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防线”上的穆登城堡
—
荷兰世界遗产系列(七)
荷兰,这个西欧小国一直以现代,开放和充满活力的姿态示人,其实她不乏充满历史感的小城和城堡,静立在大都市的边缘,时刻等待与造访者跨越时空的对话。

(荷兰最有名的中世纪古堡之一—穆登城堡)
一座城和一座城堡,不都是关于王子和公主的浪漫童话,成为水利设施的一部分来“护国”,只有在荷兰才会发生吧。


阿姆斯特丹东南15公里处有座穆登城堡(Muiderslot),是荷兰世界文化遗产—阿姆斯特丹水防线的一部分。小雨中参观古堡很有感觉,小巧的城堡被护城河环绕,古老的砖墙看起来还很结实,平静安详、朴实浑厚是我的第一印象,走过吊桥,走进中世纪的荷兰。


荷兰的城堡都需要跟随导游一起参观,不得擅自行动。导游调侃说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到真正的荷兰历史。城堡最初由荷兰伯爵佛罗斯五世(Count
Floris V)在公元1280年建造,原本是费赫特 (Vecht)
河河口上的军事堡垒,也是通往乌特勒支主教辖区的重要路线。只是这个倒霉的伯爵六年后便成为了城堡的囚犯,由于强奸了当地贵族Gerard
van
Velsen的妻子,致使后者自杀,Gerard连同其他几位贵族一起绑架了佛罗斯五世囚禁在城堡中,他试图逃走未果后被Gerard刺了二十多刀后杀死,1297年城堡被乌特勒支大主教Willem
van Mechelen拥有,1300年被夷为平地。


这段不太令人愉快的历史篇章翻过去后,现在的城堡是1370至1386年间在原地基上重新建造起来的。七百年间,城堡历任主人中最有名的当属“荷兰的莎士比亚”之称的诗人和作家彼得•孔奈路思•霍夫特(Pieter
Corneliszoon
Hooft),他在1609年—1674年居住于此,现在城堡的内部装饰依旧保持了那个时代的风格,这段历史也是导游最津津乐道的。





整个城堡布局成矩形,中间有庭院,两侧各有拱廊,鼓形的塔楼,无不体现了中世纪的法国风格。我来到环城的高墙上,厚厚的城墙上可以行人,远眺竟能望见因荷兰填海工程而成为内湖的须德海(Zuiderzee)。


现在来说说她作为阿姆斯特丹防线的要塞之一的作用了。光有高墙还不足以永保安康,从公元16世纪的8年战争时期开始,当时的统治者利用尼德兰的低地特点,一直在经常被海水淹没的地带发展防御系统,更加有效地保卫国家,这是欧洲,估计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防线”了。城堡便是防线上重要的一环,然而,也不是最保险的地方,曾经一场肺炎害死了穆登城堡里固守的士兵。湿冷的秋天,营养不良又缺乏有效的医药,困在高耸的石墙里,你知道自己活不久了,也明白能逃离的希望微乎其微。有些人在临死前写下日记,诉说着城堡内的人由于绝望而发疯,最后跳入挤满殭尸的壕沟里。这些都是城堡历史的一部分,残酷无情。

1815年,国王威廉姆一世给克拉延霍夫将军下令建立新的水防线,新旧城堡都被建造利用起来。这条由46座防御工事组成的环绕首都阿姆斯特丹的防线,长达135公里,建立在洪水多发区(淹没地带)上,包括三十五个堡垒,两个海岸线堡垒,两个贸易堡垒,三个炮台,两个永久性海岸炮台,两个临时性海岸炮台。战争爆发时,要塞前可先施放洪水进行防卫,炮兵再利用炮台和堡垒进行还击。堡垒间的距离设计很科学,是根据当时大炮的射程决定的,最远的有3500米。堡垒之间还有堤坝和堤防,构成完整的环状防线,建有粮库、饮水罐、通讯基地、厨房、店铺,以及军官室、士兵宿舍、盥洗室、病房、武器库和弹药库等。


那个动荡的时代,这套仅靠控制水位就可以实现防卫的系统是典型的荷兰式方案(少花钱,多办事),但在建造中却远超预算,花掉了政府一大笔钱,而且最终没有派上用场,当然阿姆斯特丹防线作为保卫荷兰王国的最后一道防线,为荷兰的中立政策立场提供了有力的军事支持,仅此而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防御系统彻底被废弃了,只留下了这孤独的几十座堡垒在风雨中矗立。

走出城堡,来到IJmeer湖旁的穆登小城,中世纪时是乌德勒支的外部港,现今则作为游艇码头,吊桥不时开启,岸边花团锦簇,悠闲的人们在街边享受美酒和阳光,护城河和运河唯一可以长久守候的是平静的生活,这点却是城堡主人从未意识到的。
穆登城堡组图














欢迎订阅猫猫的公众微信:猫眼看世界
微信号:ChentingPhoto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