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郭沫若游武夷山

(2018-11-07 07:52:17)
标签:

转载

分类: 品茗天涯
原文地址:郭沫若游武夷山作者:普希金皇村
[转载]郭沫若游武夷山
1962年1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张兆汉、省文化局副局长蔡大燮、交际处张处长和我等四人,从福州乘汽船出发到南平火车站,迎接郭沫若及其夫人爱子等一行人,改乘四辆小车沿建溪弯弯曲曲的山路,向闽北奔去。经建阳直奔武夷山观景区,武夷山疗养院刘政委等列队欢迎大家的到来。主人当即泡了武夷山大红袍款待客人,据说武夷岩茶中极品的三株正宗大红袍,一年只产十二小两,因此物以稀为贵,名不虚传。
次日细雨迷蒙,郭老穿着深蓝色的中山装,手持雨伞一把,沿着曲折的石阶,一步步登上了隐屏峰下的八角亭。郭老站在亭子前面观山望景,那挺拔俊秀、岩迭多姿的三十六峰和宛如玉带的九曲溪,立即在眼前铺展开来。秋末冬初,殷红的枫叶、嫩黄的油桐,与漫山苍松翠竹,交相辉映。那双乳峰却像含羞的少女,蒙上了一层薄纱,与屹立在浓雾中时隐时现的三仰峰对峙,真是一幅佳妙的画卷。郭老双手插在腰间,豪爽地赞美道:“太美了,这真是四周望风亭啊!”
郭老漫步下山时,看到路旁有一簇簇金黄色的罗汉竹,便止步弯腰,用手抚摸着竹身问道:“这不是方竹吧?”同游的人明白了郭老的意思,立刻分头为他找来了武夷特产的方竹、紫竹,还用罗汉竹做了个手杖赠送给郭老。郭老诗兴正浓,即席赋七律一首:
“九曲清流绕武夷,
棹歌首唱自朱熹。
幽兰生谷香生径,
方竹满山绿满溪。
六六三三疑道语,
崖崖壑壑竞仙姿;
凌波轻筏觞飞羽,
不会题诗也会题。”
雨越下越大,郭老豪气更浓,卷起裤脚,相邀大家乘木船同游九曲。郭夫人于立群坐在郭老身边,笑容满面地说:“冒雨游九曲,真有意思。”郭老掸掸她身上的水珠,打趣地说:“看!这真是为我们洗尘啊。”小船从五曲出发,顺水缓缓而行,只见两旁峰峦峭拔,高耸入云,沙沙的雨水,顺着岩石往下倾泻,形成了无数小瀑布。来到又名仙船岩的小藏峰,郭老顺着向导所指的方向,抬头仔细地观赏,只见那悬崖绝壁的缝隙里,插着许多木板,还搁着两艘两丈多长古老的木船。郭夫人好奇地问:“咦!这些板船,是过去涨大水时,漂搁在上面的吧?”郭老摆摆头,以考古学家的口吻说:“不!这是当年少数民族死后船葬的地方。四川、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就有过这种葬法。”
舟过三曲,溪床变幻多姿,小船通过布满卵石的浅滩时,船夫便站在溪流里前拉后推地让小船通过。不一会,前面又出现了漩涡,船底被礁石敲得噼啪直响,大家屏住气,扶着船沿,等小船刚穿过急流,郭老又吟起诗来:
“为觅虹桥迹,
雨中试小游。
航艰人负楫,
浅滩石攻舟。
峭壁沿溪列,
烟云排岭浮。
船棺真个在,
透视见崖陬。”
过了三曲,豁然开朗,溪平如镜,亭亭而立的玉女峰便现在眼前,恰似浴罢出水的芙蓉仙子,倒影随波荡漾,婀娜多姿。郭老手指左边的山峰问:“这应该是铁板峰吧?”传说大王与玉女相恋,就被这无情的铁板峰挡住了,不得不靠前面那个‘镜台’帮助,与玉女传情哩。”当他看到玉女峰下,有刻“印石”的方形巨石时,打趣地对大家说:“你们看大王生了气,把大印一扔就不干了!”引得大家笑了起来。
郭老还频频眺望那微雨中的群峰,又题下了五言律诗一首:
“玉女方淋浴,
慵妆傍镜台。
虹桥横水段,
云幔逐波开。
大块多诗笔,
扁舟一酒杯。
坐观天入峡,
深幸雨中来。”
登岸后,雨仍然下个不停。郭老右手拿着竹杖,在同游的陪伴下,沿着溪边艰难行走。我及时拍下了“郭老在玉女峰下冒雨游武夷”的照片。雨渐渐停了下来,我们来到九曲溪较为宽阔的岸边,脚下布满鹅卵石,郭老弯腰顺手拣起一块。而后又见到两位船夫撑着武夷特有的竹筏过来,主动与他们亲切地聊天。郭老颇有兴趣地邀请夫人于立群登上仅有两根毛竹作为坐垫的竹筏,小游了一回,还请我为他俩合影留念。
郭老游览了福建第一名胜武夷山,挥毫集毛主席诗句成一联,赞美武夷风光:
“风景这边独好,
江山如此多娇。”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