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签协议 城管“偏方”治愈出摊占道
(2010-01-01 01:43:29)
标签:
杂谈 |
骂人签协议
阆中城管执法部门屡出奇招治理街面脏乱差现象,省委政策调研室称其模式值得全省推广
罚款多少市民定;骂人签协议;宰扣转交罚款;先“吊墨线”再“造型”等等,一个个闻所未闻的土办法治好了阆中城市的“顽嫉”,城管人员和小商小贩成了朋友。日前,省委政策调研室专程调研阆中城市管理模式,认为其做法可以全省推广。
罚款市民定 一店受罚感染一条街
昨日清晨,文昌宫街店铺开门的声音此起彼伏,店主们同门前路过的专管员一一打招呼。拥有300多户商铺的文昌宫街是阆中重要的批零商业街,也是最令市民头疼的“脏乱差”一条街。10多年来,一直被称为“三乱街”和“三不管街”。
阆中在号称整治“天下第一难”的城市管理过程中涌现两个知名人物:市委书记蒲芝龙分管城管工作,人称“蒲城管”;“全省优秀乡镇党委书记”黄凤林从水观镇党委书记升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城管“总指挥”。黄凤林将自己20多年基层工作中总结的土办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招招见效。天天扯起沙哑的嗓音在大街巷吼来吼去,市民叫他“黄吼街”。阆中管城先难后易,就从文昌宫下手。
6月20日上午10时过,黄凤林带领城管人员来到文昌宫街,一家电器老板将冰箱、洗衣机摆在大街上卖,执法人员上前要按规定罚款300元,老板说当天的生意还没开张,死活不认这笔罚款,围观的市民越来越多,议论纷纷:“罚得太重了,能不能以教育为主?”“长期占道就是该重罚”,黄凤林站在人群中:“我们政府订的300元,你们说罚好多才合理?”大家七嘴八舌,黄凤林随即让两名人气较旺的市民站出来当“裁判”,两人商量一会儿,大着胆子说200元,“好,就200元,老板认可不?”“大家都这么说了,我哪敢不认可啊”。电器老板当即交了200元罚款,叫小工把电器搬回店里,说此后再也不得把东西摆上街。电器老板归店经营了,文昌宫街都受到感染,小商小贩再也不把东西摆到街面来了。
骂人签协议:40年的游商逐一归市
这可能是全世界都少有的骂人协议。一个是阆中市委常委,一个是在阆中街头卖肉的小贩。
50多岁的陈先发目前是阆中第二市场一名摊贩,12岁从乡下进城后,一直满街打“游击”,贩卖猪肉维持一家人生计。6月27日那天清晨,执法人员来到文昌宫街,与陈先发不期而遇。城管人员上前劝他离开,陈先发则将杀猪刀磨得霍霍响,“我40年都这样卖的猪肉,你们管得着?”执法人员执意要没收猪肉,陈先发举刀对峙。
转交“宰扣费”:违规商贩规矩多了
摊位“吊墨线” 商家摆摊都不越线
黄凤林手里经常还提着一个木匠用的墨盒,举起右手,眯着眼睛,先“吊墨线”(即:统一规划,恰如修房屋时吊墨线一样端正整齐)再“造型”(即摆放成什么样),吊墨、造型、拍照,闻所未闻的“招数”很管用,大部分商户纷纷以墨线为界“收缩战线”。采访中,许多市都这样说:“‘黄吼街’的办法土是土,但管用”!
“为市民利益而战,为城市美丽而战”,这是“交接”仪式上阆中城管的誓言。“火药味有点浓,但也说明工作有难度”,誓言是黄凤林亲自拟定的。每条街道整治清爽后,由城管“交接”给社区。目前一共整治一类街道12条、二类街道28条、市场7个,规范门面1.6万间,规范和取缔游摊散贩2500个,纠正乱停乱放车辆4800多辆,拆除遮阳棚、伞2000多把,拆除灯箱广告1700个。
阆中城市管理的做法引起了高层的关注,省委政研室对阆中考察后,总结出了阆中“四四三”模式治理城市“顽嫉”的调研报告,省委副书记李崇禧批示,肯定阆中摸索出了管理城市的有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