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为初行者略述禅定方法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云水拾贝 |
弟子问:上师,我刚刚开始实修上师瑜伽,在念诵与观皈依境的地方,程序有些颠倒,就是有时候没按照上师的程序去做,还是有点糊涂。请上师开示。
上师答:我们修上师瑜伽的时候,前面部分一般没有什么疑问,从前行之前行开始着手,然后入座前行、共同外前行、念诵仪轨。开始打坐期间,主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观察修,一个是安住修。第一次我们在安住的时候,把上师的皈依境观想在对面,心里所缘着上师的皈依境,尽可能学会自然,不要让心死死地抓住某个东西般,定在这上面。这样的修行,不叫做定,即便叫定,也叫做意识,叫耽著。
现前我们要修的定,一般都是在很自然的状态之中,不要太执著于这个相。比如说,在观皈依境的时候,尽可能学会自然一点,中途产生昏沉、掉举的时候,开始祈祷上师,可以念诵“三传总集上师尊,三根本海胜遍主,三信广大法性中,三门无别祈加持”。祈祷到一定的时候,感觉心稍微平静一些,又把心所缘到上师的皈依境上。有时候妄念过于太重的时候,可以念诵莲师心咒,当觉得心稍微平静一点的时候,又把心所缘到上师的皈依境之上安住。同时要学会自然。
这个定叫有相定,是一切禅定之基础和出发点,这意味着我们的禅定还要转化到更高的见解当中。要转化禅定增上见解,就要学会自然。
以前我在汉地见到一个修禅定的人,据他自己说已经修了七年的时间,当时我问他的见解,感觉在这七年当中,他除了对所缘境从不熟悉变成熟悉之外,实际上还是在有相定的范围当中——无论所缘的是口中念诵的密咒,还是一个相,总之,还有一个相。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他在修的过程中,过于太专注。就好像我们平常总是感觉皈依境观得不是很清楚,这时候难免会产生一种“我必须要把它观出来”的思想,于是在修行期间,时时抓住某一个相,当观出来的时候,心好像也完全专注在这上面,强制性非常强。这种修法,即便临时没有其他的起心动念侵犯这种状态,也不能称为很好的定,因为过于太强行,叫极端。所以我们要学会自然一点,放松一点,又开始观,又开始止……止观交替来做。这样长时间修持,你的禅定时间就会越来越长,甚至禅定的见解也会越来越增上。大概就是这样的。
以上是弟子根据大恩根本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讲法录音整理。若有错谬,即在大恩上师及道友们面前发露忏悔!嗡班匝儿萨埵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