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乡村风情
—
“原始乐土”马达加斯加之旅(七)
马国黄色的土地上,红色稻秸铺顶的泥屋,错落有致地点缀在一千三百米的高原上,冒着炊烟,层次分明地描绘出一幅安详恬静的图画。蓝天下,田埂上犹如雕像般矗立着一头公牛,女人头顶着装满木薯根的竹筐,制砖厂的孩子们跟着我们,在尘土飞扬的土地上奔跑,光脚板啪嗒啪嗒地如同敲鼓一样,马国的乡村图画顿时鲜活起来。

记得十年前,旅行对于我,是一种逃避现实中烦恼和困境的方式,到了他乡,自然而然地会暂时忘记那些琐事,然而这并不能改变回去后依然要面对的局面,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旅行终于让我明白,它并非万能药。回想一下,与那时的旅行状态最大的不同是,现在的我已经不需要逃避什么了,旅行就是旅行,还原其最纯粹的本质,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事情比异地的自然风情文化习俗更能激起我对生活,对自身,对现实的反思。

在“香草小岛”的旅行很特别,不论是景物,旅游设施,还是人文风俗,毛里求斯,留尼旺和马达加斯加三个岛屿都截然不同,然而对于我,触动最多的还是马达加斯加,这个与陆地隔绝的“大岛”,那里的生活实在是我不曾熟悉的,而反差中产生的思索也最多。


除了岛上特有的动物,非洲的人文风情一向是摄影师的最爱,罗杰是个很有经验的向导,每次出行前都要和我们沟通一下今天的拍摄主题,第一个人文拍摄点竟然是制砖厂,之前我根本没有想到过的地方。“只要有砖烧,生活不用愁。”罗杰告诉我,这项马国的古老工艺,虽然收入微薄,但还是可以养活一家老小的,也是最能体现马国人民生活现状的景象之一。


路边,骄阳下,工地上几个当地人正在忙碌着,马国至今仍坚持靠手工完成全部过程,决不借助任何机器,或者说也买不起任何设备。两个工人正站在泥坑底挖着粘稠的泥土,用铲子抛上去后,另一个人用锄、镐反复翻动着,制砖虽然看起来简单,但非常辛苦,而让我感到惊讶的是,几个不过十来岁的孩子已经开始承担这项艰苦的工作了,看着一个大点的孩子用专门的模具熟练地甩砖,年纪小点的则在一旁将烧好的砖码好,一位妇人往已经制作好晒干的砖上撒着桔梗碎末,这样的砖头会更坚固而有韧性。我问罗杰他们的收入,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每天可以制作两千块砖左右,但收入只有一个美元。”






这时,农妇已经开始准备大家的午饭了,看着袅袅青烟飘荡在砖厂上空,我好奇地问她在做什么,农妇揭开锅盖,里面是一锅棒子面儿粥,这就是烧砖人的全部午餐了,日头下远处还有不少砖厂,一个个小黑影在无数个砖窑间穿梭,马尔加什人有一句带着宿命论色彩的俗语:“多活一天是一天”。听罗杰讲,马达加斯加普通老百姓每天的收入费只有1美元左右。



告别了砖厂,罗杰又带着我们前往河边拍摄采沙,沙子是当地主要的建筑材料,一切全靠人力,看着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头竟然顶起重达十几公斤的沙子,我不禁愕然,据说马达加斯加5岁到17岁之间的孩子中,三分之一从事着非常危险的工作,这里是世界上使用童工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原因就两个字:贫穷。







不远处的河边,洗衣工正在溪水中浣洗,洗好的衣服就这样在草地上铺开晾晒,花花绿绿的,看着镜头下那些与我的生活相去甚远的场景,我突然意识到,“异国情调”一词其实包含着更广更深刻的含义,异域的魅力源于新奇与变化,除此之外,那些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人和事也会为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感悟。


罗杰一再强调,带我们来拍摄这些场景,不是为了展示马国的贫穷,他希望我们这些外国人理解这只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而已。镜头下我只想把真实的马国生活展现出来,这里的人们虽然贫穷,但却没有那么多的浮躁和贪婪,看到他们,我们对自己生活的那点不如意还算得了什么呢。
马达加斯加乡土风情录组图:








点击进入阿兹猫新浪微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始乐土”马达加斯加系列

“艳遇”马达加斯加
首都街头观斗鸡
世界文化遗产-酋长王宫

探秘原始丛林中的大狐猴
罕见狐猴珍贵影像
丛林中的精灵-环尾狐猴
马国乡村生活实录
马国夜生活 诱人的马国手工艺品
香草小岛之浓情毛里求斯系列

落入凡间“七色土”
岛国蔗糖梦
绝美奢华酒店的日出

殖民地风格的贵族庄园 莫奈山,为了忘却的纪念 世界文化遗产-移民登陆点

实拍神奇大象龟交配
精灵海豚秀
性感海上狂欢

世界最大的木船模型厂 甘蔗博物馆奇遇记 “传奇”酒店品传奇

风情万种的多彩岛国 实拍毛里求斯绝美海景
毛岛美女写真
香草小岛之留尼旺秘境系列
“海外仙岛”留尼旺
探秘印度洋最活跃火山 绝美海岛空中览胜
航拍壮观活火山 留尼旺的“中国情” 法国总统希拉克最爱的酒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