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1日下午1:30,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第37法庭。七家代理商联合起诉39健康网(39.net)的运营商广州启生公司和其全国招商总代理北京三九康泰公司的案件正式开庭。这些案件连同将要在2月1日开庭的同系列案件(一共十余个案件)的原告理由几乎都是相同的——原告认为被告在招商的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导致地方分站代理商巨大损失,要求39健康网承担解约退款责任。
  
原告向法庭提交了十分证据,其中包括委托北京市公证处办理的公证书。据原告讲,被告在招商的过程中,在三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欺诈原告,使原告签约后受到巨大损失。原告所说的三个欺诈方面主要包括:
  
1.原告认为,39.net网站并不具备全网ICP经营资质。
  
根据被告当庭提交的ICP证书显示,被告广州启生公司是39.net网站的经营者,但是,该网站的获得批准的服务范围只包括广东省的多个城市。并非像其原来招商中所说的,可以在全国范围进行拓展和招商。
  
另外,原告注意到,该网站的ICP证书的落款时间是2007年1月份,而众多代理商签约的时间是2006年。这说明,在与原告签约的时候,广州启生公司根本还没有获得该资质。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那么,各地方代理商显然要面临非法经营的风险。
  
我查询了一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超出许可的项目提供服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关闭网站。"
  
2.原告认为,39健康网夸大宣传自己的资本实力
  
原告提供的证据中,相关的介绍写着"39健康网获得IDG投资",注资数千万元。但是,原告代理人事后调取的工商资料显示,39健康网的经营者广州启生公司只有两个自然人股东,并且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传说中的IDG根本无法在其出资人中找到。
  
正式由于过分相信39健康网的实力,原告才与其签订了合同,现在看来,原告真有上了一当的感觉。
  
3.原告认为,39健康网夸大了网站的流量和影响力
  
原告提供的证据中,到处可见关于流量的介绍文字,"日均页面浏览量达到了1200万,地方子站一上线就可以有几十万的流量"!
  
但是,原告在北京市公证处做的公证中却显示,在公证当时国际权威的流量监测网站Alexa给出的数据是120多万的PV,数据"误差"足有十倍之巨!
  
众所周知,浏览量是网站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人浏览,网站根本吸引不到广告主的兴趣,也就不会有任何的盈利。鉴于浏览量的巨大落差,众多原告都高呼上当就可以理解了。他们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判定撤销合同并且退回相关款项。
  
以上案件的代理律师是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李松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