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可怕的“田忌赛马”

(2007-05-04 06:57:57)
标签:

田忌赛马

奥运

creative

知识

竞争

声明:此论文不针对任何个人
可怕的“田忌赛马”
人在童年,总想快快长大,快快成熟。认为自己长大的,有一张成熟的脸,就能左右一切。但是人成年了,有成熟的脸之后,却发现,简单的长大,并不是最重要的条件,在长大的过程中,是否形成良好的习惯——带着良好习惯,去快快长大,才会使人不至于在长大的时候,感到苍老。其实,所谓的成功的人,像田忌赛马.所谓赢家,是有三分之二的成功,所谓输家,就是只有三分之一的成功。

我们对成功,总是带有迷信般的信仰。在权衡利弊的过程中.有人舍弃了三分之一的必然的失败,因而,他们成了所谓的“成功人士”。有的人不懂得放弃,最终,成就了“必然的失败”。为了多出的那场胜利,成功者放弃了三分之一。而失败者,却按照游戏规则,拼综合实力,从而失败了两次,只成功一次。失败者的可悲之处在于会在意于成功的那一次,会认为只要打造好“整体”,就能把整个团队带入成功的结果。而真正的成功者,在放弃了三分之一后,在“比赛的时间”,用优势的团队,战胜了还没有形成战斗力的“按照比赛规则办事”的团队。

但是,问题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田忌的孙膑,是个精明的谋士,这个不可否认,但从实际操作意义上,赛马,田忌的赛马,到底是在赛马,还是在赛人?假如当年赛马的意义是为了给部队挑选更好的战马,我认为,田忌应该拉去杀头。因为他属于偷梁换柱,提供假信息。如果是为了给800里驿站寻找800里加急的快马,那田家的马,绝对不是被选之列。如果是为了赛马,评价出谁养的马好,田忌也是在错误的引导,因为,田忌并没有按照游戏规则来办。他的这个行为,只能用在赌博上——因为他要的是结果,而不是实际的目的。

田忌的故事,让我想起了20年前的电视新闻里经常看到的一个场面:“我国引进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70年代的同期水平。”这个话给我们一个什么信息呢?新闻的意思是说我们现是先进了,还是说我们现在落后了呢?意思识不是说,引进了外国的旧机器,就是达到了旧机器时代的先进标准了吗?

当然,如今已经少见这样的新闻了。.时下媒体里常出现的评价性话语“我们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一个进步,至少现在不再去买洋垃圾了。至少不再用中国的“好筹码”人力资源、矿产资源去搭配旧机器,生产那些廉价商品了。但这是交过学费的。而且很多的国内企业,地方政府,还在不断得交学费。因为他们脑子里,还在不断得用田忌的故事鼓舞着自己:只要能赚钱(比赛成功)就可以。怎么成功的,无所谓。但是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赛马”的活动,是为了提高马的质量,还是要为了取得胜利?这种来料加工工业,得到的是钱,但却损害了最根本的竞争力:人脑的竞争力。所以说,在我看来,中国的大部分企业,中了田忌之毒害。这种毒害的最可怕之处在于,中国本地是为了培养的一流人才,是为了和外国的二流,三流人才竞争的,他们的目标不是为了争夺一流,不是为了成为领导者,只是为了假象的“成功”。

这种毒害,侵蚀到人才的培养,也就是“教育”当中。一方面,国家强调“特长生教育”。有远见的家长们高压孩子们的童年,把孩子们教育成狭隘的特长生。特别是“外语”、“科技”、“艺术”、“体育”、特长生。因为国家有一种“评价体系”,可以让他们很快的进入到优良“一等马”的阵营中。另一方面,用高考的形式,“刷”下一批不符合标准零件需求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因为没有在高考中成功,从而失去了可能发现才华和能力的机会。第三方面,再用英语——一种别人的语言,以及政治,“刷”下一批有可能的研究人员,让他们彻底失去自己的信心。不否认,很多考研者是“混子”,但是,也有很多考研失败者,是因为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可笑的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要不您就去学外语学政治,要不您就去学专业。而考研的专业课,却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倒是外语和政治成了学子之痛。若干年之后,会有这样一批各个领域的爱好者,而不是专家这样感叹道:当年没有搞这个专业的原因是我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外语上。所以,在我看来,外国的研究生们好幸福,他们不用考汉语,不用考布莱尔的工党政策,不用考布什的恐怖主义就能读研究生,他们关注的是专业是否优秀。他们感叹的是中国研究生英语水平真高,但是为什么专业领域却像初学者呢?国内研究生教育蓬勃发展的表层下,却铸造了一批不合格的研究零件。不过不要紧,像田忌告诉我们了“比赛成功最重要”。用我们的一等人才应对别人的二等三等。我们不跟别人争第一。这样的精神也博得了国际的好感:因为他们没有竞争力。在我学的领域里,就是没有创意。就是有创意,也没用。

田忌之力,也影响到最容易体现竞争的国际比赛――Olympic中。奥林匹克的真正意义是雅典精神,一种全民对健康,对和平竞争的向往。但实际在我们的社会里,奥运是为了体现商业、政治、国力为主要目标的“体育经济行为”。而忽略了“体育”是为了锻炼身体为目标。目标定位的偏离,造成了运行的偏离,我们重点发展了“体育经济、服务”、“运动设施”“国家形象”这一部分,集中力量办了Olympic这件大事。在新闻媒体里大费周章的描述着“奥运经济的美好未来”。却忽视了那个必将被成功所淘汰的第三个梯队——体育精英,锻炼全民身体,让大家有更好的身体去面对挑战。我们没有乡村运动会,没有与文化相适应的体育活动——我从来没有在中国的乡村看到农闲时的农民,在城市的公园里,会想到是不是陪着孩子跑跑步(跑步是不花钱的)。我们办奥运,目的不是在运动本身,而是运动周边产业。如同田忌不关心马怎样,而是关心最后是否成功。

不区分每个个体的差异性,把可用的零部件集中在一起,知识集中、思想集中、习惯集中、思维集中。结果嘛,看看国外人是怎么定位中国和中国人的: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人!看看我们的学子们,大部分学子,进大学时,朝气蓬勃,以为找到了未来。出大学时老气横秋,知道了自己该循规蹈矩。这种老气横秋还被大家欣喜地称为“孩子成熟了”。的确,是成熟了,成了“螺丝钉”啦。可以找到合适地方拧上了,拧紧了以后,“孩子”们就开始在磨损中,等待“生锈”。最伟大的是,螺丝钉精神还被神圣化,老螺丝钉教导小螺丝钉,告诉他们要把自己塑造成螺丝钉。

那些还有点想法的,在大学毕业后还玩“蓬勃”的,“老螺丝钉”扼腕叹息他们为社会的败类。只有少数人,能够在这样的田忌社会中坚持到底,因为他们有必然的两次失败,两次的失败,让他们忘记了自己的上等马成功的意义。

叹息啊叹息。在创新的大旗下,游走的是一帮为了论文,考研、考博、教授、津贴而紧张地手脚抽搐的学者们。还有那些为了文凭,为了能赚钱、,赚权而拼命考来考去的学生们。还有社会上那些不会研究、不会思考的新贵们。所谓论证,是基于领导的脑门点子,为迎合领导去做论证,而不是踏实的调查和思考。经常有下属这样说“正如领导所说,怎样怎样……领导的英明决策怎样怎样……领导的预见性前瞻性怎样怎样……”嘿!这样对吗?领导是神?领导是预言家?所以,忠心耿耿,紧跟领导的,有两种东西。一种是下属,一种是狗。狗是狗东西,下属,不是东西(是人)。

气愤在于,“田忌赛马”看起来成功,实际上是混帐的功利心理在作祟。可怕在于,这种心理,已经被写进教科书,而且是在义务教育的教材里,而不是在博彩业教程里。

 

其实,真正的一流的较量,绝对不是没有了,而是,悄悄的已经把中国抛弃。因为真正的较量是一流与一流的较量,是国家的创新力、创意、智慧产业、思考能力的较量。也就是国民最高水平——国家实力的较量。

把马的肥料研究好,把锻炼方法研究好,把精神状态研究好,多做训练,在自己的马厩里认真选择出真正的,有实力的好马,做好准备再上场。

对于国家,对于国民,上等马的名字叫;创新(creative)。

2005年11月28日第一稿,2007年5月2日,第2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