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那”街头观斗鸡
我站在塔那街头,半个世纪前的法式建筑的黄色墙面让人想起了西贡,街上跑过老式甲壳虫,头顶重物的人们来来往往,就在这些为生计奔波的人群中,一个腋下夹着只公鸡的男子,匆匆与我擦身而过,很快街边开始上演一场斗鸡表演,在著名的“独立大街”旁,这个至今没有政府的国家,首都的混乱与喧嚣在两只公鸡的决战撕杀中殚殆下来,空气中混合着汗水和烟味儿,融入车马喧阗。
我们从留尼旺飞往马达加斯加首都安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马航的飞机又小又破,随着落地的“哐啷”一声,提着两个小时的一颗心总算放下了,海关和想象中的非洲机场差不多,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设备,一切靠人工,虽然对中国游客实行了免签政策,但海关工作人员还是拿着猫猫的护照翻来翻去,甚至抠着上面的留尼汪签证,试图证明其真伪,看来中国人造假的名声都传到了这里,让人即好笑又可气,行李箱也被要求打开检查,声明我们是摄影师后,才终于露出一丝笑容,“欢迎。”
(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的机场外面还算看得过去)
出了机场,我的导游,一位带着眼镜很斯文的中年人迎了上来,一口流利的英文,彬彬有礼,“我叫罗杰.加利纳(Roger
Garina),这几天会陪同你们参观。”来到机场外,四个行李工迫不及待地围了上来,我们这点行李很明显不需要这么多人,但最终我还是在上车前付给了他们每个人一千马币(半个美金),在这样的国家小费是必须的,后来知道一千对于当地人已经是很不错的收入了。

上了一辆有年头的丰田SUV,和之前在留尼旺和毛里求斯的旅行相比,马达加斯加明显是另一个世界,看着马国的蓝天白云,风清气爽,猫猫的疲倦一下子消失了,“今天我们就在市里转转吧,”罗杰建议道,当车子驶入市区时,“这就是马达加斯加的首都?”看着两边的景物,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柏油马路边是一栋栋迤逦歪斜的土坯房。最奇特的是马路牙子边竟然晒着各种衣服,成了天然“晾衣场”,花花绿绿的,游历过这么多国家,如此奇特的城市“风景”还是第一次见到,猫猫觉得这个国家一定很有趣。

(刚到塔那,一时半会儿还没适应这样的环境,一只在街头发呆的猫)
首都安塔那那利佛,一个颇锻炼舌头的名字,即使擅长外语的猫也练习了几次才记住,源自马尔加什语,意为“千人勇士城”,法语称为Tananarive,因为太长了经常被简称为“塔那”,虽然这里接近赤道,但海拔较高(1000-2000米之间),坐落在马达加斯加中部高原一个马蹄形的山脊上,属高原城市,现在正好是冬季,气温在20度左右,很舒服。

中午,我们在法国殖民者修建的老火车站附近的一家“高档”餐厅吃饭,两个人花掉了一万五千阿里阿里(马货币),相当于人民币50元,在马国这样消费算很“奢侈”了,毕竟这里人均收入不足300人民币/月,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吃完饭,猫猫提议在市中心转转,罗杰面露难色,考虑了一下,建议我们就在“独立大街
”附近,开始还有些不解,后来得知塔那的治安不算太好,我们这样跨着高档相机的游客很容易被当作抢劫目标。而“独立大街”,全市最繁华的地方,到处是吆喝的小贩,头顶菜篮的妇人,穿梭的牛车,犹如身处村镇一般。

今天是周五,传统集市“佐马”(星期五集市)就设在这条大街的广场上,于是,市政府附近,商贾云集,各种蔬菜、水果、家禽、水产品比比皆是,马达加斯加人和非洲大陆的黑人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喜欢用头顶重物,头顶功夫一个塞一个的技术高超。路上不时有“老爷车”跑过,是那种50年代法国产的雷诺和雪铁龙,俗称“乌龟壳”的,甚至大部分出租车都是这种车型,只是塔那的出租车没有一个打表的。


斗鸡看来是马国人热爱的娱乐活动,甚至在大街上便“开斗”了,只见一个马国人腋下夹着一只雄纠纠的大公鸡走过来,与等候在路边的另一人打了声招呼,便将两只鸡放到了一起,顿时,那只鸡怒目而视,抖动羽毛扑向对方,主人在旁边助兴加油,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围观者,马国人似乎都不工作一样,大街上的闲人很多,这个全国最大的城市不过有170万人而已,因为2009年那场政变,国家经济一落千丈,至今都未有所好转,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居高不小,农村尤其不安全,土匪橫行,不少人被迫变卖田宅,携家带口进城避难,但却无一谋生技能,只好流落街头,加重了治安危机。


路过了一家中国城,路边的大广告牌看着很亲切,希望里面的商品不全都是假冒伪劣就好。我们住的也是家中国人开的酒店——兰花酒店,马国的华侨不少,经营的酒店餐厅在当地都算是中上等的,傍晚,回酒店的路上,看到街边的店铺开始用自带的发电机照明,大部分房子都陷入了漆黑之中,因为电力短缺,人们只好摸黑吃饭活动,首都一半以上的人家仍使用蜡烛和煤油灯,而那些灯火通明的豪华场所四周则聚着游荡的大人孩子,希望能借着他们眼中“奢侈”的光亮来打发黑夜,一个资源很丰富,但人民生活很困苦的国家,让猫猫想起了柬埔寨,在这样的国家旅行总会让人多了几分对自身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