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ntel inside用实力伴随我成功

(2009-05-12 09:43:20)
标签:

商务

主流

酷睿

intel

英特尔

it

分类: IT业界

 

 

文/张栋伟

 

我出生在一座小城市里,在我出生的那个时代,英特尔刚刚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并从此享誉世界。谁知,在我以后的人生路程中,英特尔却成为了我事业路上取得成功的最好伴侣。

 

初识英特尔:286-486让我衷情计算机

90年代初我第一次离开家,走入了大学校园。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大学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最让我感兴趣的,莫过于大学的计算机实验室。那时的我对电脑几乎一无所知,只知道那个有点像电视机的东西可以帮人做许多事情,其他就一无所知了。

 

后来在上课的时候,我最先接触的是实验室里的计算机, 用的是英特尔 286微处理器。而那时的我,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CPU就是英特尔的概念——的确,在那个年代,英特尔正是CPU领域里的老大哥,是高性能的代名词。当然,实验室里还有更高档的电脑,用的是英特尔 386和486的处理器。

 

特别是那台装了英特尔 486DX的机器,在今天看来也许已经是“老掉牙”的了,但在10多年前,却当真让我体会到了科技的力量。虽然当时的操作系统还是黑乎乎的“DOS”,但我已经可以轻松地在上面处理非常复杂的程序。那时候,我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发了一个新的办公软件,在学校的计算机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而那个软件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了英特尔 CPU提供的强大动力——在采用其他处理器的电脑上调试时,均因执行效率低而无法发挥应用的效果。可以说,我能获得至今还珍藏的那个大红的证书, 英特尔是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

那时PC在国内尚属稀有物品,只有企事业机关才有,个人拥有量极少。这一时期也是处理器市场的混沌世纪,虽然英特尔的产品在性能上明显高出一头,但竞争对手们亦步亦趋地紧紧相随,把自己的产品也叫286、386、486,一时间鱼龙混杂,对用户选择高性能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再遇英特尔:奔腾成为我的益友

四年的时光,已经让我由所谓的“菜鸟”变成了“老鸟”,我觉得自己真的已经再也离不开那些印着“英特尔”标记的老朋友们了,只要有一天不见到它们,心里就会忐忑不安起来。然而,毕业还是终于来临了。

90年代中期,我毕业后曾经在电脑公司工作,几年下来,卖过好几千台电脑,也算小有成绩吧,呵呵。接触的处理器从386SX33、DX40到486 DX66,再然后就是Pentium,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奔腾,于是一个“Intel inside”的时代来临了!

换了工作以后,凭借着在大学里打下的计算机基础和在电脑公司摸爬滚打的实战经验,单位领导很快决定让我负责计算机的相关维护工作,使我又一次能够有机会接触英特尔的产品。这时的处理器已经不再是486了,而是更加先进的奔腾 MMX处理器。有段时间因工作需要,我需要关注一些影视方面的东西。英特尔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第一次我知道了原来电脑竟然可以拿来取代影碟机!曾经也看到过可以看VCD的电脑,采用的是其他厂商的处理器,但那巴掌心大小的窗口(不能全屏,否则不流畅),却让我嗤之以鼻,然而,凭借着在多媒体处理上的优势,俺的“Intel inside”电脑居然可以全屏流畅地放映纪录片《百年百事》,看着我每天守在这些“高档影碟机”旁边欣赏VCD,身边的人都羡慕不已。

渐渐地,我发觉Intel inside,已经成为了我心中强者的象征,我相信,只要有这些老伙计陪伴我,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工作,我都能轻松地完成。

奔腾时代对IT界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特尔凭借制程和内核技术的优势,在产品性能不断提升的同时快速的将价格越来越趋于大众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内内置英特尔芯的商用电脑价格突破万元大关,标志着中国PC市场大繁荣时代的开始,从此英特尔在中国的“芯跳”与全球同步,中国个人电脑开始真正作为“PC”走入国人的生活。而在不久之后的686时代,“低端赛扬,高端奔腾”的双线战略占领主流市场,英特尔的传奇渐入高潮。

 

英特尔的不解之缘:酷睿伴我走向成功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一晃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已升为公司高管的我也早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脑,从赛扬300A到奔腾3,从图拉丁赛扬到奔腾4,从台式机到笔记本,笔者选用的电脑无一例外地使用了英特尔的处理器,在多种多样的外壳上无一例外地贴着“Intel inside”的LOGO,使用“Intel inside”几乎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而且我的亲朋好友在买电脑前向我咨询时,我总是对他们说:“你啥时听说过英特尔 CPU有坏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年红极半边天的奔腾处理器如今已经被一具崭新的名字——酷睿而取代了:单位新采购的服务器采用的是酷睿2四核处理器,在保持了高性能的同时为企业节约了电费的成本;家中的台式机采用的是酷睿2双核处理器,其强大性能满足了家庭多媒体应用的需要;而笔者自己新装备的笔记本上则采用了英特尔迅驰2平台,在移动办公中为笔者提供了方便和快捷。

 

当年的英特尔今天已经成为了“成熟的中年男人”,现在,笔者也已经人到中年,拥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可谓是家庭事业双丰收的“成功人士”。每每坐在电脑前,看着那个再熟悉不过的“Intel inside”的LOGO,不禁就在感叹,其中,笔者一切关于电脑的记忆都是英特尔陪我走过的,“Intel inside”,努力用实力帮我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重要任务,伴随我走向了今天的成功。有了“Intel inside”,我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想当年,英特尔推出586之后不再跟竞争对手玩“数字游戏”,开始走上了品牌化战略,于是586就叫Pentium,中文名“奔腾”则更是令人血脉贲张。“Intel inside”的口号在当年提出来的时候显得霸气十足,显然是有将所有电脑都植入英特尔芯的雄心壮志。而现在看来,英特尔做到了,靠的不是花哨的噱头而是实力,绝对的实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