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客之由来


标签:
山阳山阳客插队吴承恩邗沟大运河梅尧臣张耒杂谈 |
分类: 灯下觅华章(随笔) |
我的博客名为“山阳客”,怎么会有这样个名字呢?
首先说说“山阳”,山阳是地名,山阳者,山之阳也,即山之南。中国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以“山阳”为地名的,有陕西商洛的山阳县、河南焦作的山阳区、上海金山的山阳镇,还有就是江苏宝应的山阳镇。
我的山阳是江苏宝应(电影《柳堡的故事》发生的地方)的山阳,这个山阳可能是四个山阳中名气最小的,但历史却很悠久。它的得名大概与相邻的淮安有关,淮安古称山阳,晋时设山阳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即山阳人,在民国期间,因有两个山阳县,与陕西的重名,于是就改为淮安县了。
山阳不是我的故乡,是我插队七年的地方,自1968年至1975年底,我在山阳(当时叫公社)的公民大队、后转至山阳大队(因我父母都被下放,迁至他们的生产队)插队。在那里,我度过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山阳客,即是客居山阳之人。唐诗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客就是客居他乡之意。我可以算得上是山阳客了。古诗中也有山阳客,一是宋梅尧臣有“久作山阳客,逢人为寄言”句,宋张耒有“二年穷巷山阳客,一棹清风颖水波”句,但他们的山阳是商洛的山阳。仇远的词中亦提到山阳:“碧云冉冉无穷恨,只有山阳短笛知。”他说的应该是江苏的山阳了,当然也不是我插队的山阳,它太小了,也太没有知名度了。
我插队的山阳位于江苏北部白马湖畔。
这是一个水网地带,山阳的南面,是一望无际的白马湖,再南面有湖滩,湖滩上长满了比人还高的芦苇,山阳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排水河,它的名字很古老,叫山阳沟。这条河最南边与白马湖相连,一直向北到淮安的境内。它不叫河,而叫沟,并不是这条河太小,它是这个地区最大的河流,我想可能与其古老的历史有关,因为早在秦朝时,苏北人工开凿的河流叫沟,中国最长的人工运河大运河在秦朝时叫邗沟。山阳沟与大运河是平行的,相距只有六七公里左右。这条河不算太宽,最宽的地方只有三十米左右,但比较深,人是走不过去的,中间要没两个人高,也就是说在四米以上。山阳沟长约六七公里,这条河上的桥梁不多,一两公里才有一座小木桥,我们插队后才建了座水泥桥,就是我前年在山阳拍的照片上的桥,听说不久要拆了。
在山阳的那段日子,太多的辛酸和艰难,是我人生中在物质生活上都困苦的阶段,但也让我懂得了很多人生的道理,炼就了一副好身板,我可以像农民一样干各种农活,我可以挑起二百多斤的担子健步如飞,我甚至考虑娶一个农村老婆,在农村一辈子。
山阳之于我,有种说不出的情感,说伤感吧,有点,可伤感的是什么,说不出;说留恋,有点,可有什么值得留恋呢,说不出;说失落吧,有点,但为什么失落,说不出;总之,山阳在我的记忆中已经是无法磨灭了。
我名之山阳客,是对那段生活的纪念,也是对山阳的纪念。其实,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匆匆过客,一段生活过去,还可以自己怀念,一生过去,只能别人怀念了。正是;
七年困苦山阳客,
一段折磨大运河;
我为当年感身世,
欣然秉笔写蹉跎。
博友山涧水滴轻和诗赠玉
山阳客立大运河,
百感交集赋短歌。
品味当年种种苦,
幸不自堕任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