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上北京人事考试网查我的英语考试成绩,不但毫无悬念地及格了,而且比我预想的还要高。这场考试的全称叫北京地区2008年度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 A级, 英语-综合),坦白地说我是根本不想考的。最初我跟我的同事说起这件事,我们一位很牛的同事说:我不打算参加任何考试,我们干吗要接受别人的评判?我觉得他说得甚是,也决定不参加任何考试。在我的记忆中我们这代人考过太多太多的试,我做得最多也最闹的一个梦的板块就是考试,而且尤其以考数学和考英语居多。可是当我在MSN上问自己儿子考还是不考,没想到这个到了西方的年轻人却说:考啊,你还怕这个?这么说80后是主张考啰。我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喜欢听别人的建议,然后自己犹豫不决。就在我左右摇摆认为他人说得都对自己却无法决定的时刻,我已经不由自主地在网上报了名,交了钱。记得是用信用卡支付的,我那卡好像是没有网上支付功能,我跑到银行去开通,结果又说早就有此功能了,把人折腾一溜够。把报名手续办妥我就想这个试完全可以不考了,理由是一个人如果有能力和耐心把这么烦的事情都做了,英语完全可以免试。
几个月之后当快要忘记还有考试这档事的时候,这个日子终于到来了。我其实在心里早就把这个节目取消了,书上说:女人有改变计划的权力。到我这里还得加俩字,就是“随时”。记得考前的那个星期四吧,因为清明节我们提前发稿。我的版面每星期都有稿子,所以每到周末前我就跟下雨似地要去班上下一道。那天我下完之后去看我的同事潘better,不知怎么就跟她扯到了考英语这码子事。我问她考不考,她说考,我问她复习了吗,她说稍微看了看。我说我不考,还说了一箩筐的理由。我还说我要好好学一段英语,等有一天我的英语好到随便考的地步我就去考一把。潘better慢悠悠说一句:这会儿就当是应试了。事后我觉得她这句话说得很在理,很关键,是促使我违背个人意愿走进考场的一把key。
星期天一早考,只有完整的两天。复习的书和资料一共有三本,还挺厚的。就是中国字的书也来不及看啊,更何况大部分还是英语。这时候我想起了当年考交规,我上了两节课就溜掉了,就是自己把书看看就去考了,随便一考就是96分,比许多一同考试的人都高。凭着对自己应试能力的自信,我把书乱翻了一通就上考场了。我给自己定的最高目标是40分,这是我们这个档次的人的及格线。没想到我的考分比这个高出了一大块。我在MSN上向张弛同学报告了我的分数,我说:你说分数会不会弄错啊?他说:那不会。我说:会不会是考一送一啊?他说:不会吧。我说:这么说应试教育又一次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记得小F的同事考职称英语得了96分还是98分,小F发表评论说:那是牲口。我希望自己也是牲口,但遗憾不是,勉强还是人类。牲口也不是随随便便能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