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个学科,是摸不着边界的。
比如有人研究地核物理,研究者一辈子也没法钻到地下去看看地核里的样子,按照现在的技术,人们最多也就是把地球皮肤的角质层瓦破,看到的火山,也至多算是看到地球面部粉刺的突然“爆破”。如此没有成就感的科目,为什么还要研究呢?
比如有人研究UFO之类的,虽然理论上说的确有外星人,但是,外星人到底在哪里啊?真的希望外星人能够可怜可怜这些研究学者们,出来露个脸,表示一下你们的存在,ok?
比如有人研究历史,完全与死人打交道,而且还要从故纸堆里搜寻所谓的真实。尤其有一批人非常耐心的研究各种历史名人的初恋,其实,初恋这种东西,都不一定跟老婆讲,本身就是很私秘的东西,研究透了不就成“狗崽队”了,不过牛b的是研究者还很可怜,没有机会真正的去问当事人:“我研究的是真的吗?”
研究心理学的。也挺可怜,可怜之处在于,研究的是病,但这病却藏在人的内心中。心理的问题听得多了,心灵与心灵交流的深入了,有可能也得了病,那该怎么办呢?如果心理医生去找心理医生看病,该怎么去治呢?
还有比如研究文学艺术的,特别是那些梦想当画家的,本身表现欲望强烈,甚至傲气十足,但是在这个行当里,想出名,想被人理解,往往要等到死了以后,自己这辈子发财成名的可能性很小,还不想沦落到designer之流,所以最终的结果,都得了各种程度的抑郁症。
所以,选择研究“出世”的学问,是有风险的。至少存在舆论风险,比如我上面写的那些话。
入世与出世是关乎到人的生存状况的大问题。我的观点是,如果不能保证生活,就不要出世太远。因为毕竟人的根本属性还是动物性,人需要有家庭,有子女有社会才能生存。鲁宾逊一样的研究家固然应该受到尊敬,可以学习他的学问,但是不要模仿他的人生。许多大家以自杀为自己的终极,这并不能说明他们有多么高明,至少对自己的生存问题上他们走了极端。只要生命在,就有希望,连命都没有了,还有什么?
心存敬意,而不盲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为学问舍生取义,基本上就是你那个时代的恐怖主义。既然初恋可以隐瞒给老婆,自己的真正的大学问,为什么不能隐瞒给反对你的政府呢?只要有生命,就可以把学问悄悄记录下来,凭借智慧吃饱穿暖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