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荷兰也有“蒙娜丽莎”
— 海牙皇家莫里茨美术馆
“我要画我第一次见到你的样子,葛丽叶,仅仅只是你”-维米尔 “我强迫自己直视他的眼睛,觉得自己燃烧了起来…他在画我了”-葛丽叶 一幅名画背后的爱情故事,也许是虚构的,但谁又在乎呢?画中的女主角被誉为“北方的蒙娜丽莎”,此刻她正安静地挂在海牙皇家莫里茨美术馆的墙上,注视着每一个慕名而来的人。
("北方的蒙娜丽莎"-维米尔作品《戴珍珠耳环的女孩》)
初春的海牙,一个充满绿意和弥漫沉静气息的城市,大西洋湿润的海风催开了街头的风信子,在寒冬尚未完全褪去时,便迫不及待地开始绽放它们的美丽了,市政厅、国会议事堂旁波光粼粼的运河边几只天鹅悠然划过, 然而猫猫却无心停下脚步欣赏这清晨的美景,径直向矗立在运河边的一座十分秀气的古典建筑走去,因为今天约好了前往皇家莫里茨美术馆,在正式开门前一个小时完成拍摄。
这座小巧雅致古色古香的博物馆原本是莫里茨王子-荷属巴西总督莫瑞斯(Johan Maurits)伯爵的离宫,始建于1634年,1821年成为了皇家美术馆,演化成完美的艺廊。博物馆的公关经理Patricia,一位优雅美丽,可以讲一口流利西班牙语的女士已经等候多时了,跟随她进入宫殿般的博物馆,里面巴洛克风格的长毛地毯吸尽足音,皇家宅第的豪华气息处处可见。莫里茨皇家美术馆是荷兰非常重要的一座艺术殿堂,虽然不大,但馆藏的自荷兰黄金时代起的300幅绘画作品,均是重量级的作品,例如15-18世纪佛兰德斯(Flemish)派和荷兰派的画作,很多来自于前荷兰王子威廉五世(William V of Orange)的收藏。
(莫里茨亲王雕像)
每个展厅都不大,但细看起来,这里的作品都不同凡响,由于光线昏暗,不能使用闪光灯,时间也不多,猫猫就轮流用两部相机分别拍摄了5个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画家的经典之作,例如伦勃朗的解剖学课(The anatomical lesson by Dr. Tulp)、维米尔的戴珍珠的女孩(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毕加索的女人与陶(Woman with mustard-pot ),Piet Mondrian的落日下的风车(Windmill in sunlight),和鲁本斯的《圣母升天图》等等,这些堪称全馆灵魂之作。
(汇聚荷兰十七世纪的艺术绘画瑰宝)
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眼看要开门了,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荷兰的主要博物馆门前总是长龙般的队伍),于是猫猫结束工作把相机寄存后,领了语音讲解器,重新回到博物馆里参观起来,难得来一次,怎能错过如此近距离地观摩大师作品的机会呢!
重要作品除了讲解创作的内容外,还有关于画家的介绍,而最能代表荷兰的画家有两位,一位是梵高,另一位就是伦勃朗,但梵高的精品都是在法国创作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伦勃朗更能代表荷兰。尤其是伦勃朗对下层贫穷百姓的关注体现了荷兰“以人为本”的精神。荷兰从19世纪开始,就强调扶助穷人,在荷兰,没有人会因为贫困而死去。
(伦勃朗作品的房间)
(伦勃朗的成名作《杜尔普教授的解刨学课》)
(伦勃朗晚期的《自画像》)
在伦勃朗展厅正中的墙壁上,猫猫看到了他的成名作:《杜尔普教授的解剖学课》(1632),这是他刚搬到阿姆斯特丹以后的作品,已显示出他擅长的光与影作画的才能,以及无可辩驳的坚强写实功力,内容则体现了他的科学与理智精神。伦勃朗作品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他的自画像,后期的,特别是晚年的自画像,在思想和心理刻画上比早期的更加深入。端详着伦勃朗晚期的自画像,那时的他已进入老境,画作以阔大而果断的笔触,传达了内心的抑郁。这时的他正忍受着日益加剧的生活重压,社会的打击、家庭的不幸(第二任妻子去世和经济的彻底破产),使伦勃朗陷于难以忍受的困境。从那饱经沧桑又无可奈何的眼神中,似告诉人们,他已看透人间的一切。
(维米尔作品《戴安娜和女侍》)
除了伦勃朗,馆中最稀罕的当属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1632年—1675年)的作品,这位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名声仅次于伦勃朗,由于不靠卖画为生,因此传世作品很少,极为珍贵。其作品粗看貌不惊人而略显呆板,但细细欣赏,你才会感受到他处理光影和色彩微妙变化的技巧之高,画中所流露安详、宁静的气息,也令人回味无穷。维米尔的油画存世仅36幅,但件件精品。
(维米尔代表作《代尔夫特风景》)
(维米尔作品的房间)
开头提到的便是这位神秘画家(从未留下任何关于画家的肖像)的代表作:《戴珍珠耳环的女孩》,这幅尺寸并不大的作品,却有着震撼人心的效果,当你第一眼看到画中清纯而脱俗的神秘女孩时,相信很难将目光移开,自然清丽的少女有着蒙娜丽莎般神秘的微笑,那惊鸿一瞥仿佛摄取了观画者的灵魂。维米尔在这幅画中采用了全黑的背景,从而取得了相当强的三维效果。黑色的背景烘托出少女形象的魅力,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画中的少女侧着身,转头向我们凝望,双唇微微开启,仿佛要诉说什么。她闪烁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头稍稍向左倾侧,仿佛迷失在万千思绪之中。
画中少女的气质超凡出尘,她心无旁鹜地凝视着画家,也凝视着我们。欣赏这幅画时,观者会很轻易地融化在这脉脉的凝望中,物我两忘。荷兰艺术评论家戈施耶德认为这是维米尔最出色的作品,魅力就在于她的神秘,无人知晓这个女子到底为何能散发出如此恬静的微笑,而画家又是在怎样的心情下画下了这样的作品,这幅17世纪的少女画像引出了后人无尽的遐想,一部十分感人的小说与同名电影诞生了,由英国导演皮特•韦伯指导,好莱坞大明星斯嘉丽•琼森和科林•菲尔斯主演,片中她是出身贫苦人家的少女,因为前往画家维米尔的家中帮佣,她爱上了男主人,拥有极高艺术天份的葛丽叶,深深影响了维米尔的创作,甚至成为画中的模特,但却因为身分地位的悬殊,而空余一场情恨……
(鲁本斯作品的房间)
(鲁本斯作品《男孩和蜡烛老妇》)
欣赏完维米尔的几幅精品,猫猫来到另一个展厅,里面是以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为代表的佛兰德斯派画家,作为佛兰德斯大艺术家,巴罗克风格的代表画家,17世纪初他就成为欧洲画坛上的活跃人物,一位同时代的人曾将他誉为“诸画家之王,诸王的画家”,虽然生活在安特卫普,但他的艺术活动遍及欧洲各国。良好的家教,交游又广,以艺术成就、博学和口才活跃于各国宫廷显贵间,他不只在当时西班牙治下的尼德兰称霸画坛,在曾经旅居的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也都极受大众的爱戴,并在这些国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猫猫在之后的不同美术馆里都看到了他的作品。
(鲁本斯与Jan Brueghel合作完成的作品《伊甸园》)
二楼走廊上的一组静物花卉作品,见证了17世纪盛行写实主义的画风,绘画作品都像照片一样,所见即所得,在17世纪的荷兰,最有权力的不是教皇、国王,而是商人,画家要体现的也不是国王的生活,而是百姓的生活——那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场景。比如,花卉贸易在17世纪占统治地位,于是出现了静物画,后来在银器、地板、墙面上也开始画花。而这些作品成为后人了解17世纪荷兰的窗口。据Patricia讲,今年美术馆会有一个专门关于郁金香专题的绘画作品展,可惜猫猫是赶不上了。
画作的背后还有关于那个时代的介绍,17世纪是荷兰共和国发展的“黄金时代”—政治民主、信仰自由、文化宽松、国强民富,当其他国家还在宗教斗争的漩涡中时,尼德兰已经在商业发展中取得巨大成功,波罗的海海洋业迅猛发展带动商业起飞,阿姆斯特丹很快成为具有霸主地位的商业中心,在工业、商业和艺术方面都领先于其他地方,尼德兰也自然而然地成为文化中心。这些为绘画艺术的空前繁荣创造了条件,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尤其是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北尼德兰(今天的荷兰)比南部更加开放,对不同的思想流派呈包容态度,对艺术的繁荣起到了非常大的推进作用。首先涌现出来的是一批艺术赞助人,他们不仅仅限于贵族家庭,还包括依靠海洋业发达起来的富有的商人。后来的中产阶级以及普通的荷兰人都开始对购买绘画作品产生兴趣,并用它们装饰自己的住宅。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现象,因为之前在整个欧洲,绘画作品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艺术家的工作室和作坊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文化和艺术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每一年都会有大量的画家带着他们新视野和新主题冒出来。
(17世纪另一位荷兰风俗画代表画家Jan Steen的代表作品
《the way you hear it, is the way you sing it》)
荷兰绘画艺术的繁荣既受益于迅速发展起来的艺术品交易市场的推动,又得益于新教卡尔文派反对偶像崇拜的教义主张,再加上继承了讲求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民族艺术传统,使绘画艺术在荷兰完全摆脱了天主教会、宫廷和贵族的垄断,抹去了往日神秘、高贵的光环,真正融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变成了可以自由买卖的大众消费商品。17世纪荷兰绘画艺术所体现出来的大众消费、大众审美特征,不仅使其成为世界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而且为现代大众艺术观念的确立和现代艺术市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于是当猫猫徜徉在昔日的皇宫,今日的公共美术馆中,深感不必懂太多的理论,也不必去探究其中的伟大意义,荷兰式绘画艺术,充满了自由自在的情调,只要抱着轻松的心情去观赏就可以了,因为这里的艺术是地地道道的平民艺术。
皇家莫里茨美术馆藏品组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兰设计系列
荷兰的红灯区时装 博物馆奇妙夜 世界最美的"天堂书店"
新颖厕所标示 鹿特丹"树屋" 郁金香也"疯狂"
荷兰国礼的"出炉"过程 欧洲最大雕塑公园 世界上最美的春天从这里开始
实拍"故宫国宝"的修理 教堂改造的五星级酒店
荷兰精彩博物馆系列
全球最奢华的艺术展 世界最贵的“猪” 走进梵高的世界
荷兰的“蒙娜丽莎” 伦勃朗故居 博伊曼斯的奇妙世界
女人的“鸦片” 一个男人和他的“猫世界” 街头的"音乐梦工场"
荷兰最有名的兔子 阿姆斯特丹的钻石美梦 性博物馆 只有一幅画的博物馆 荷兰的"青花瓷" 博物馆的曼妙霓裳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