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传媒研究者到数据研究供应商:@冯玉明 的2014新年独白

(2014-01-01 17:53:01)
标签:

杂谈

小伙伴们希望我写个东西,我知道他们想当做官微的新年献词,即便不是涉及家国梦想和社稷人生的宏大叙事,至少也应当传播正能量,理性地对过去和新来的岁月做个回望与前瞻。离新年钟声响起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我把那些应该做而再不做就成为陈年旧事的差事做完,开始思考为自己、为团队写点儿祈愿的话。夜深人静直指内心的时候,我这个多年来被熟悉我的人定义为清高散漫之流的无用之人写下的题目却是俗不可耐的“期待生意兴隆”,然而,我突然有了表达的愿望,突然觉得自己的文字有了温度感,因为,我和我的团队、我的东家、我的同行,谁不是正面临这个问题呢,或者说到底,我们的社会,谁不得面临这个问题呢?

2013年,华商传媒研究所的日子被分为三段,第一段因职责所在,继续研究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60多位智库专家点穴抄方、献计献策,100多个日夜我和小伙伴们“像将军那样思考”,200页关于华商传媒集团战略转型规划的PPT,从研究者和观察者的角度看,这些工作对于翩然而至的2014以及更远的将来,多少是有些价值的,因为这段工作,我们至少完成了“纸媒转型”这个世纪大考的书面文章。当然,对于华商传媒集团这个有着十六年扎实的市场经验和近40个亿年收入的成功集团而言,PPT就是PPT,文章就是文章,他们换不成米饭。

第二段是2013年“五.一”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一位报业前辈,也是中国报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觉者之一,当年,他带着骨折未愈的腿伤拄着拐杖到泰山脚下出席“中国报业数字化转型创新项目分享会”的情景依稀可见。见面后谈的最多的仍然是这个话题,谈到经历了2012年下滑拐点后的报业,生存空间更加逼仄,生存压力下的动作变形愈演愈烈,人才的逆向淘汰,版值的恶性贬损,也谈到个别振奋人心的叫转型严格说来又不是转型而仅仅是生意的亮点。最后,谈到了基于数据挖掘的信息服务,那一天,在可见的远方,我们再次相遇。

后来,就有了“通达数据”,一个基于对传播效果深度研究的信息服务品牌,是华商传媒集团联合国内顶级数据系统公司的联姻结果,致力于做“新商业时代企业的数据大脑”,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流数据流的专业梳理、存储、挖掘、研判,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决策参考。2014年,将是通达数据的起步之年,虽然她还不那么受追捧,做长线服务也不可能短期爆发,但,小步伐的尝试,客户的高满意度,给了团队不小的信心。至此,我终于首先完成个人的转型,从一个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观察者,变成了一个日思夜想找人才、亲用户、做产品的生意人。上帝爱我,让我虽年过“不惑”但未到“知非”的日子,燃烧起残存的激情,跟一群可爱的85后90后一起天天学艺,日日精进。

第三段,在开始新业务的同时,我们还幸运地承担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传统出版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评估的任务,透过大量艰苦的工作,有了全面地、切近地观察全国传统内容产业在这场攸关生死的转型之役中的谋略和作为。有启示,更多感慨。

从传统媒体向数据化、数字化转型之艰苦卓绝而论,2014年,仍然是鏖战之年,这个行业要解决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也纠结了我们很多年,原来,我总以为先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再去做一介草民也就从容了,舒坦了,其实这很不靠谱;现在,我的责任是让通达数据这个品牌,成为能帮助用户解决某一个具体烦恼的帮手,然后,我们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安静地做点令人尊敬的事情。

综上,在这个特殊的深夜,我好像又活明白了一点点,那就是,从明天起,“我只关心,粮食和蔬菜”。祝福所有在外谋生料事的亲们,2014,生意兴隆。

华商传媒研究所 冯玉明

2013年12月31日 23: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