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鲸者墓地
— 北极旅行日志(九)
外挪威岛,阴风凄雨中,一具简陋的棺材几乎裸露在地表,骷髅头隐约可见,这长眠在寂寥的白色荒原之上的捕鲸人,无名无姓,孤独地来,孤独地走,几百年后只有像我们这样的过客看一眼这位萍飘蓬转的异乡人,多少为他解一些寂寥吧。

(偶尔到访的好奇游客拍摄裸露在地表的捕鲸人简陋的棺椁)
7月28日阴转小雨 Ytre
Norskøya
坐标: 79° 50' N 13°
关键词:捕鲸人墓地 鸟岩
Norskøysundet是今天上午的登陆点,位于外挪威岛(Ytre Norskøya)和内挪威岛(Indre
Norskøya)之间。外挪威岛先被英国人占领,后落入荷兰人之手。由于地理条件极佳,这里被称为“理想天堂”(Fair
Haven)。

(苔原上到处都是北极燕鸥的巢穴)
细雨中,我上了岸,没想到苔原上到处都是北极燕鸥的巢穴,看到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显然不太乐意,轮番下来“轰炸”,大家不得不绕着走。因为海岸在山背风的一侧,加上登陆地很开阔,这里是渔船躲避狂风等恶劣天气的避风港湾,17世纪吸引了大量捕鲸者前来。逐渐发展成为斯瓦尔巴德最主要的几个捕鲸站之一,规模可与其南部的斯米伦堡(Smeerenburg)相媲美,不过显然后者更具有传奇性。


(裸露的头骨阴森森的)

向前走了大约500米,便看到一处捕鲸者的墓地。探险队员已经守候在那里为客人讲解,这一区域内竟然有165座这样的坟,是斯瓦尔巴德最大的墓葬区之一。那还是在1607年,当新发现的斯瓦尔巴群岛海域鲸和海象成群的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欧洲,一场捕鲸大战就此开始,擅于航海的荷兰人首先来到Norskøysundet,建立起捕鲸站。捕获的鲸被拖到这里,分割成块,丢进大锅熬出鲸油鲸脂,接着他们又开始处理鲸齿鲸须,待水渐渐熬干,余下的鲸油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凝结,便装桶装船,出港返航。于是,欧洲的贵妇人就有了裙撑,精致时髦的手提袋等,快速发展的工业也有了制造肥皂、照明燃料、润滑油、防水衣物等等的原料。年复一年,弃置渣骨的大坑填满了,越堆越高,无家可归的捕鲸人的坟墓,也越来越多。

(探险队员守候在坟茔前为游客讲解捕鲸者的历史)


(被海水冲上岸的木头,一直很奇怪它们是从哪里来的)
我游走在这远离现代文明的地方,当年这些宁愿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的荷兰捕鲸者并非“鲁滨逊”,而是为了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而来。当这些猎人离开故土游荡在斯瓦尔巴德的峡湾中时,没有人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许会后悔这趟远行吧,然而长眠在此的枯骨并没有吓退后面的猎人,在利益的驱使下,生还的人依旧孤注一掷。

随着捕鲸业和采矿业的衰落,这里渐渐被陆地上的人遗忘了,只有鸟儿守候着亡魂。直到20世纪,人们重新注意起斯瓦尔巴德群岛,开始了一系列考古研究工作,考古学家们对捕鲸站遗址并没有太大兴趣,却把注意力转向了捕鲸者的墓地。最早被发掘的是距离这里不远的另一处荷兰捕鲸站斯米伦堡(Smeerenburg,也被称作Blubber
Tow
鲸油小镇),那里发现了50个左右的坟墓。1980年最早由荷兰考古学者挖掘考察,将出土的捕鲸工具和一些纺织品文物带回阿姆斯特丹,作为斯米伦堡收藏品(Smeerenburg
Collection)的一部分,2005年这些文物中的大多数被归还给了斯瓦尔巴德,陈列在今天的斯瓦尔巴德博物馆中。

(附近有座岛竟然叫做“阿姆斯特丹”,因为是当年荷兰人的捕鲸地盘)
捕鲸行为的后果之一是鲸鱼的肉骨滋润了大地,到处草繁叶茂,遍地野花,自然也成为鸟儿们的天堂。高高的山上有一处鸟儿岩,我问一个探险队员可以看到什么鸟,他的回答让我很兴奋,“那里栖息着海鹦鹉,还有猫头鹰。”都是我喜欢的鸟儿,只是望着那遥不可及云雾缭绕的山腰,我看了一眼脚下的路,准确地说,是没有路,到处都是湿滑的岩石。咬咬牙爬到一半,一块一米多高的巨石挡在前面,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在决定转身返回的那一刻,内心有种强烈的沮丧,如果没有相机的累赘,或许我可以尝试攀上岩石,如果平时多一些户外的训练,或许我的身手不会这么差,或许有捕鲸人勇气的十分之一也行啊,然而,我放弃了,在旅行中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这是我的宗旨,之前已经有不少教训了。带着遗憾返回小船时,我再一次望着高高的山崖,险峰永远是留给有备而来的勇士吧!
外挪威岛峡湾组图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海达路德邮轮北极旅行日志

中国人免签的北极探险起始点
北极熊出没,请注意 斯瓦尔巴德峡湾的秘密
贝尔松,恐怖的鲸鱼坟场 走进中国科考黄河站
徒步新奥勒松14号冰川
揭开摩纳哥冰川的面纱
探秘北极火山口
北极捕鲸人墓地

来北冰洋游泳吧
夏日北极狐的故事
深谷瀑布险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