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QQ聊天记录——关于肩臂三角

(2010-01-31 21:24:16)
标签:

高尔夫

体育

分类: 高尔夫

2010128

 

L:所谓肩臂三角,是不是这样的:缓冲阶段上杆到顶点,肩臂手形成的三角形在蹬伸阶段前半段保持不变直到将球抛向目标右手伸直才有变化。

N:对的,这个三角与杆在这个过程中构成一个整体环节:汽车和人是完整的一个整体,直到汽车撞墙,人车分离。

L:是,杆在这个阶段和肩臂构成一个整体。这是今天的身体感知。

NMV=m1v1+m2v2,汽车和人合计是M,当人车分离,车的速度突然制动,速度变为0,就是v1=0v2的速度就变得很大了。

L:如果V很大,此时人的速度足以致碎裂。

N:这同样适用于角动量的计算(符号我打不出字来)。

L:哈,知道了,我开始认知肩臂三角了。

N:有个根本区别,m1制动后,m2旋转角速度不像直线运动那样在同一方向增加,而是围绕着m2自身的重心增加旋转速度。

L:就是说手和杆这个环节的角速度绕手杆环节的重心旋转增加。

N:非常正确。此时,m1m2的连接点如果被固定(例如扳紧手腕,或卡死身体等等),这个旋转的加速就被对抗掉了,所以手腕的用力等感觉实际上是在消耗加速度。

L:绕重心旋转增加的角速度表现出来的是球杆飞上天了?

N:那未必,可能是任何现象,也可能掉地上了。

L:那就是不施加控制的任何现象,也可能象那天晚上我的杆飞出去一样。

N:对。挥杆者可能感觉球杆突然上天了(跳起来了),观察者看到的仍然是个圆。差不多了,你对挥杆的物理过程也基本搞通了,这就是鞭打运动的原理。上肢+球杆,鞭打过程中,数学上是个混沌运动,无法控制和预知。所以,通过手腕的限制自由度,手指等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支撑,将混沌运动控制住。这大概只有人能做得到。

L:那么做为一个观察者,关注某人挥杆时手和腕是否符合原理或者符合其本身应有的运动轨迹,还不如观察肩臂三角+杆这个整体环节。

N:对了。你看我需要两个方向的高清视频,就是在观察三角和杆的变化时刻,俗话说的“释放时间”。 一个不好的挥杆者,其三角都在乱变,说明一个汽车还没撞墙,已经自己在变形,许多高尔夫“秘籍”之类都在描述如何如何三角在挥杆完成后“送杆”阶段还保持着,虽然是胡扯,但现象描述是对的。

L:在撞球之后,肩臂三角应该有变化了啊。

N:是的。但如果三角保持的好,释放后(释放后可以不管三角是否形变了)双臂直的现象是必然的。注意,我们这里所说的三角不是一回事。

L:不是一回事?

N:不是他们说的肩臂起始状态时的三角。

L:当然不是。

N:而是肩臂在达到顶点后,右肘屈后,形成的双肩连线-右肘关节-双腕-左肩共同构成的一个环线。

L:就是我开始时说的“缓冲阶段上杆到顶点,肩臂手形成的三角”,如果照“双肩连线-右肘关节-双腕-左肩”这样画出线来不是三角形了?

N:对的。不是三角。但是,三角这个词一直沿用下来,在起始阶段,外观上是个三角。

L:对,忽略右肘关节,外观上仍然是三角。

N:有个9杠杆挥杆法,就是指的这9个关节加上球杆,组成的共同体的运动。这里牵涉的刚体(不含球杆),有双手合一,双前臂,双大臂,双锁骨共7个连接构件,锁窝自由度很小,所以双锁骨简化为一个构件,左臂可变可不变,但变化范围一般不太大,所以也被看成一个构件,唯独双腕和右肘变化大。

L:这样说能够理解。

N:更科学的分法,应该是上躯干(含锁骨,胸腔等)为一个构件,左臂一个构件,右臂两个构件,双腕到杆一个构件。

L:是的是的。

N:但是,上躯干和下躯干之间的相对自由度也很小,所以上下躯干也可看成一体的。我是指上下躯干在水平面上的相对自由度,垂直方向,矢状面,自由度稍大些。有些牛叉的,比如杂技演员,可以头碰屁股。

L:如果忽略踝、膝、髋及其他相对自由度小的关节,那可简化成,二个支撑点,四个连接点?

N:差不多吧,我不太关心这个。看环节重心来做分析就简化了。

L:这样会搞得某些人更头晕了。

N:一方面看重心,一方面要看肩臂-杆环节是否稳固,不稳固的话,其重心随时改变,那真是混沌到家了。你说的是下肢环节,那更复杂。

L:我说整个环节,跖趾、双肩、右肘、腕。

N:那天视频聊天,桡神经问题,我看到你的肩臂可以稳固了,所以我说好好。

L:但当时我自己没有认知,有时候觉得手腕仍然卡卡的,这二天一直在试图消除那卡的感觉,便认识到了这个肩臂三角。

N:只要桡神经做到对应和封闭连接,正中神经封闭,这个三角基本是稳固的。所以你说的兰花指是没错的,做到了基本保证,但一个支点是不够的,难在桡神经。你那种卡卡的感觉很容易消除,你那天其实做到了,就是左腕外屈变小,外观上趋于中性。直到极限的本侯根状态,几乎可以站直了“舞扫帚”了。

L:是,今天已基本成这样了。

N:平常扫地偷懒,你不就是站直了,靠左腕吊着,身体一摆就扫好了。

L:没错。

N:所以,你看我博客相册中侯根握杆的图解,需要那样做,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握杆。他自己所描述的已经是动作自动化后的状态了。所以,初学的是没有办法真正做对的。

L:就是我们这样的聊天,公开的话,能看懂并学会的估计也没几个。

N:好了,搞懂这些,你觉得侯根还有什么秘密吗?

L:没啥,抽鞭子而已,呵呵。

N:非也,扫地的会偷懒的清洁工而已。

L:那可从年轻的清洁工中选材。

N:身体偷懒了,注意力可以更集中于完成任务了,所以,你让我训练出一个侯根式的挥杆出来,不是难题。只是要考虑是否有这个必要,达到老米那个状态足够了。再调老米的挥杆出来看看,和侯根差不多了。

L:我记起来了,老米的视频,他那个三角挺好的。

N:所以,不去管他们。最后,某个人形成什么样的挥杆,未必一样。只要几个关键环节把握好,没什么了,扫地而已。你从侯根挥杆研究起,到今天结束,可以再回到他写的东西,重新看看,许愿还愿了。

L:是该重新看看了,但眼界已经不同。

N:我自己已经懒得看了,那么多现代科技研究成果,读不完,看那老掉牙的,还当宝典?看他就是当一个例子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