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新年前与好友聚会,得知她和前同事自己录制了几集广播节目,在一个名为“喜马拉雅”的网络电台播出。当时就觉得很好奇,被她鼓动注册了这个网络电台,下载了APP应用。12月31日,我为微信公众平台录制新年祝福,就尝试用“喜马拉雅”的录制上传功能录音,录音品质很好,但无法下载到PC端,所以我又用其他录音软件录制了音频上传。
昨天,好友又录了一期节目,我登录“喜马拉雅”去听,发现自己在这个平台多了几个粉丝,其中还有一个大V。翻看了一下,这位大V竟然是“喜马拉雅”的CEO余建军,于是很纳闷地想,这位大佬为啥会关注我这样的新人呢?后来发现,原来余总是我的新浪微博粉丝,我登录“喜马拉雅”后,他就会关联关注我的个人电台账号。所以,我赶紧回到新浪微博,关注了余总,并在今天发微博@喜马拉雅余建军 咨询了有关原创录音PC端下载的问题,余总耐心回复了我的疑问,并承诺与技术部门商量添加网页下载的功能。
http://s12/mw690/001DiJkIty6FwMkLnbZ8b而后,我上网搜索了一下这个“喜马拉雅电台”的资料,发现他们在去年8月已经有1700多名播主、57万条声音、300万用户。目前,喜马拉雅电台已和几百个声音提供商签订合同,以后如果有收益五五分成。余建军透露,首轮天使融资时,有对赌协议,如果估值达到1亿元人民币,管理团队有望重新拿到控股权。
我自己5年前在实力传播时曾负责过近一年广播电台的广告购买谈判工作,对全国广播电台特别是北京广播电台的运营情况有一定了解。近年也一直关注着新媒体发展的动态,但尚未对个人网络电台的产品有清晰认知,这次突然发现已经有创业公司在做社交化电台,深感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旁观者的想象与预测。
2008年,开心网模仿Facebook,将现实人际关系社交化;最终“偷菜”情节上了春晚。
2009年,新浪微博开始模仿Twitter,构筑了更广大的自媒体平台;蓬勃发展3年后,若干大V粉丝数已经过千万,媒体影响力超越了很多传统媒体。新浪微博开始成为中国社会舆论与通俗文化的策源地。连2014年1月1日的《新闻联播》,也以“爱你一生一世”结尾,让微博上的“小伙伴们”感到非常亲切和惊喜。微博文化开始引导主流媒体。
http://s2/mw690/001DiJkIty6FwMmvyDff12011年,微信开创了中国社交媒体应用的新纪元。朋友圈和微信群,开始替代以往的家庭、朋友和同学聚会。而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更是让微信的6亿多用户可以免费订制各种专业、娱乐及服务资讯。传统媒体纷纷开通微博微信官号,特别是微信公众号,可容纳的信息量巨大,图文视频并茂,使用户一机在手,各类平面媒体的精华内容一览无余。至此,中国报刊媒体,已基本完成内容传播的社交化。尽管绝大多数报刊媒体,并未找到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盈利的有效商业模式,但微信6亿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甚至开始过剩。
2013年,微博和微信分别以5亿和6亿用户量占据了中国社交媒体的庞大市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热门文化开始与微博微信密切相关。家庭及朋友聚餐,旅游、开会以及日常业务,都会有人在社交媒体进行即时分享。传统媒体逐渐将影响力让渡给碎片化的自媒体,“段子手”的草根幽默开始取代电视台的小品,成为人们喜闻乐见且热衷传播的文化内容。
2013年,还开始出现“喜马拉雅”这样的个体网络电台,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最后两道门槛即将被自媒体跨越。也就是说,在微博、微信完成了自媒体对报刊等平面媒体的解构后,广播电视也面临被解构的命运。在“喜马拉雅”,不仅歌星、笑星、英语教师和经济学家可以成为大V,用户可随意聆听他们免费提供的精彩节目;而且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在线录节目,将孩子的歌声,自己的笑声,大自然动听的声音都上传到个人电台里,与好朋友在线共享。在这里,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电台,可以当自己的DJ,再也不用听广播里各类药品广告了。300万用户,就形成了上百万的微型电台,而我国此前官方的广播电台不过数千家。继微博、微信的文字、图片文化日益流行后,微型电台造就的草根音频文化也势必演绎新的流行文化。
对传媒从业者和传播研究者来说,这样的时代无疑是令人激动的、伟大的。我们见证了几十万自媒体在微博微信的崛起,与此同时传统平面媒体加速衰落;我们又在见证数百万个人电台的创办,广播这个名词被(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平台重新定义。
用北大新闻传播学院杨伯溆教授的话说:“学传播的,现在天天都能生活在激动和兴奋中。以后的几年,定然激动人心的事儿不断。”
我在想,可能用不了几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线办自己的电视台,做新闻主播或表演小品。当然,最终大V可能还是少数,但自媒体的创业与表现机会将全面开放,新闻传播的一道道门槛将被新技术打破。中国的大众互联网社交文化将更丰富多姿,异彩纷呈。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吴甘沙 在微博中提出:小数据(iData)现在是:每个平台存储很多人的数据片段,每个人的iData散落在不同平台。的确,每个人的小数据现在分散在微博、微信或喜马拉雅这样的小众平台上。但由于各个平台的互通与共享,终将融合为更具创意活力的整体。理查德.道金斯所说的文化基因(MeMe),也将与这些平台一起交互传播并沟通融合。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互联网社交会日益加速中国社会文化的演变与群体智慧的进化。
最后,现实的人生会被互联网社交媒体改写。例如,我与“喜马拉雅”的CEO其实素昧平生,电话没打过,虽然他是我的微博粉丝,但此前从未在微博上交流过。因为我的一小部分iData开始在“喜马拉雅”的平台上生成并存储,所以我们也开始了在微博和其他平台的正式交流。一些微博的博友,因为志趣相投,最终成为事业或生活上的挚友。
今天,互联网已经让每个人都可以开始拥有自己的电台;明天,互联网也可以让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舞台。
怎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点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添加”,再点“查找公众号”,输入【杨静lillian 】,头像出现后点关注即可;或在微信“扫一扫”下面的二维码”可快速关注:
http://s5/mw690/001DiJkIty6FwMrV7uc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