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子晚报的采访

(2012-09-02 16:55:23)
标签:

健康

分类: 时尚健康
大家都快来采访我吧。采访我太省事了,我把采访提纲一回答,你回去剪贴一下就可以发稿了。

下面是扬子晚报的采访提纲和最终文章。
1,在网易的微访谈里,网友的提问您有预料到吗?看到这些无厘头的问题您当时的想法?你喜欢网友们的提问吗?(不好意思还是问了这个问题,当时的想法之类的)
应该说完全没有预料到吧。之前也与网易的编辑交流过,知道网易的微访谈参与者不会很多,但还是做了一些专业方面的准备。那天工作挺忙的,在微访谈开始前10分钟去访谈页面看了看,然后就……发现专业的准备基本没用。立刻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幸好提问也不多,就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一个回答了。

对于提问谈不上喜欢或者不喜欢,这样的微访谈与其说是提问,不如说是一次交流。还是挺轻松好玩的,也没有人问什么明显缺乏科学素养的问题(如果有那样的问题才更无从回答)。网易虽然人少,好处就是参与者的素质更高吧。平时也并没什么机会与“段子手”交流(如果他们是的话),所以其实还是有点小荣幸的。

2,您是怎么看待科普的?这场访谈的科普效果您觉得怎样?关于这个主题还有原本想传达给大家但没有说到的意思吗?

就科普这件事来说,我记得松鼠会的@松鼠云无心 表达过一个观点我很赞同。我们作为掌握更多科学知识的一些人,要做的其实不是传播这些科学知识,而是教会大家科学判断的能力,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假消息太多,一个一个打是打不完的,比如网上盛传的什么东西与什么东西不能一起吃、什么东西与什么东西一起吃更好、什么时间减肥效果更好……等等。比如“月经期洗头会得子宫肌瘤”这个问题我就常被问,根本不会有科学文献去研究月经与洗头与子宫肌瘤的关系,这太荒谬了,只能说子宫肌瘤的现有研究中没发现与月经期洗头有关。要去“证伪”其实是比“证实”更难的,因为你要消除它所有的可能性,这是不可能的。

网易的这次微访谈,其实参与者本身是不信“偷肾”这件事的。不过因为它很好玩,对“反偷肾”这个话题,包括对我个人,可能会有一定的宣传作用,也许能吸引更多人来关注。至于这样的关注有什么样的效果,我是无法评估的。

偷肾这个话题,包括我对“反偷肾”的表达,这次在网络上传播也比较广泛,就我接触到的信息来说,似乎已经比之前的许多假消息好多了,可能因为@点子正 等人辟谣比较及时,我的“反偷肾”微博也得到了一些大V的转发。但依然有一些人坚持认为它可能是真的,对于这些人,我觉得“科普”是没有办法的,而他们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多样性。

如果说还有什么期待,我希望有更多的医务工作者参与到网络科普中来。医学知识的壁垒非常高,医务工作者有种天生的傲慢,说出来的话我们自己已经觉得很简明了,但别人没有那个逻辑思维和价值观,可能就是听不懂。我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跟自己的朋友都无法交流的情况。但还是要努力破冰,多说一点,还是有些网友是诚心请教的。无法影响的那些人不要和他们争辩,但摇摆不定的那些人可以争取一下。医学的科普者太少了,我也不称职。我们要再努力。

3,能不能透露一些您平时个人的爱好或习惯(从回答来看您似乎对TVB很熟),平时说话的风格就是这样的吗?网友提问里也有质疑您的用词,提到博士素质之类的,您怎么看?

爱好习惯,就是读书,看电影,逛街买东西,吃好吃的,流行文化,时尚包括奢侈品,运动健身,玩。有趣的东西都喜欢,花钱的方面全擅长。生活中说话其实不这样。平时说话比较简洁,甚至有点凶,还很傲慢(你有感觉吧)。幽默也是需要对手的,幽默感是在智力平等的前提下才会发挥,说个段子有些人听不懂还要解释(比如访谈里有一个说新闻联播前10分钟不用换镜头了,我是想说有些领导人有了合法器官就永远不会死了)。而且说段子挺费神的,我也不是总有那么好的状态,说白了就是没那么聪明。

质疑,很正常啊。我一般都懒得理。“你谁啊,我犯得着跟你解释吗?”有人喜欢就会有人不喜欢,太正常了。你相信吗,常常有人发私信问我医学问题,2天得不到回答就发私信来骂我。凭什么啊?我欠你的?不过我都置之不理,没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人和事上。

至于博士素质,我很高兴自己常常被人说不像个女博士。我也很高兴认识其他一些不像女博士的女博士。

最终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