳动边批斗。而让他能坚持下来的,当然有他坚定的信仰,但他乐天幽默的性格也是他能够幸存的重要原因。

和刘炽先生的那几天,我们是在笑声中度过的,他有说不完的笑话,也有着使不尽的精力。再令人想不到的是,几年后就传来了他因病逝世的噩耗,然而他那些优美动听的歌曲和他乐观开朗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地留在我的心里,留在大家的心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