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pid Reading - 理论上学习,实践中摸索

标签:
快速阅读沟通 |
分类: 读书之感 |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因为需要快速阅读多本书籍,我就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借鉴。我发现在时间有限,或者不得不写点什么的时候,阅读速度会快。看来人还是有惰性的。除此之外,估计就是方法的问题了。
经朋友推荐并赠送,我阅读了《沟通圣经》。朋友明确指出:阅读12章《增进阅读速度》和13章《提高阅读效率》。
吾谓“急救章”是也。
意群式的阅读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因为我要英汉翻译,所以,每个单词都要看清、弄懂,多少对我阅读汉语书籍有影响。看来,1目10行是有其道理的。
可是,204页的自我检查题,作者说在1、4、7、10、12题上“打钩”的(偶尔发现了一个错别字,应是“打勾”),可能就上过速读课,或者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或者没有诚实回答,自欺欺人。我的答案是1、4、7打勾,10、12打叉,而且几次扪心自问,我没有自欺欺人。只是觉得10题我应该是一半打勾,一半打叉,因为“我觉得要理解和记住读过的东西很容易”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有些容易,有些不容易,所以,只好打叉。而12题呢,我在答题之前,的确没有先把所有的问题快速略读一遍。
可是我没有上过速读课,也没有不诚实,只能说明我有一定的速读习惯,但还是有欠缺的地方。要说不先通读,也不完全是,一般,在得到一本书后,我会先前后浏览,看封面、封底、勒口、推荐词、目录、前言、序言等,尤其是序言中的篇章结构介绍,而在翻译一本书前,也是按这样的顺序先把外围的内容扫清,甚至还要看一下英文亚马逊网站上对该书的评论,对一本书有个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再进攻主阵地。
通常,阅读汉语书速度会快得多,阅读英文书速度相对较慢,除了意群式的阅读方式外,我认为这与英文词汇量的大小有必然的关系。210页的自测题,我几乎没有对几个,可见,词汇量还是关键,是个瓶颈。当然,作者找的词也的确不常用。单词、词组如果较熟,阅读自然会快些。反之,则慢。英语阅读也是可以按意群的,但生词会拖后腿。
有人说自己能看懂英文,却翻译不出来。因为的确存在着一个英文转换成汉语的过程。这就是翻译。这是需要训练的。单单英文好,不够;单单汉语好,更不行;英文、汉语都好,也不足;而是英文好,汉语好,英文、汉语转换要好。所谓周伯通的双手互搏。
而我在阅读英文过程中,习惯性地要读懂每一个词再进行,即使有生词,也要猜其大意后再往下进行,自然就影响速度了。若想加快速度,意思就会模糊。毕竟不是母语。这是个问题。瑞士的朋友告诉我,他会说5国语言,而英语就是通过阅读掌握的。看来,读什么,你才会有什么。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而作者提出的SQ3R阅读法,尤其是寻找主题句,让我想到了英文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的试题。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快速阅读,找到答案,还要注意细节。这在英文试卷中是最难的(与cloze不相上下),主要是缺少速度,而这主要是因为词汇量不够,而词汇量相对够了,阅读方法又不足,但是,我觉得“阅读理解”题的确可以检验自己的阅读质量。有意想做翻译的朋友不妨从做“阅读理解”题入手。
相比之下,我想起中学语文老师讲课文时会有提炼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讲解和练习。但没有记得找过主题句。看来,中文的表达方式和英文的不同。中文更多的如国画的大写意,需要读者总结提炼,而没有明确的主题句。所以,中国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有难度,也是可想而知了。
Survey -先找到这两章的目录,大致了解一下内容。
Questions -想想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作者要解决什么问题,方法是如何陈述的。
Read -阅读,而且有意加快速度,期间不忘初心和目的,主要是找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或者是触动点(touch points)。
Recall -看完后回想,在不翻书的情况下,看能想起什么东西。这就是我开始说的“按意群阅读”。把感受写下来。
Review -再翻开书浏览一下,重点找补一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有想过而没有写出来的。
总结:
1. 通过阅读,我发现了自己拥有一些好的阅读习惯(先自我表扬一下)。当然,也有不足,但还不十分明确,毕竟给自己看病不容易。下来还要继续寻找病症。作者提到Peter Kump的Breakthrough Rapid Reading一书,如果能找来看看,或许有助益。但有时只读书也未必管用,需要在实践中用心琢磨。
2. 坚持阅读前先浏览、通读,先要see the big picture,画竹子前,自己的胸中先要有棵竹子,所谓成竹在胸。
3. 读汉语书籍要注重意群式的阅读,加快速度。
4. 读英文书也要意群式的阅读,坚持先抓其大意,再细读。英文单词量还需要增加,单词在增加,但生词量也在增加。As new words are mastered and old words are extended, more new words appear. 翻译是一个打升级的游戏,过的关越多,难度也越大。感觉像对付弹簧,你欺压它越厉害,它就越疯狂地反扑。
5. 结合自己的需要,有些书籍不必全读,而是明确目标,寻找答案,粗细结合。就像我想了解如何提高阅读速度的内容时,阅读《沟通圣经》的12和13章,不及其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