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了知的见解与修出来的见解如何辨别?差别在哪里?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云水拾贝 |
问:了知的见解与修出来的见解如何辨别?差别在哪里?
答:了知的见解,就是要不来自于导师的教言;要不来自于书面上面的解释,总的来说,还是自己想出来的。
觉受出来的见解,我们称之为观照,是修行期间无意识当中,有意识心里去想、去用名词去树立这么一个见解,这都叫做了知。觉受是无意识状态当中,它自然得出来的这么一种境界,找到的这么一种境界。
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将见解停留在口中的言词之中,即便口中将自己的见解描述得多么精彩,也只是词句之见。正如惠能大师所云:“世人终日口诵般若”,若智慧只停留在口中,就只是一个名称而已,即便能运用“空性、明了、明空不二、便智双运、体用一如”等名称来描述这个见解,终究也只是在意识造作中给见解取个名称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见地。见解绝不能流于言谈。
无垢光尊者曰:“口头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胜果。”口中说出来的见解,即便有多么优美,都只是词句,而非真正的见解,无法依此得到解脱。
欲令自己内心获得解脱,首先从文字上了解见解,作为前行辅助,从它开始起步,再逐渐通过实践成办见解,这完全可以。但如果一直将见解流于口中,一旦烦恼起现,见解就不堪一击,你还是原来烦恼沉重的你,这就是见解不能一直停留在了知阶段的原因。
在修学过程中对见解的认识分为三个层次:了知、觉受和证悟,这三者绝不能混为一谈。比如小乘以无分微尘和无时分刹那,分析一切万物的本性,但对这个道理有所认识就是已经觉悟吗?当然不是,即便叫做觉悟,也只是了知阶段。了知见解并不可靠。我们将它作为前行,依它去成办更高的见解当然可以,但将它视为真正的见解并不可靠。智悲光尊者曾经说过:“了知犹如补丁易脱落。”了知的见解稍纵即逝,若提起这样的见解,暂时可以对治一些烦恼,但一不注意就会消失,别说对治烦恼,甚至会成为烦恼炽盛的一个因素。
所谓觉受,是指将思维分析或者从文字上得到的见解投入修行,对见解有了一定的观照,修行过程中也有一定的体会。但这也不能叫做了悟,而是一种感受。“觉”来自于见解,而“受”还是掺杂思维,因此觉受仍旧是一种掺杂思维的感觉,依然具有退转性,而不是究竟的见解。智悲光尊者说:“觉受犹如烟雾易消散。”在没有太阳没有风的时候,烟雾似乎可以一直弥漫天空,一旦起风或有日照,烟雾自然就会消散,因此,觉受也不可靠。
圆满实证见解时,见解是不会变化的,正所谓“证悟犹如虚空不动摇”。我们可以从见解中辨别了知、觉受和证悟之间的差异,也可以从三大功德中观察这三个阶段。了知和觉受时,虽然相对有一些出离心、慈悲心和信心,但并不可靠,也不圆满。而在了悟的一瞬间,三大功德就会非常坚固。所以导师在此处告诫我们,修行者不能停留于口头言词之中。
以上是弟子根据大恩根本上师普巴扎西仁波切讲法录音整理。若有错谬,即在大恩上师及道友们面前发露忏悔!嗡班匝儿萨埵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