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禅定与五根识的辨析

(2012-07-03 12:24:57)
标签:

转载

分类: 云水拾贝

出世间禅定和前五根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两者明了的不同。

前五根识是五根已经起作用,眼看得见相,耳听得见声音,当时即便自己感觉到有明了,但是内心的明了还达不到智慧,仍旧在无记、无念的状态之中。

比如我们前面有很多唐卡,在前五根识状态当中虽然眼前有唐卡的印象,但到底是什么唐卡却无法辨别。因为在他看到的当下,没有耽著在某一个境之上。这就是前五根识的特点。

我们这么细致讲解前五根识的状态,是因为很多人在平常打坐期间很容易把前五根识当作禅定。比如打坐时我们眼前可以呈现一切形象,但内心的清明度并不很高。当然针对此时的印象,内心也有相应的清明,否则这个印象靠什么去树立呢?谁去感受呢?当然还是心在感受。否则有谁知道呢?虚空能感觉到虚空吗?无情能感受到无情吗?杯子能感受到海螺吗?不可能的。

但是你在前五根识状态之中虽然能感受前面的像,但却不知道它是什么,遍知当然更谈不上了。这不是真正的禅定,不要继续往这方面发展。

此时该怎么办呢?应该要把精神提起来,用剖析调伏妄念,重新观想皈依境、念诵莲花生大师心咒。对于已经修到觅心法的弟子,此时可以用粗直视调伏妄念,趋向于缘起性空之见解。当然也可以用持风来调伏,总之让自己趋向于更清明的状态之中。这样长时间培养,清明度就会越来越高。

也有人会觉得疑惑,为什么自己在禅修的过程中,眼前有时候看得很清楚,有时候却很模糊呢?

此时你不用去管眼前的景象是模糊还是清楚。要知道,我们在第一座就能圆满达到圣者之境地是不可能的,我们毕竟还是在行道过程当中。因此在安住过程中当你的眼根太执著于外境时,外境就会逐渐变得模糊,但当你稍微放松一点,眼前景象又会清晰起来。出现诸如此类的现象都很正常,但这些并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在修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提起正念。如果心识落入第八识阿赖耶识与前五根识,那就需要根据我们平常所宣讲的善巧方便去调伏。若落到第六识和第七识,当然也是这样调伏。

总之,若能时时护持这样的禅定,相信你的见解会越来越增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