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旧文 |
关于国有股转让,人们常用“靓女先嫁”、“是女都要嫁”来形容,足见国有股转让的迫切性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但是,近日,记者采访了某地的上市公司、国资局和体改办,所了解的情况让记者想到了中国的一句老话:那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有人问津。有些上市公司连一个问询电话都没有,更别说客户上门了。而有些上市公司却国内外客商不断来访,而且都是大公司。其次,当地政府表示,对大家都看好的企业,他们并不想转让,而他们想转让的企业,恰恰无人问津。
之所以产生如此现象,原因有三:一是跨国公司,抑或国内大型企业,皆为逐利而来。他们并不是对所有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权都感兴趣。尤其是那些传统行业和夕阳产业,产品没有竞争力,利润不厚,职工负担沉重,管理难度大,外资不愿涉足。外资看中的是成长型的、创利潜力大的公司;二是上市公司还是按行政区划隶属管理,尽管国有股权的转让要经国家财政部批准,但管理权限毕竟在当地政府手中,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怎能不考虑本地的利益呢?作为代表国有股权的当地国资局自然希望转让掉那些经营较为困难的上市公司中的国有股权。而对发展稳定、潜力巨大的企业中的国有股权是不会轻易拱手相让的。因此,才出现了想“嫁”的没人“娶”,不想“嫁”的却被“拉郎配”的现象。三是有些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本身所占比例并不高,有的只有25%左右,而且企业发展稳定。难怪当地政府表示不愿出售这些企业的国有股权。
同时,记者也注意到,有些被列为国有股权转让名单的企业属具有著名品牌和核心技术的民族产业,比如医药行业。这些行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要转让,势必面临无形资产转让给谁合适的问题?是外国资本,还是民营企业?如何保护民族的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有老总说,要卖,我们尽可能地卖给民营企业。但,即使是卖给民营企业,又如何才能保证民营企业不再把国之瑰宝转手倒卖呢?要知道宣纸生产技术就是一个华侨出卖给外国人的。或许有人说,现在,没有什么民族的不民族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还强调民族的,显得太狭隘了。民族的要走向世界是对的,但,有些东西是民族的就是民族的,永远不会成为世界的,或不应该成为世界的。要求比尔·盖茨将微软的核心技术无偿贡献给世界,肯定不行。这位老总补充道,在转让时,可以事先讲明转让不包括无形资产。但是,在资本的话语权面前,这种保护恐怕软弱无力。那么,能不能将无形资产转让给个人呢?当然可以,但是,谁能买得起?老总强调说,他们的企业具有不可迁移性,别人搬不走。记者不禁想,外资是冲着你的什么来的?无形的东西最容易被搬走,宣纸、唐三彩和中药技术不是都在日本发扬光大了吗?说到底,这样的企业,国有股权不仅不能退出,反而应该加大。
国有企业的国有股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瓶颈。不但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照样存在股权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国有股的管理模式如何才能科学。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不科学,企业不像企业,机关不像机关,再好的管理模式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的委托代理模式,而不是授权经营模式。二是国有股不只是一股独大,实在是一股特大。因为,一股独大在股份公司和民营企业中照常存在。国有企业之所以不能实现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症结就在于国有股一股特大。即使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也只能是多了几个陪衬。