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忙碌

(2007-04-30 07:08:46)
分类: 社会创意
这几天比较忙碌,跑了好些地方。今天又徒步从bretton hall to wakefield.虽然没有真正走到city center(走了半程,实在是走不动了,所以决定坐935到了city center)然后深度在wakefield citycenter游览了一下。总结如下:
第一,英国城市,无论规模多大,只要是被称为“都会”者,必然如以下物件:市政厅town hall,议会,法院,博物馆,画廊,图书馆,学院/大学,教堂以及一个商业中心。无论是london还是wakefield,这种1000万和10万人口距离比的城市,都必须有这些东西。
第二,游客到了一个城市,对于这个城市的主要了解也是通过访问这些“城市点”寻找城市的信息。不同的城市文化,是从这些看起来接近的公用设施上做文化的。
第三,城市标志的重要性。了解一个城市,特别是了解一个比较小的城市,主要接入点就是通过“城市标志”。比如wakefield,其城市标志是教堂的尖塔,所以,在所有的有关wakefield的纪念品里,全部都是用尖塔作为标志。想一下国内很多城市,不重视城市标志的独特性,的确错过了很多机会。有一个小案例。在wakefield的郡议会上,并没有什么文字标志,只在大门的铁栅栏上嵌有几个白玫瑰装饰。这就可以让我们明确的知道这个是yorkshire(约克郡)的议会。因为write rose是玫瑰战争时期约克公爵的标志。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个白玫瑰标志已经让我们能够明确知道是属于约克郡的。从而回望中国,山东省和约克郡应该概念上是一致,标志物是什么呢?青岛的标志物是栈桥的那个小亭子还是五月的风?济南的标志物到底是什么呢?是不是应该有倾向性的扶持或者坚持某个标志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并且能够把它发展成一个"活着的"资源呢?政府既然愿意搞形象工程,为什么不把这个形象工程做扎实呢?
第三,乡村与城市。可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区别就在乡村建设上。英国的乡村有一个大特点:没有裸露的土地。如果不种庄稼不种树就是草地。这个应该是英国纺织业发展的结果。现在纺织业已经没落,那么大片的草地纷纷成了空地或野生保护地。今天早上出门时遇到一个草地上放了一匹马在吃草,晚上回来的时候,那匹马还在那里吃草,只是换了一个位置,而且乡村公路和城市公路一样得到比较认真的维护。在很多地方,还有“捐款碑”也就是,这条公路或者公路两旁的道旁树是由谁出资建设的等等。通过这个我突然在想,捐助希望小学和捐助修公路,哪个更重要?以前经常说:“某某山里的孩子,翻山越岭50公里到学校读书”等等。政府的宣传初衷是为了表达山里的孩子有多苦,但从另外一个角度,凸现了中国某些山区农村交通的不方便。如果每天要付出这么多的精力来走路去上学,孩子的精力能跟得上吗?假如他们没有能力继续读下去,比如无法完成义务教育,或者反复在文盲和半文盲中挣扎,他们走的那么多的山路,有意义吗?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吗?如果他们受了教育,但是因为没有能力走出大山,又知道了自己的贫困,是否会更加的让他们痛苦?(痛苦源自比较后的不平衡)所以,我今天在路上想,如果我是officer,我会考虑把捐资修路摆放在捐资助学地位前。修好了路,只要当地有可用的资源(至少有人力资源,或者说苦力资源总有吧,更何况,中国乡村有那么多的其他资源),就会有投资。有了投资,且一个地点到另外一个地点能够有“2小时半径圈”——从乡村到城镇2小时就能到。那么很快各种基础设施就会很快跟进。办学校,办各种公共服务机构本来是社会组织的自然行为,超前的办教育不见得比修路要有意义。教育是一种联系外界的手段,而如果没有媒介,知道外界的再多也没用。比喻一下就是,如果一个农民家里有一个25寸的大彩电,但是不好意思,没电。一个农民的孩子,学到一个mba,但是自己的家乡如果想回去需要走100公里山路,他有可能还会去吗?如果乡村学校培养出的高材生是为大城市培养的,大城市培养的是为北京上海培养的,北京上海是为美国英国培养的,那么没有精英和知识的乡村,如何发展?那么此时的乡村教育,或者说“希望工程”的角色是什么?“新读书无用论的制造者”“痛苦的制造者”“给乡村的土壤,洒下一包老鼠药”。
我写这个文章的目的是“教育应该连接资源。没有开发资源的媒介比没有教育更可怕!给孩子们改造自己家乡的希望和动力,让孩子们以未来的家乡为荣,不爱家,安能爱国?”
(拍摄了一些图片作为案例,但是精力有限,过几天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学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