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数字通信张诚
http://s8/middle/593990cfxb4055cf4c207&690
2011年12月9日,工信部发布了《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监测与处置机制》的新规,指出:发送垃圾信息将获行政处罚。
何为“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新规作了描述:指运行在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终端上,窃听用户电话、窃取用户信息、破坏用户数据、擅自使用付费业务、发送垃圾信息、推送广告或欺诈信息、影响移动终端运行、危害互联网网络安全等恶意行为的程序。
新规要求,一旦监测到恶意程序,移动运营商将根据事件等级采取相应措施,切断其对用户手机的远程控制,向手机用户信息提示,并提供查杀技术咨询。对制作、传播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进行处置,并报政府管理机构处罚。
曾几何时,一些企业举办全国性商业活动,为吸引大众关注,一次群发短信数万条,投入不多收益不少。参照新规,如此群发可视为较大事件,当年的致胜法宝现在成了违规。奉劝企业,摒弃这种推广方式。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垃圾信息开始多起来。调查周围同事,每人每天都能收到不下10条垃圾短信,随时有被骚扰的可能。关机,虽省心,却会错过重要信息;开机,提示音叫个不停,注意力被分散。一个朋友高速路开车,受不了提示音的连绵不断,开机消除时与旁车擦撞酿成大祸,住院数日,还破了相。垃圾信息,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前不久,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死讯传出,一些垃圾信息发布者借机响应,在群发信件中注入经典的“尼日利亚”诈骗邮件。一些互联网用户也收到自称是卡扎菲“亲戚”或“亲信”的电子邮件,发布者声称继承了卡扎菲“价值不菲的财产”,表示要与收件人共享财富,让不少用户上当受骗。
临近年底,垃圾信息又将满天飞了。一些圣诞或新年主题的短信会附带各类广告,如节日礼物广告或假期旅行广告等,将蜂拥而至光顾你的手机,考验你的忍耐力。
举了这么多例,无非是说明,目前移动互联网应用监管缺乏,垃圾信息泛滥,严重影响大众的正常生活、学习、工作,必需严厉打击。
工信部出台此规顺应民意,值得肯定,但是,新规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供商榷。
1
新规中对恶意程序有详细的描述,但是对于恶意程序的具体行为却定义模糊,比如什么叫垃圾短息,什么叫推送广告。移动互联网本来是可以做广告的,但如果按照此定义,什么广告都不能做了,规定的不严谨,会给监管带来难度,建议出台相关细则。
2
新规运行,只有由官方监测到恶意事件,才会启动该机制,而消费者个人发现的就难以处罚和治理,这将严重影响新规对制作传播恶意程序者的震摄力。目前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种类繁多,运营商既要管理运营,又要分身治理,难免疏漏。只有依靠大众的力量才能真正扼制恶意程序的泛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