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2013-07-29 09:15:50)
标签:

纳米比亚

路途见闻

旅游

摄影

阿兹猫

分类: 阿兹猫中南非

纳米比亚随笔

— 行摄纳米比亚系列(十三) 

 

   “关于纳米比亚历史的书籍大都是西方人撰写的,我觉得里面很多观点都
不能代表纳米人的真正想法。”当我希望黑人向导欧佩力(Operi)为我推荐一本介绍纳米比亚的书籍时,他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似乎不愿忘记那段被殖民的阴影,颇具争议的德国骑士雕像仍矗立在首都中心以示警醒)


   非洲的近代史就是一部殖民史,沿着大西洋到印度洋的各个沿岸国家分别被英、德、法、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瓜分,他们就像一群入侵的猎人,几百年间黑白两色皮肤在非洲大地上演着不同的文化冲突。纳米比亚先后被德国和南非殖民者统治,直到1990年才宣告独立。无论是首都温得和克,还是斯瓦克蒙德,这里和许多非洲都市一样,殖民文化的烙印随处可见,欧韵浓厚,然而最具殖民地印记,同时也颇具争议的建筑物却是 “德国骑手铜像纪念碑”(The Equestrian Monument),在首都市中心与另一标志性建筑德国基督大教堂比邻而望。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日耳曼风最浓的斯瓦克蒙德,简直就是德国小镇的翻版)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1912年1月27日,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53岁生日当天,这座高4.5米的青铜雕像在首都温得和克隆重揭幕,命名为 Südwester Reiter (Rider of South-West “西南骑士”之意),以此来纪念在1904-1907年在与当地纳马族和赫雷罗族的殖民战争中阵亡的德国士兵与平民。纳米比亚独立后,这座炫耀殖民者胜利的纪念碑在纳米比亚自然饱受争议,许多人主张将其拆除,也不断有纳米比亚人在铜像附近示威,但是最后纳米比亚政府还是将其保留,或许想以此来鞭策人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殖民地时代的耻辱吧。2001年纳米比亚政府决定将铜像纪念碑身后的德国殖民地堡垒改建为国家博物馆。2009年施工开始后,铜像被移走并秘密保存,以防异议者破坏。2010年博物馆竣工后,铜像重新竖立在原址附近。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同样充斥着历史阴影的还有旁边的德国基督大教堂,这座路德教会教堂修建于上世纪初期,1886年,德国路德教会在纳米比亚成立,为了更好地宣传教义,教会决定在城市中心修建一所教堂。1907年,德国殖民者用武力征服了科伊科伊、赫雷罗、奥万博等部族,为了纪念殖民战争的胜利,德国殖民者于同年8月举行了盛大的教堂破土动工仪式。德国人的严谨作风和不惜财力,将这座教堂打造得精致完美,虽说建筑是哥特复兴式风格,但运用了流行于十九世纪末的欧美新艺术主义风格装饰,建筑材料也基本都是进口的,除了纳米比亚的石英砂岩。教堂的门廊采用意大利卡拉拉地区出产的世界著名的白色大理石修砌,教堂的穹顶以及时钟、挂铃、窗户等内部装饰材料则全部来自德国。经过三年多的精心修建,教堂于1910年10月16日正式落成。然而从这两座建筑物的经历来看,也可以窥见纳米比亚原住民部落的宽容心态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欧洲日耳曼人的生活方式依旧在这片土地上延续,斯瓦克蒙德以北的Henties Bay,这个被四周干涸的沙砾平原和流沙包围的美丽海滨小镇,我竟然发现了一处漂亮的高尔夫球场,就在马路边,似乎是当地社区的公共设施,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挥杆,只要小心不要打到公路上的汽车就好。漫步在如此惬意整洁的小城,很难相信这里和那个当地人称之为“地狱的沙漠”的是同一个国家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然而就在这安逸宁静的小城不远处的海边,海浪拍打着浅滩上一艘新近沉没的船只,庞大的身躯倾斜在海水中,仿佛一座纪念碑,无言地诉说着“骷髅海岸”的诡异和凶险。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名字,因为再向北,便是与南大西洋会合的区域,难以穿透的厚雾经常让纳米布沙漠变得模糊不清,雾气的存在也无情地摧残着几个世纪来的航海者,交错的水流,八级大风,令人毛骨悚然的雾海和深海里参差不齐的暗礁,制造了数不清的海难,很多船只在这一带都会神秘遇难,最终被海浪冲上纳米比亚海岸,时间一长,海岸布满了各种沉船残骸和船员遗骨,因失事而破裂的船只残骸,杂乱无章地散落在这条世界上最危险荒凉的海岸上,这个之前在空中航拍时也已看到不少,早期的葡萄牙海员便把这里称作“骷髅海岸”。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来往船只经常失事,传说有许多失事船只的幸存者跌跌撞撞爬上了岸,庆幸自己还活着,孰料竟慢慢被风沙折磨致死。我们没有能够体验大西洋上的汹涌波涛,却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沙暴袭击。在前往北部埃托沙国家公园的途中,平地突然起了风沙,可偏巧这个时候,车子爆胎了,这在纳米比亚自驾中是常事,因为当地很少有柏油路,基本都是石子路,一开快就容易爆胎。换胎需要把行李都搬下来,下了车,大风挟裹着细小的沙砾毫不留情地扫过一切,我只感觉脸上像针刺般,一时间无处遁形,只得扎紧衣领和帽子,不敢睁眼和说话,否则眼里嘴里立刻塞满沙子,欧佩力习以为常了,“这不算厉害的,碰上真正厉害的,只要几天的时间,沙漠风暴就能把一辆汽车表面的油漆打磨得一干二净。”难怪狩猎的原住民把这里叫作“上帝发怒时创造的土地”。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自驾是很多来纳米比亚旅行者选择的交通方式,然而路况却不容乐观)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好在欧佩力是个非常熟练的老司机,换胎不过十几分钟就搞定了,我们赶快回到车子上。这一路一共爆过两次胎,除此之外,乐于助人的老欧还帮助了两次其他爆胎的车子,都是自驾的西方游客。纳米比亚大多数路段偏僻无人,最怕车子出状况无人救援,因此当地人也养成了互助的习惯,谁没遇到过险情啊,今天帮助别人,明天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当我们在路边等待换胎的时候,路过的每一辆车都会减速,问我们需不需要帮助,很让人感动,一个国家的民风由此可见,也让这样的经历成为纳米比亚旅行中最温馨的插曲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告别纳米比亚,这个给我留下了诸多美好回忆的非洲国家,她的美不是一次短暂的旅行可以完全领略到的,每一个“第一次”,都会为下一次返回找到充分的理由,期待与你的重逢!(全文完)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随拍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摄纳米比亚”系列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梦幻苏丝斯黎红沙漠        魅惑“死亡谷”          航拍沙海奇景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鲸湾“动物秀”          埃托沙国家公园          惊险刺激Safari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实拍“红泥美人儿”       古岩画的秘密        “月亮山庄”的荒野浪漫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纳米比亚的那些事儿    
    非洲最炫民族风        触目惊心的“工艺品”      纳米那些事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